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妇女报·中华女性网行走在党史路上报道组
在古田寻访,中国妇女报·中华女性网行走在党史路上报道组,了解到一个很有意思的群体——“才溪女”。用毛泽东才溪乡调查纪念馆馆长陈春连的话来说:“这是一个‘英雄谱里没有名字,光荣榜上没有照片’,却以自己柔弱的双肩挑起革命重担,在政权建设、经济建设、扩大红军、慰劳红属中作出不朽业绩,为才溪成就中央苏区第一模范区、模范乡作出卓越贡献的英雄群体。”
在红色政权建立之前,才溪女人备受重男轻女思想的压迫,“母鸡不司晨,女人不是人”。1929年才溪暴动成功,建立了苏维埃政权,给才溪妇女松了绑。她们积极参政议政,成立了妇女代表会,及时帮助妇女解决生活中、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也常常讨论婚姻问题,解释婚姻条例给妇女听。
19岁就参加革命的卓才连,就是她们中的优秀代表。一天深夜,她受党的指派到60公里以外的敌占区官庄张贴宣传标语,只身一人沿着崎岖山道来到汀江边,悄悄潜到了对岸,把标语一张张刷在村庄的墙上、树上。在剩下最后几张时,她被敌人发现了,面对敌人“嗖嗖”射来的子弹,卓才莲一路回撤一路还在路边顺手张贴完最后几张标语,当她回到村里时,身上的衣服已被撕成了碎片,脚也扭肿了,但她毫不畏惧。
还有人称“革命老妈妈”的陈三连。自小给人当童养媳,吃尽了苦头。1929年才溪暴动后,积极参加洗衣队、担架队工作,红军来了,她和丈夫一起双双参加红军。丈夫上前线打仗后,她留下做地方工作,担任福建省共青团妇女部长,在最艰难的三年游击战争中,她一直坚持战斗。
在敌后,才溪女是经济建设的急先锋。三千男儿奔赴战场后,才溪女卷起裤管,学习种田技术,组成“互助会”。她们把10个妇女编成一个组,每组请3个老农作教员,全区共成立了77个生产教育组,3组为1中队,每乡为1大队。各组、各队互相督促,互相帮助,经常进行技能比赛。毛泽东同志曾在《才溪乡调查》一文中写道:“耕种主要依靠女子……才溪乡在成年青年男子成群的出去当红军做工作之后,生产超过了暴动前百分之十……群众生活的改良到百分之一百以上。”
才溪女更是扩红支前的好模范。在地处偏僻山区的通贤障云村,就有五对夫妻同时报名参加了红军。一些妇女成立了“山歌扩红队”,成了扩红运动的宣传员。据统计,当时才溪80%的男子当红军,皆因才溪妇女的鼓励和支持。像才溪妇女代表、草鞋组长王秋莲,为丈夫报名参军,但不久3岁的儿子夭折,丈夫想再生个儿子再上前线,王秋莲耐心地说服了丈夫,并用山歌唱出心声:“红旗插出日日新,我夫出去莫挂心,一心一意为革命,冇(无)子过世也甘心”。
留在根据地的才溪妇女,则承担起繁重的家庭生活负担,做好敬老哺幼工作,此外,她们以乡为单位组织耕田队、宣传队、运输队、洗衣队、草鞋队,成为红军在当地开展各项工作的保障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