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涤明
据悉,烟草每年上缴的利税占财政收入的6%。有专家表示,烟草税利加上烟草企业上缴的利润,一年近1万亿元,这对国家的国防建设有很大的帮助。更重要的是,烟草养活了2000多万烟草人,特别是1500多万穷苦的农民。(5月31日 《第一财经》)
从诡辩逻辑出发的话,任何事物都能被“一分为二”地讲出有利的一面。如果“尼古丁本身是镇定剂,有一定的疗效,有心理作用,人们在追求机体健康的同时,也需要精神健康,人不能只有机体的健康”这种逻辑能够成立,任何物品都能被罗列出一系列的“益处”。遗憾的是,吸烟有害健康,特别是导致肺癌等多种致命疾病的害处,早已被科学所证明,也是一个常识。以“一分为二”理论阐述烟草的“疗效”“精神健康作用”,是不折不扣的诡辩。
而说到烟草业的贡献,笔者认为,所谓“贡献”其实是看问题的角度不同,这种“贡献”的概念也值得讨论。创造对社会有意义的价值,才称得上贡献,而不仅仅是赚到了钱。烟草业创造了价值,但烟草业的价值主要是经济价值,而非对社会有意义的价值,因为它创造的价值越多,对人类健康的危害反而越大。
换一个角度看,这种“贡献”其实是伪贡献。首先,如果没有烟草,公众用于烟草消费那部分钞票,就可能会消费其他领域,比如健身、改善饮食、增加营养、读书等等。如果居民消费程度主要取决于消费能力,烟草消费耗掉了一定的消费能力后,自然限制了在其他领域的消费。反之,如果不存在烟草消费,其他领域的消费就会相应增加。“你不抽烟,也没看你攒下钱”,其实就是这个道理。而如果任何消费都具有汇集公众财富而成为“贡献”的功能,没有或减少烟草消费,理论上说,不应影响“国家贡献”和“帮助国防建设”。
其次,烟草消费越高,对烟民和公众的健康影响越大,患肺癌的人越多,因此支出的医疗费也越多。只是,还没有人算过因“烟草贡献”导致的医疗费损失罢了。至于说烟草养活几千万“烟草人”特别是穷苦农民,这依然是诡辩。
如果有消费就能拉动经济,即便烟草业彻底消失,社会总消费量不减的情况下,理论上说,依然可以创造出相应数量的就业岗位。实际上就是一个行业转型的问题。工业社会特别是信息时代以来,很多传统产业消失,很多新型行业兴起,这既是经济规律,也是社会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