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妇女报数字报纸

2016年7月27星期三
国内统一刊号:CN11-0003

中国妇女报爱生活 时尚 一块布巾包容天下 佩戴太阳镜需要动点小心思 有问有答 前后与内外的改变 家庭DIY瘦腿霜 易胖体质的人怎么减重

按日期检索

12 2013
上个月
下个月

中国妇女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我给版面打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本版得分:0.0参与评分人数:0

新闻排行榜
版权声明
《中国妇女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中国妇女报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中国妇女报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妇女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中国妇女报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正在加载广告……
放大 缩小 默认

一块布巾包容天下

为了让包袱皮与线装书更完美的结合,我们一众姐妹商量自己动手做包袱皮。一块单纯布,正反也仅有两面,却开启了一段不寻常的千年光阴。

图书展览会上,一众姐妹诵唸经典无疑是会场的亮点之一,当走下台的姐妹将诵唸的书籍放进一块平铺的布中央,之后将布的一边对角线小心地将书包住,再将另外一个对角线上的两个角打个漂亮的蝴蝶结,然后将蝴蝶结随手一挎,一个美丽的包就诞生了。

一块布因一本书的华丽变身立刻吸引了在场所有人的眼球,大家不断地问:“这是什么?”坦白地说,它的名字实在过于普通,普通到足以让乱花迷人眼的现代人大跌眼镜——包袱皮。说来奇怪,意境美是古人最擅长的,比如“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再比如“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哪一个不是浪漫情怀四溢;步摇、环佩、花黄哪一个不是活色生香……偏偏就是这块包裹着旅人衣衫、盼归游子之心的“布”却用了最直白最接地气的名字。

“包袱皮”第一次见到它,听到它是电影黄梅戏《天仙配》,影片中的柳永就是肩背着一个长条状的包袱皮在大槐树下与七仙女成为夫妻的。母亲告诉我:“那个长条状的东西叫包袱皮,是用来装衣服的”,其实不用母亲介绍,单凭肉眼也能判断出它的用途,只是我一直在想,那么个小小的包袱皮能装多少东西,想必古人外出一定是极简的,如果将我每次外出旅游行李箱中的各种物件用包袱皮包裹,那我将会变成一个行走的行李车。

关于包袱皮的故事是母亲告诉我的,但当我挎着包着“经典”的包袱皮回到母亲家中时,她一副看怪物的眼神盯着我,说:“古人的东西都是好的吗?为什么你放着先进的东西不用一定要用这些老古董一样的东西呢?”近几年,我对这样的话几近免疫,不争论、不辩解,因为每个人对美、对时尚、对所谓的古有着完全个人的理解和判断,包袱皮对我而言并非生活常态,就像在日本被称为“风吕敷”的包袱皮也仅仅是一个象征。

几百年后的今天,“风吕敷”包裹的东西不再限于衣服,红酒、茶壶、书都成为其“囊中之物”,不仅如此,包裹的折叠也越来越美观,越来越讲究,甚至那些精致人士还根据各物品形状大小相异,设计了“平包、瓶包、合包、双结包、西瓜包、简包、隐包、卷包、花包”等美艳不可方物的折叠方式。

但显然,包袱皮在自己的诞生地并没有那么幸运,相信大多数人的态度都如我母亲般,但我依然认为透着古意的包袱皮与线装书的搭配是那么的相得益彰,充满韵味。包袱皮因线装书而书香,线装书因包袱皮而穿越。

看了太多关于穿越的书籍,相比中国历朝历代,我更想穿越回清朝,因为那时大家使用的是我每周三诵读《论语》时的大明官话,语言的障碍不是硬伤;还有服装,我最喜欢的偏襟服装、盘扣也始于清朝……当然对包袱皮的热爱也是穿越不可或缺的条件,要知道对各种360度转角行李箱的热爱必然会导致对包袱皮的抱怨,而我却可以毫无障碍,而做的一手好女红的我还可以做出一个又一个美丽的包袱皮打发时光……当然,这只是我的臆想。不过,包袱皮并不是一块布那么简单。小时候随母亲回故乡,外婆家没有衣柜,不同季节不同人的衣物都是装在用旧床单四角一系而成的包袱皮中,这怕是世上最简单的包袱皮吧,其实包袱皮同样可以很惊艳。

为了让包袱皮与线装书更完美结合,我们一众姐妹商量自己动手做包袱皮,请教的对象自然是《论语》老师张卫东先生。在先生的指导下,我才知道原来包袱皮的尺寸是很讲究的,古时面料基本上幅面都很窄,所以包袱皮尺寸通常也被锁定在80cm上下,而包袱皮也不一定是正方形,相反,对角多出10cm会让包袱皮的造型更加美观。此外,先生还在一张纸上画着包袱皮的雏形,不包边的包袱皮怎样,包边的包袱皮怎样,单层包袱皮怎样,加里的包袱皮怎样,中央描画的包袱皮怎样,我们的每一个要求在先生的笔下都得到回应,随着我们要求的增加,包袱皮渐渐地不再如最初那般朴素,似窗棂般美丽的画面跃然纸上,万字格、回纹……原来中国元素呈现于生活的各个层面。

如果说西方代表性的包装用具是皮包,那么东方就是包袱皮。单纯的一枚四方巾,无论何朝哪代的社会中,都有着相应的材质,融入着当时的生活情境,小小一块布巾却包容天下。夏季深夜,阳台上的缝纫机时不时传来“嗒嗒”声,每当此时,我都会想象,我和一群姐妹挎着亲手缝制的包袱皮诵唸经典的情景,穿越在那时不再是臆想更像是真实,因为包袱皮,一块单纯布,正反也仅有两面,却开启了一段不寻常的千年光阴。

(蓊澜)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在线投稿 | 手机触屏版
主办单位:中国妇女报社 版权所有:中国妇女报网 2014 COPYRIGHT
备案号:京icp备050373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