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妇女报·中华女性网记者 强洪
她曾经是一名国企领导,退休后没有在家享清闲,而是承租了8座荒山搞起了种植业。如果不是事先了解张汉苏的经历,中国妇女报·中华女性网记者怎么也不会把眼前这位皮肤黝黑、说话大嗓门、爬起山路蹭蹭响的她与曾经的国企领导联系起来。
雨后,山里空气清新,100多万株的经济林木把花竹园装点得郁郁葱葱。沿平整的山路前行,记者的眼前出现了蔚为壮观的千亩油茶园。走在600亩的茶山林间,张汉苏给记者讲述了自己7年来创业的风风雨雨。
把荒山变成花果山
今年63岁的张汉苏原是湖北省烟草公司纪委书记,2009年8月退休后,她和丈夫来到武汉市黄陂区梳店村李家大湾承包了8座荒山,共6000多亩山地,并陆续投资400万元修路、开挖山地、修水塘、购茶叶、种植油茶苗。
为了凑足前期投资,她卖掉了自己和婆婆的两套房,还拿出一套房子抵押贷款。每天与丈夫吃住在山上,为了照顾老人,她干脆将已过九旬的父母接到山上长住。
张汉苏到来后,为了让更多的人来这里投资,也让村里的孩子上学更安全,同时方便村民出行,开始了拓荒之路,“以前没水泥路,我们修了16公里的环山路。”张汉苏指着一条蜿蜒的山路对记者说。
路修好后,张汉苏又租用三台中型挖土机干了两个多月,平整、回填土地2000多亩,种植油茶,还在山头建起了3000平方米的办公室、食堂和民工住房。
张汉苏开启了以山养山的新模式,不仅在梯田里套种黄豆、玉米、红薯、土豆等经济作物,还因地制宜发展养殖业——利用地理优势拦坝筑堤修建了3座蓄水堰,蓄水养鱼,在山腰上建圈舍饲养土鸡、生猪,还引进了澳大利亚波尔山羊,在山上放养,买来了蓝孔雀、白孔雀,建起观光园……张汉苏高兴地告诉记者,今年种植的绿茶、自制的有机红茶、土鸡、猪肉等早已预售一空,这又是一笔可观的收入。
带领村民走致富路
创业7年,张汉苏把梳店村当家乡,与村民建立了深厚的感情。
李家大湾的水利设施年久失修,每逢干旱,不仅农作物严重歉收 ,而且人畜饮水都很困难。为解村民缺水问题,张汉苏在自身资金并不富余的情况下,出资修整了5口池塘和溢洪道。
50多岁的村民李金柱又聋又哑,无儿无女,以前连吃穿都要靠政府救济。张汉苏得知他的境况后,将他接到山上,让他在养鸡场做点事,除了按月付给他1000多元的报酬,还免费供他吃住,甚至连平时的生活日用品都给他备齐。在花竹园的养鸡场里,记者见到了李金柱,他对记者说:“这里就是我的家,他们待我像家人一样好。”
近年,梳店村里许多村民都外出打工,留守的多是老弱病残。张汉苏聘请了一名留守村民做生态园经理,还定期雇用村里的12名村民做管理员工,目前,固定在山上务工的村民有30人,农忙时达到了数百人。“在这里工作的村民每月有超过1000多元的收入,这几年,我再怎么难,也不欠村民的工钱。”张汉苏对记者说:“虽然我年过花甲,但我愿把我的夕阳变成村民们致富路上的朝阳。”
近几年,张汉苏还把花竹园作为示范培训基地,聘请科技人员现场给村民上课,积极推广新科技、新品种、新技能,引领村民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致富奔小康的步伐。
淳朴的梳店村村民将张汉苏的付出记在心里,每到收获季节,村民们就会把自家种植的板栗、柿子、花生往张汉苏家里送,平日上山务工的村民也时不时给她捎去自家腌制的咸菜。连续几年春节的除夕,村民们都自发地来到花竹园,和张汉苏一家一起过个热热闹闹的年三十。
2010年,张汉苏被梳店村村委会授予“荣誉村民”称号,张汉苏说,她一生得过很多荣誉称号,唯有这个称号最称她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