西柏坡纪念馆内《不夜的山村》蜡像
中共中央妇委旧址
□ 中国妇女报·中华女性网
行走在党史路上报道组
在西柏坡纪念馆从事讲解员工作两年的李红杰,总是被一些难以忘怀的感动包围着。
她还记得,两位坐着轮椅的固执的老人,在没有电梯的西柏坡纪念馆,让身边的子女把他们抬上楼梯,在11个展室里静静地观看、聆听。在三大战役展室、在难忘的岁月展室、在《不夜的山村》蜡像前……两位老人泪流满面。“他们经历了那段历史,有着我们无法体会的情感。”李红杰说。
中共中央在西柏坡的这些点点滴滴,总能引发人们的情感互通。每次给游客讲解时,李红杰总是让自己感动在先,并不会因为每天的重复而减少一丝情感。“在革命历史的纪念馆里,你越讲沉淀的东西越多,时间长了这种感情会越来越浓。”
红色基因还在沉淀。河水静静地从西柏坡纪念馆广场前流过,在如洗的碧空下,五大书记铜铸像前“新中国从这里走来”八个大字熠熠生辉。西柏坡,这个位于太行山东麓平山县的小山村,在暑气未消的初秋,依旧吸引着来自四面八方的瞻仰者。
不忘初心,才能继续前进。回望68年前的历史,蒋介石派胡宗南带领十几万大军向延安进犯,为了诱敌深入,在运动中歼灭敌人,党中央决定主动撤离延安。西柏坡成为新中国历史转折点的承载地。
“中国命运定于此村”。在西柏坡,党中央指挥了三大战役、召开了七届二中全会和全国土地会议、统一了解放区的财经工作……1949年3月,中国共产党又从这个普通的小山村走进北平,建立了伟大的新中国。
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旧址,这个由中央工委自己动手建造的大伙房改造成的小土屋内,依稀可见当年情景。在这里,毛泽东提出了在全国胜利的形势下,党的工作重心必须由乡村转移到城市。规定了党在全国胜利以后,在政治、经济、外交方面应当采取的基本政策,以及使中国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由新民主主义社会转变为社会主义社会的总任务和主要途径。
而中共中央在此指挥的三大战役,奠定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胜利的基础。“革命战争是群众的战争”。在西柏坡纪念馆的大决战展室,一辆木制小推车静静地停放在展室中间。据统计,三大战役期间共出动大小车辆141万辆。陈毅曾说:“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
“最后的一万米用来做军粮,最后的一尺布用来做军装,最后的老棉被盖在担架上,最后的亲骨肉含泪送战场。”这是解放区流传的一首民谣,李红杰每次都主动唱给参观者听,让他们感受到党和人民的深情厚谊。
在三大战役中,妇女群众在发展生产、支援长期战争取得最后胜利上担负起了重要任务,她们缝军装、做军鞋、加工军粮、救护伤病员,涌现出了很多战斗英雄、劳动模范、支前积极分子。
其中一段感人至深的故事广为流传。享誉全国的子弟兵的母亲戎冠秀是平山县下盘松村人,连续六年担任村里的妇救会主任,曾多次冒着生命危险抢救和护理八路军伤员。她一生中曾送两个儿子、三个孙子参军,十三次受到毛主席的亲切接见,并参加了开国大典。
而在当时的全国革命领导中心,戎冠秀只是众多敢于牺牲、甘于奉献的妇女群众之一。
与西柏坡村相对,位于滹沱河东岸的东柏坡村是中央妇委旧址,石家庄市妇联副主席苏彦英曾多次来到这里,缅怀那些妇女运动的先驱,重温那段妇女运动的历史。
1948年5月,中央妇委进驻东柏坡村。在这里,中央妇委组织起草了新中国第一部《婚姻法》、筹备了中国妇女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动员解放区妇女参加土改运动……蔡畅、邓颖超、康克清等中国妇女运动先驱都曾在此工作、居住,在及其艰苦的条件下,她们领导了平山妇女群众开展各项运动,在政治、经济、文化和组织等诸多方面为新中国妇女运动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创立了不朽的业绩。
走进中央妇委旧址的展馆,一幅幅珍贵照片和陈列实物向参观者无声地诉说着轰轰烈烈的革命运动中,在中国中央的直接领导下,妇女群众作出的卓越贡献和无私牺牲。
68年的历史永不褪色,红色基因在这片革命热土发扬、传承,这里每天吸引着来自四面八方的参观者缅怀瞻仰。
西柏坡纪念馆的参观者络绎不绝,一群身背军绿色书包的小学生格外引人注目。徐沛望小朋友告诉记者,他们从浙江宁波而来,一路经上海、南京、石家庄、等地参观红色基地,感受伟人风范。
展馆内,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在西柏坡指挥战斗和生活情况,让小学生们颇感震撼。“通过这次参观,我看到了许多课本上没有的东西,感觉很震撼,也对这些革命先辈们充满了崇敬,我以后会学习他们的精神,将来为祖国做贡献!”徐沛望坚定地说。
(执笔:韩亚聪 参与采写:周丽婷 刘天红 杨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