玛利亚姆·米尔札哈尼
韩国总统朴槿惠为玛利亚姆·米尔札哈尼颁“菲尔兹奖”。
主持人:章梅芳(北京科技大学科技史与文化遗产研究院副院长、副教授)
在自然科学史上,女性相对缺席现象较为普遍,尤其是在数学、物理学、天文学等领域,女性从业人数更少。并且,在科学界的金字塔形结构中,处于顶端的女科学家更是寥若晨星。这往往给公众造成一种错觉:科学可能是不适合女性的一项事业,相比于文学、艺术,女性的智力与能力或许与科学并不匹配。然而,现象并不等于事实,造成某种现象出现的原因更是复杂多样。
事实上,女性同样在自然科学领域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诺贝尔奖自颁奖以来,几乎每个领域都有女性获奖者,目前共有10位女科学家获生理学或医学奖,4位获化学奖,两位获物理学奖。这个数字尽管比男性获奖的数字要小得多,但却表明女性在智力或能力上并不比男性差,女性并非不适合科学。相反,科学的进步需要女性参与;同时,科学也能为女性才华的施展提供更多空间和可能性。
2014年8月13日,被誉为数学家诺贝尔奖的“菲尔兹奖”(Fields Medal),颁给了时年38岁的斯坦福大学教授玛利亚姆·米尔札哈尼(Maryam Mirzakhani)。她的获奖原因是在黎曼曲面及其模空间的动力学和几何学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菲尔兹奖”由国际数学联盟每四年颁发一次,旨在奖励40岁以下的杰出数学人才,米尔札哈尼是历史上首位获得该奖项的女性。
米尔札哈尼1977年出生于伊朗首都德黑兰。她儿时梦想是当作家,从没想过以后会研究数学。直至高中时,家人告诉她关于数学家高斯的趣事,才使她对数学产生了兴趣。通过参加数学竞赛,她迷上了钻研更难的数学问题,并两次获得中学生奥数金牌。中学毕业后,米尔札哈尼进入谢里夫理工大学(Sharif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学习,遇到了很多能启发和鼓舞她的数学朋友,也因此她对数学更加喜爱和入迷。1999年大学毕业后,米尔札哈尼进入哈佛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师从1998年的“菲尔兹奖”得主麦克马伦(Curtis T. McMullen),并于2004年取得博士学位。博士毕业后,米尔札哈尼在克雷数学研究所和普林斯顿大学作助理教授,2008年9月成为斯坦福大学数学系教授。
2014年8月13日的第27届国际数学家大会改写了历史,米尔札哈尼打破了女性不擅长数学研究的迷思。曾获得菲尔兹奖的数学家、剑桥大学的蒂莫西·高尔斯爵士(Sir Tim Gowers)评价道:“尽管女性一直在为数学领域做着最高水平的贡献,公众却很少看到这一事实。菲尔兹奖有了第一位女获奖者,以后肯定也会越来越多,我希望她们的存在能够破解关于女性和数学的许多谬见,并鼓励更多年轻女性将数学研究作为可能的事业选择。”
我们同样期待有更多有志于数学研究的中国女性,能像米尔札哈尼一样,充满自信和热情,在数学领域大有作为,大放异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