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受争议的洗衣粉广告画面
应以诚实的心态反思自己的盲点。如果一个人对其他人遭受的歧视缺乏敏感和共情,那么他也很难去辨识自己遭遇的不公。反之亦然。当我们以语言、种族、身体残障、性别等差异为由头去排斥和嘲弄他人的时候,我们实际上是在丧失对歧视的敏感度并把歧视的行为正常化。
近日,一则中国洗衣粉厂商的广告因涉嫌种族歧视,在全球网络引起热议。广告中,一名中国美女在洗衣机旁与一名黑人调情,美女乘其不备把他装入洗衣机中并放上广告产品——洗衣溶珠,不一会儿,一名黄种美男子从洗衣机里钻了出来——美女非常满意。这则“把黑人洗白了”的广告据说在国内播出已经有一段时间,但是并没有引起太大反响,而不久前当它被上传到国际互联网,才引起热议。值得注意的是,这则广告引起了中国和西方社会不同的反响。西方的评论者大多认为毫无疑义它是赤裸裸的种族歧视;而很多中国观众却并不以为然,觉得中国社会并没有西方所说的那么严重的种族歧视。不管怎样,涉事企业已经发表声明表示道歉,互联网上的这场风波似乎逐渐平静下来。但是人们对于这条广告得以产生的社会文化心理环境、中国与世界的交往中对不同种族不同肤色的人态度如何,这些问题的反思才刚刚起步。
种族偏见和性别偏见相互纠缠
从历史上说,种族主义和种族歧视与殖民扩张、奴隶贸易等有着紧密的联系,跨大西洋的大规模奴隶贸易进行了大约四百年,而奴隶贸易最终在全球被废止也不过一百来年的时间。废除奴隶贸易之后,种族隔离制度在美国直到20世纪60年代的民权运动才逐步被打破,南非的种族隔离制度到上世纪90年代才被立法废止。尽管如此,直到近日,种族主义和种族歧视仍然在全球阴魂不散。例如在美国,数据显示:黑人和其他有色人种在教育、就业、司法等方面都处于不利地位。1966年联合国通过了《消除一切形式种族歧视国际公约》,“郑重宣告迅速消除全世界一切种族歧视形式及现象及确保对人格尊严的了解与尊重,实属必要。深信任何基于种族差别的种族优越学说,在科学上均属错误,在道德上应予谴责。在社会上均属失平而招险,无论何地,理论上或实践上的种族歧视均无可辩解。重申人与人间基于种族、肤色或人种的歧视,为对国际友好和平关系的障碍,足以扰乱民族间的和平与安全,甚至共处于同一国内的人与人间的和谐关系。”中国于1981年加入了这一公约。
有人觉得这则广告只不过是个不得体的玩笑,并非有意歧视,因为中国并没有西方历史上那样的种族隔离制度,中国人作为有色人种也经常遭遇到种族歧视。也有人反驳道:这样明显的歧视都觉察不出来,这种无意识本身已经是歧视了。不管怎样,这则本来毫不起眼的商业广告似乎已经上升到外交关系的高度了。有记者在外交部的新闻发布会上提问:很多外国人认为该广告很不礼貌。是否有非洲国家或其他外国政府向中方表示抗议?中方是否认为应向可能受到冒犯的群体道歉?外交部发言人表示:这是一个孤立的商业公司的不妥当行为,有关公司已经公开声明表示道歉。中国积极致力于消除各种形式的种族、民族歧视。没有听说有非洲国家就洗衣粉广告向中国提出交涉。这说明在全球化的今天,中国的国际影响不断增强,有关中国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现象的一举一动都有可能引发全球极大的关注。
在反思这则广告中种族歧视因素的同时,对它加以性别分析,看看它所表达的性别关系也是很有意义的。例如:在跨种族的性别关系中,白人男性常常比黑人男性被表现得更加具有性吸引力。一些社会学家的研究表明,西方白人男性更受到亚洲女性的青睐。在美国的主流影视剧中,亚洲女性多是顺从谦卑的性感尤物,特别能衬托出白人男主角的高大威猛;反观亚洲男性就不是那么性感,不是些仆从跟班,就是功夫打手,对他们的感情生活几乎没啥描绘,更别说有机会跟白人女主角恋爱调情了。黑人男性人物往往被塑造成性方面强势有攻击性,并在性道德上加以污名化。很多人觉得一个中国女人嫁给了一个西方的白人男性是高攀,而嫁给发展中国家的男性或者一个深肤色的丈夫就是下嫁。而网络媒体上新闻报道中一个中国小伙儿娶了白人姑娘的“佳话”似乎总是层出不穷乐此不疲。在这些影视作品中和现实生活中,关于种族的和性别的偏见就是这样纠缠在一起,互相加强的——在种族上的优势加强了性别上的优势。在性别上的被弱化被污名化也加强了种族上的歧视。
应认识“无意识的歧视也是歧视”
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经历过被帝国主义侵略沦为半殖民地的切肤之痛,也正在成长为一个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南方国家。这些历史和现实因素能否为打破种族和性别的偏见,建立一个更加合理公正的世界做出自己的贡献呢?
为此,首先要做的是以诚实的心态反思自己的盲点,反思对不同种族、群体的态度和行为,认识到“无意识的歧视也是歧视”。如果一个人对其他人遭受的歧视缺乏敏感和共情,那么他也很难去辨识自己遭遇的不公。反之亦然。当我们以语言、种族、身体残障、性别等差异为由头去排斥和嘲弄他人的时候,我们实际上是在丧失对歧视的敏感度并把歧视的行为正常化。
其次,要以更开放的心态加强与第三世界发展中国家的交流。在不久前参加的一次研讨会上,有机会跟与会的中国、美国、拉丁美洲、非洲、亚洲地区学者一起讨论性和性别的议题在中国与发展中国家的关系中到底扮演着怎样的作用和角色。来自非洲的学者说,在当地越来越多地看到中国人的身影、中资企业的投资,甚至一些非洲妇女选择嫁给中国男人做妻子。同样,越来越多来自非洲国家和地区的人在中国学习、经商、访问等等。当第三世界国家的人们之间不断加深交往和合作,我们是否可以学习逐渐用自己的视角来平视对方,就像一位来自非洲的研究者所称:中国总被西方媒体指责为对非洲实行“新殖民主义”“掠夺资源”,但实际上中国企业给非洲提供的技术转让使非洲获益良多。一位研究广州的非洲社群的研究者说,随着交往加深,当地市民与这一群体近距离密切接触,甚至恋爱结婚,也改变着人们对于非洲的刻板印象,打破着种族和文化的偏见。
(作者为性别问题研究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