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曾吉祥
我从一名地方大学生参军入伍,先后参加了大大小小的各类演训任务,野战帐篷始终形影相随。从南国的盐碱滩涂,到西北的荒漠戈壁滩,从群山叠翠的革命老区到海风徐徐的金色沙滩……沉下心来,用心感受大自然的细微变换,才发现野战帐篷下的春夏秋冬别有洞天。
毕业下连后,第一次跟随部队参加拉动演练,恰是风沙肆虐的初春。这次行动中,我终于真真切切体验了一把“车轮上的帐篷”。火炮牵引车的车厢中有几块结实的木板,两头搭在车厢骨架上,形成上下两层。平时放着各类战备物资,到了晚上人员便能睡在上面。演练的第二天,半夜接到命令紧急转移阵地。官兵靠着微弱的手电光,将各类物资稍加规整,短短半个小时内全连开拔。战士们开玩笑称,这似乎比“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还要洒脱。而我所能想到的只有四个字:枕戈待旦。
夏日的野外驻训场最难熬。尤其到了中午,帐篷内热得像个蒸笼,最大的惊喜莫过于一场清清爽爽的大雨。犹记得潍北某炮兵靶场上那变幻莫测的天气,有时西边晴空万里,东边却乌云压城。训练场上鸣金收兵后,战士们猫在帐篷下,听着雨滴的敲打声时而急如战鼓,时而骤然停歇,猛然间又倾盆而注,惹得战士们齐声纳闷,探头望外,只见雨丝在明晃晃的阳光下闪着银光……晚饭过后,大帐篷内安上投影仪接上音响,一场别具一格的音乐会便开始了。粗犷的歌喉带着浓浓的荷尔蒙,打破了阵地上的宁静。再委婉深沉的情歌,也可以被战士们唱出慷慨激昂。
过了九月,便到了整个野外驻训最为舒爽的季节。昼间阳光充沛,夜里晚风徐徐。晚饭后,演习阵地上熟悉的一切慢慢地湮没在夜色之中,隐匿在帐篷周边草丛中的虫儿们便开始活跃起来,几声怯怯的试探音很快便引出起起伏伏、酣畅淋漓的虫鸣。一年深秋的实弹演习中,一个小战士告诉我,白天连续实弹射击震得耳朵嗡嗡作响,夜里翻来覆去睡不好,总感觉耳边有隆隆的炮声。我教他一个土法子,试着睡前听一听这“天籁音乐会”吧。小战士照做,果然奏效。我开玩笑说,这要感谢自然的“音乐家”们。
到了寒冬腊月里的野营训练期,部队需要连续徒步行军甚至翻山越岭,单兵携行帐篷便取代了笨重的班用帐篷。一次,傍晚时分,部队行军至鲁中群山腹地时,天降大雪,只好在半山腰间一处背风的闲置农田中安营扎寨。战士们清理出一小块空地,铺上厚厚一层树叶,等单兵帐篷搭起来,再围上一周遭的玉米秸秆。军被睡袋盖大衣,一开始感觉还算踏实,可到了下半夜便被冻醒了。夜宿雪窝,才想起诗人岑参的那句诗“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饮马渡秋水,水寒风似刀”“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一首首读来令人热血贲张的军旅诗词,就是将士们征战沙场的真实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