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妇女报数字报纸

2016年8月4星期四
国内统一刊号:CN11-0003

中国妇女报家教周刊 小荷 墨读青春 你需要一缕纸质的墨香 爸爸妈妈“退步”了 无限风光在险峰 这,是一种态度 小龟东京 2016年全国高考同题作文征文启事

按日期检索

12 2013
上个月
下个月

中国妇女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我给版面打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本版得分:0.0参与评分人数:0

新闻排行榜
版权声明
《中国妇女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中国妇女报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中国妇女报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妇女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中国妇女报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正在加载广告……
放大 缩小 默认

你需要一缕纸质的墨香

■ 天津市耀华中学高二(13)班 冯璐

互联网蓬勃发展带来的“电子书热”,自出现以来未曾消退,一直在被推广、传播,多媒体随科技的进步,利用人丰富的感官捕捉信息的程度逐步加深,丰富的阅读的形式。在这样以“快速、便捷”为核心的阅读发展趋势中,纸质阅读的发展和意义受到前所未有冲击和质疑,某些人竟称报纸为“黄昏事业”,纸质书的畅销量有所下降,高中生也不再手捧朦胧诗字字誊抄,更为青睐电子书、多媒体等新奇方式,如此看来,我们的生活是否还需要纸质书呢?

青年时期是一个人性格养成的最重要阶段,其获取信息的数量和质量也直接影响日后发展,而在信息大爆炸的当下,网络中的文字良莠不齐,这对青年人的甄别能力是一个严峻的考验。与之相比,报纸、纸质书的出版发行有一定的门槛,质量相对更有保障。以我个人经验来讲,各类名著是极少用手机和电脑阅读的,读罢感触颇深,得到思维或精神上的升华,也多半是在书本或是纸媒中获得的。我并不否认电子书信息之广,利于开阔眼界,但纸质书中隽永的诗句,经典的作品,给予青春里的我更深刻的思考和感悟。

我向来对过快的生活节奏和方式不敢恭维,但如今学业紧张,不得已而为之,可每当我捧起散发墨香的《诗经》之类的书籍,缓缓翻动书页,细细读着每一个久远的诗句,内心都会得到一种宁静。高三生活的紧迫让我的青春显得匆忙且充斥着不安的危机感,可那一个个铅印的字迹却为几近干涸的生活注入西湖之美,酿泉之醉,我甚至会固执地誊写北岛的诗集,以手抄本的方式珍藏着一份感动。慢阅读是一种态度,而纸质书便是它最恰当的载体,这使生活多了一点质感,摒弃浮躁,于报纸中了解最新的讯息,于泛黄的书页中寻找生命的初心,盎然的诗意。

文字最大的魅力,我认为在于其用有限的内容构建出浩瀚的想象空间,这空间没有明显的分割线,甚至连轮廓都模糊得不可辨认,手捧纸质书,不仅提高了我的阅读能力,更使想象力得到充分锻炼,而这一点,固定生成声音或图像的多媒体却很难做到。青年时期的人思维异常活跃,而在阅读、想象、思考、感悟中,会自然地形成深厚的文化积淀,对青年人的成长和影响深远持久。

纸自西汉发明,东汉改良,一直是我国书写和阅读的主要材料之一,在中华文化的传承中功不可没。我绝不认为青少年青睐电子书和多媒体阅读是猎奇行为,但一缕纸质的墨香,却是生活中绝不可缺少的部分,尽管它有些许不足,但这承载了两千年中国历史的事物,也必将在新时代继续发挥文化传承的独特力量。 (指导老师 张守民)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在线投稿 | 手机触屏版
主办单位:中国妇女报社 版权所有:中国妇女报网 2014 COPYRIGHT
备案号:京icp备050373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