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郭华悦
一大早,就听到母亲起床的声音。
母亲的房间,就在我的隔壁。先是一阵的窸窸窣窣,然后外头隐隐透出了光亮。这时,外头还是一阵昏暗。接着,就听到母亲开门的声音。
我知道,母亲是到山里头采集露水了。
这是乡里的端午习俗。一早到山里,采集艾蒿的露水。回来后,用露水洗脸,然后用艾蒿煮鸡蛋。乡里的孩子,那是生活苦,能敞开肚皮吃鸡蛋的日子并不多。所以,一听到母亲开门的声音,就满心期盼。等到母亲回来,再也忍不住,一跃而起。
没多久,一盆艾蒿鸡蛋就端上了桌子。用艾蒿煮过的鸡蛋,蛋壳上还有着浅浅的绿。但那味道,蛋香中混合着草香,却令人垂涎三尺。一小盆艾蒿鸡蛋,先逐个在孩子们的肚皮上滚了一圈,寓意辟邪去霉,然后就进了孩子们的肚子。
早餐吃完,个个摸着滚圆的肚皮,开始盼着晚餐。
晚餐,毫无悬念是粽子。但老家的粽子,有点特别,是灰汤粽。用糯稻草洗净晒干,烧成灰,再放进筐里,用水冲。水冲过细密的筐眼,带着草灰,流进盆里后就成了灰色。经过了筐的过滤,这灰色的汤水就可以用来做灰汤粽了。
这灰汤的作用,一是用来浸泡做粽子的糯米,让糯米中带着草香;另外,在包好粽子后,还需将粽子放进灰汤中煮熟。这么一来,灰汤粽就做好了。
和其他粽子不同的是,经过了灰汤的浸泡和熬煮,粽子带着浓浓的草香。多数粽子,总难免带着点油腻。而灰汤粽,却克服了这一点,软糯而不腻。
这就是小时候,我在老家度过的一个个端午节。如今,灰汤粽早已难觅踪迹,毕竟日子好了,闲心却少了。唯有在梦中,才能闻到那一股股草香和糯米香。醒来后,枕边遗留的只有无尽的惆怅和乡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