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津市耀华中学高二(13)班 何欣欣
从小到大我一直都有一个习惯,无论是在公交车上,还是地铁上,我都喜欢捧着一本书去读,无论是教科书还是小说。以前,我总是能找到与我志同道合的人;而如今,我已经很少能看见捧着纸质书本去阅读的人了。相反的,举着iPhone、iPad的人比比皆是。我一开始还以为他们划来划去的动作是在玩“切水果”之类的游戏,后来才发现,他们划来划去的,是书页。
在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有人认为,若不用电子产品来阅读,简直就out了。但我认为,并非如此。阅读方式的变化,阅读方式的选择,绝不是哪个先进就要选择哪个的,最主要的,是适合。
我一直沿用的纸介质阅读方式,就是因为适合我自己。我觉得没有什么事是比用指肚摩擦印在纸上的文字更舒服的一件事情了,那感觉就像是抚摸作者握笔的手指,透过皮肤感受他体内一腔热血涌动,体会着他笔尖下文字的重量。有的时候,刚刚印制出来的书还浸透着一股书墨香——虽然有的人觉得这股味道是各种化学原料交织的结果——可我仍执拗认为,纸上弥漫着的,就是思想的味道。
当然,我对于纸质书的偏爱,并不意味着我完全排斥现代化的阅读方式。偶尔不方便拿出书本阅读的时候,我也会利用手机或者其他电子设备,翻一翻上面存的一些电子书。手指划过冰冷的屏幕,时而留下一道指纹的痕迹。为了模仿实体书阅读效果,有的电子设备还仿真了翻页时的声音,也是煞费苦心。我承认它的方便与快捷,可在茫茫网络数据中,我总是茫然得找不到方向。大概只有落在纸上,干干净净简简单单地变成一本书,那才是文字最好的归宿。所以,我依旧热爱着属于我的青春阅读方式。
我读过的书早已不知道能放满几个书柜了,但每一本书都有我留下的痕迹。或勾勒、或摘记,从最初歪歪扭扭的字迹,到如今可以写得一手漂亮的连笔字,这些是我的收获,也是我所能给予的、对作者的一点点感恩。白纸黑字,承担着白驹过隙,也承担着年少书生气。
我的青春阅读无法用数量或者读过什么名著来衡量,因为这些太过于沉重。我的阅读方式无法用时代的眼光去打量,因为这眼光太过于凌厉。我想,唯一能概括的,那大概是我的——纸上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