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兰
随着我国各项改革的深入推进,催生妇女群体新生事物不断涌现,让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妇联的工作方式和服务方式。
典型案例让我们思考
典型案例一:资阳大众网,是由返乡创业大学生陶鉴灵于2006年创办的一家非官方网站。网站大到买房买车、求职招聘,小到路线咨询,大家都能够得到最详尽的解答。10年来,网站发起的每一项活动总能得到广大网友和市民的高度关注和参与。组织开展了红围脖暖冬行动、寻找抗战老兵行动、雅安地震关爱行动等活动,每年为资阳市公益事业募集价值50万元以上的善款善物。如今,网站注册会员50余万人,日均点击量、用户活跃度在全省同类网站中都位居前列。我们思考,为什么资阳大众网的活动能够做到一呼百应?
典型案例二:彭华,一名私企的普通员工,自2008年第一次正式参加公益活动以来,一直致力于为贫困学生、留守儿童募集助学资金,长期组织志愿者参与敬老院及特殊学校服务活动。我们思考,她凭什么募集到社会资源和吸引志愿者参与?
典型案例三:余山,一个民办幼儿园的园长,她建立家庭教育QQ群、微信群,将先进的家庭教育理念传递进300多个家庭,在此基础上,创办了资阳第一个民办的“少年儿童成长中心”,组织开展了各类家庭教育活动,让其社会影响力不断扩大。我们思考,是什么样的力量让她致力于家庭教育公益工作?
这样的案例我们在实际工作中还遇到过很多,通过这一个个发生在自己身边真实的事情,让我们不得不静下心来进行深刻反思、借鉴和学习:面对经济的快速发展,妇女群体需求的多样化,我们妇联工作怎样转型才能适应形势的发展,我们妇联干部要具备什么样的能力才能更好地服务妇女群众,我们的活动载体是否能够满足妇女群众的多元需求等等。
我们的探索和行动
目前,上海、重庆群团组织的改革试点已经拉开了序幕, “小机关、大网络、强基层、全覆盖”是改革的总体目标,无论从机构的设置、运行的方式,还是干部的配备等各个方面都将进行全面的改革。
长期以来,妇联组织的整个运行体制一般是从上而下的运作模式,这种严密的层级管理体系,利于思想的统一、步调的一致,但是由于妇联干部配备呈倒“金字塔”,特别是到了村、社区一级的妇联干部基本都是兼职,导致工作 “图形式”“做盆景”的现象时有发生。因此,我们必须坚持内容变“下”为“上”,以妇女群众的需求来确定妇联的工作目标、工作任务和资源配置,确保有针对性地解决妇女群众的困难和问题;时间变“定”为“活”,以妇女群众方便的时间作为我们的工作时间,确保妇女群众能够及时、有效地参与;载体变“内”为“外”,以适应妇女群众兴趣和需求多样化、小众化的特点,确保工作以群众为中心、活动让群众当主角、效果由群众说了算。
带着这样的思路,近年来,我们坚持走社会化之路,建立互惠共赢的阵地。践行“不为我所有,但为我所用”的理念,与相关社会企业联合创建“幸福家园”,并依托建立了“妇女儿童之家”“家长学校”等基层阵地,采用“家园+项目”的模式,为妇女和儿童提供阅读空间、课业辅导和培训交流。“幸福家园”不再拘泥于传统的基层组织构架,置身于社区、服务于社区,注重方便人群聚集、注重满足不同需求,使社区“妇女之家”真正建起来、活起来、立起来。
我们坚持工作项目化运作,增强服务妇女群众的实力。着眼于农村、社区广大妇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从妇联基本职能和组织优势出发,把工作项目化作为重要路径,突出打造妇联品牌活动,先后策划设计了农村妇女生计发展、农村妇女综合扶贫、流动妇女艾滋病防治、留守老人情绪干预等项目104个,通过社会发布、向上争取、网上投标等方式,募集各类项目资金874万元。
我们坚持以需求为导向,让妇女群众当活动的主角。针对妇女和家庭个性化、特殊化的不同需求,坚持从小、多、精、面着手,开展了以“美在身边、家的味道、爱的陪伴、成长同行”为主题的“幸福微公益”活动,通过“妇女—家庭—社区—社会”的链条作用,加强家庭幸福文化引领,树立健康向上的幸福价值取向。两年来,常态化地开展了悦读悦享、公益早教、关爱留守、亲子烘焙等微公益活动93场次,参与家庭4000余个,惠及群众上万人,受到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
我们坚持以新媒体为手段,扩大妇联工作的覆盖。发动巾帼志愿者利用兴趣爱好的优势,分别建立“幸福女性、悦读悦享、家庭教育”等个性化的QQ群、微信群,市妇联被评为 “2015年度妇联系统微政务优秀账号”。今年,我们启动了“圆梦行动”,网下,我们组织志愿者深入基层向留守儿童征集心愿;网上,发布孩子的心愿,动员单位和个人认领,短短三天时间,76个心愿全部被爱心单位、爱心人士认领,活动得到社会的积极响应和广泛关注。
(作者系四川省资阳市妇联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