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妇女报·中华女性网记者 谢威
“如果把快乐的程度分成10分,1分最少10分最多,您的孩子会给自己打几分?”这个看似简单的问题,在孩子们的答案中却显得很不简单。
在日前由中国人口宣传教育中心主办的“有度有快乐”主题活动上,现场的10多个孩子只有一个给出了6分,两人给了4分,剩下的孩子认为自己的快乐分数均在2分以下。
究其原因,学习和课外练习让孩子们感到“压力山大”,甚至有的孩子一做作业就要吃零食缓解压力。“没有时间玩”“妈妈总逼我写作业”“爸爸能玩游戏可是我就不行”……一位喜欢看书却每天都要练字、练舞蹈的小女孩更是直言不讳:“我只想做完作业后什么都不练。”
“我知道她不喜欢跳舞,但没想到她这么反感。”女孩妈妈非常震惊,几乎同时,所有现场的家长面对孩子都很惊讶。著名心理学者、情商教育专家张怡荺认为,这样的测试结果并不是小朋友出现了问题,而是家长“生病”了。中国家长往往陷入两个极端,一方面担心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时时紧逼高压;另一方面担心孩子没有童年影响人生,一味放纵溺爱,只要快乐不要学习。她觉得这都是家长们焦虑的表现。她认为,真正学习好又快乐的孩子,都会遵循张弛有度的规律,家长的责任是帮助孩子找到这样的规律并养成自控能力。
虽然很多家长对此表示认同,但也提出了“一管就严一放就松”的忧虑。
张怡荺表示,家长们的要求和希望没有错,只是因为着急处理而忽略了与孩子的情感交流,用简单的方式发号施令,把自己的焦虑传导给了孩子,使孩子不知所措。
对此,张怡荺希望家长们先要明确自己育儿的目的,是要孩子们成为家长设计出来的产品,还是让孩子做这辈子最精彩的自己?在得到答案后学会观察孩子,发现孩子的优点和闪光点着重培养。家长应放下攀比之心,不要让孩子做别人眼中最好的孩子。
张怡荺认为,帮助孩子成长要给孩子适度的教育,家长首先要管理好自己的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