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妇女报数字报纸

2016年7月18星期一
国内统一刊号:CN11-0003

中国妇女报妇工前沿 226户志愿家庭牵手210户困境家庭 从典型实例中反思妇联工作 “鼓乐之乡”留守儿童暑期学非遗 南粤女企业家探索建立慈善长效机制

按日期检索

12 2013
上个月
下个月

中国妇女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我给版面打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本版得分:5.0参与评分人数:1

新闻排行榜
版权声明
《中国妇女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中国妇女报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中国妇女报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妇女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中国妇女报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正在加载广告……
放大 缩小 默认

江苏南通探索将家庭文化建设与巾帼志愿服务有机融合 ——

226户志愿家庭牵手210户困境家庭

蒋岚、徐娟两家人陪伴陆邵智老两口一起过节

□ 中国妇女报·中华女性网记者 茹希佳

今年年初,南通市妇联在全市开展“邻里守望·家庭互助”巾帼志愿服务项目试点工作,这一项目不同于普通的邻里互助,更不是简单的巾帼志愿服务,它的最大特色在于提供服务的志愿者以家庭形式出现,在服务频次上体现常态化。

南通市妇联主席钱锁梅对这一项目寄予厚望,她说:“开展这个项目试点就是想通过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带动,传扬互助奉献的大爱家庭文化,也是南通市妇联将家庭文化建设与巾帼志愿服务有机融合的一次探索与尝试。”

据中国妇女报·中华女性网记者了解,“邻里守望·家庭互助”巾帼志愿服务项目自启动以来,基层各界大力支持,广大家庭积极参与,该市共申报了试点子项目22个,受助家庭包括空巢失独老人家庭、流动留守儿童家庭、孤儿家庭、病残家庭、单亲家庭等各类困境家庭210户,志愿者家庭则包括来自该市机关、企事业单位的家庭和退休人员家庭、普通群众家庭等226户,该市226户志愿家庭以“一对一”“数对一”的方式,就近牵手结对210户困境家庭。以精神关爱为主,物质帮扶为辅的家庭志愿服务让困难家庭感受到了社会大家庭的温暖和爱心。

逢年过节我们凑个大家庭一起过

“60后”蒋岚和“80后”徐娟都是文峰街道“邻里守望·家庭互助”项目的志愿者,蒋岚是康宝莱公司的一名体重管理营养师;徐娟在南通洲泰酒店纺织品有限公司工作,“因为热爱公益,我们两人,两家都成了好邻居、好朋友。”蒋岚说。

今年3月,蒋岚和徐娟响应“邻里守望·家庭互助”巾帼志愿服务项目的号召,在社区妇联主席的带领下第一次踏进了陆邵智老人的家,陆老和老伴沈萍已近耄耋之年,他们的子女定居日本,难得回国,“子女们让我们去日本定居,我们肯定过不习惯,还是家乡好,但是毕竟老了,各种老年病都犯了,也没有一个贴心的子女在身边照顾,实在感到孤独寂寞,脾气都变得暴躁古怪了。”陆邵智感叹道。

蒋岚和徐娟耐心地倾听陆伯伯的烦恼和吐槽,“各种慢性病固然是老人的心头病,但更要命的是亲情陪伴的缺失。”蒋岚敏锐地洞察到了老人的心思。

第一次志愿服务,在相互交谈中愉快地度过。离开老人的家,徐娟跟蒋岚商量:“姐,你可以利用自己的饮食搭配知识,帮助他们制定养生食谱,我为老人们准备一些柔软的家纺织品,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

第二次志愿服务,他们按照事先约定好的计划,依据各自的优势,准备了相应的服务内容,“按照我给你的食谱吃哦,多吃粗粮,不要被市面上虚假的健康保健品推销欺骗。”蒋岚像女儿般提醒道,徐娟则用南通本地话和老人们拉起了家常,“她们第二次来家里,我就想把她们一直留在身边,遥远的亲情仿佛又回来了。”陆邵智感慨地说。

从此以后,蒋岚、徐娟与两位老人约定,每月的1号和15号定时上门,帮忙打扫卫生,做饭,聊家常,“平时,这两个孩子路过家门口,也会绕上楼关心地问一句,让我们感觉温暖。”沈萍感动地说。

今年“五一”节,蒋岚、徐娟商定,把两家人一起聚到陆邵智老人家里团圆。“五一”节当天一早,两家人分别上菜市场采购了新鲜的蔬菜、鱼、肉,带着丈夫、孩子和陆邵智老两口包起了饺子。

“这才是家的感觉,有过节的气氛。”陆邵智开心得合不拢嘴,“这节过得才有意思,她们太了解老人得的心了,以后,这两个姑娘就是我自己的女儿,她们的孩子就是我自己的孙子。”看着两位老人这么欢喜,蒋岚、徐娟两家人决定,“逢年过节,我们凑成一个大家庭一起过,有滋有味。”

爱的服务,让生活充满温暖

在港闸区唐闸街道横河社区,70多岁丧偶的老妈妈和40岁的儿子相依为命。因为儿子有轻微的精神问题,老妈妈不仅没能依靠儿子安度晚年,反而需要照顾儿子的生活起居。

“邻里守望·家庭互助”项目启动后,辖区内从事自由职业的张丽和做餐饮生意的老公朱浩结对了这个困难家庭。

张丽回忆:“第一次见到老妈妈时,感觉她比同龄人显得苍老,她的家可谓家徒四壁,老妈妈的儿子整天躺在床上看电视,不与人交谈,颓废消极。”

在这样的境况下,张丽夫妇开始了每月两次的志愿服务。针对老妈妈家的实际情况,张丽将帮扶重点放在适度的物质帮助和主要的心灵沟通上。“每次去老人家中,我们都会带上小礼品,帮助他们解决一些基本生活所需,与他们谈心聊天,特别鼓励老妈妈的儿子走出去,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朱浩说。

渐渐地,老妈妈的生活出现了令人欣喜的变化:她的儿子不再成天躺在床上无所事事,偶尔还会主动帮母亲做家务。在每月上门志愿服务的日子,他都特意穿戴整齐地翘首企盼张丽的到来,老妈妈的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虽然生活环境并没有发生太大的改变,但是我们母子可以更加积极乐观地面对生活了。”

为子女树立敬孝榜样

在陈桥街道华景社区有一位孤寡老人名叫张如英,因为“邻里守望·家庭互助”志愿服务活动,让同在一个社区的外来媳妇阳三妹和她走到了一起。

1995年,阳三妹从湖南嫁到南通,她的爱人张军华是一位瓦工,女儿张媛在陈桥中学上学,一家三口,生活幸福。“我深知一个人独自生活的艰辛,参加这次活动,就是想让孤寡老人的晚年能少些忧愁和烦恼。”阳三妹朴素地说。

有一天半夜里,张如英突感身体不适,立即打电话给信任有加的阳三妹,阳三妹接电话后,二话不说,拉着爱人从床上爬起来就往张如英家里赶,“我让爱人背她下楼,一起开车去了第二人民医院挂急诊,找值班医生,开药,直到把医生嘱咐的每件注意事项都落实清楚,等老人睡着后,我才和爱人回家。”

阳三妹说:“在我心中百善孝为先,我现在的所作所为都在为子女树立榜样,我希望女儿看在眼里,将来也成为有爱心的人。”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在线投稿 | 手机触屏版
主办单位:中国妇女报社 版权所有:中国妇女报网 2014 COPYRIGHT
备案号:京icp备050373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