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河南省太康县实验小学五(6)班 李子木
今天作文课时,老师说要做一个有趣的实验,实验的名字是“会走路的杯子”。杯子怎么会走路呢?同学们都议论纷纷,我也半信半疑,瞪大了眼睛,一眨不眨地盯着老师。
只见老师变戏法似地拿出事先准备好的实验器材,嗯,有玻璃板,玻璃杯,水,蜡烛,竟然还有一本《新华字典》!
实验开始了,老师让我们先把玻璃板放在水中浸一下,然后再取出来,一头放在桌子上,另一头用厚厚的字典垫起来,形成一个小角度的斜坡。紧接着,再把玻璃杯口沾些水,倒扣在玻璃板上。老师微笑着提醒我们说:“注意,见证奇迹的时刻就要到了!”老师先用火柴把蜡烛点燃,然后举起烛火去烤杯子底部。可是,烤了好一会儿,杯子还是没有动。我们都有点想放弃了,但科学的力量还是使我们继续坚持了下去。
又烤了一会儿,杯子突然动了一点点,我赶紧把蜡烛拿开,杯子又不动了。我想:是不是杯子口的水太少了,我把杯子拿起来,想沾点水,“小心烫手!”老师关切地说,吓得我一松手,杯子正好落在水盆里,发出“咕噜咕噜”的声音,我赶紧把杯子捞上来,发现已经变凉了,我们又得重新烧了。这次,我们没有放弃,耐心地烤着,杯子似乎也感觉到我们誓不罢休的决心了,忽然“啪”地一下,玻璃杯动了!一步、二步、三步!哇!杯子终于走路了!
“耶!我成功了!”我高兴地欢呼起来,其他同学也欢呼起来,有的鼓起了掌,教室里一片沸腾。
“你们谁能说说这个实验的原理呢?”老师期待地望着我们。同学们七嘴八舌地议论着,可又都说不明白。最后老师总结说:“杯子受热时,里面的空气会膨胀,但由于杯子是倒立的,并且杯口又被水封着,热空气就会把杯子顶起来一点,导致杯口与玻璃板之间的摩擦力减小,就这样,杯子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就一步一步地走了起来。”哦!原来是这样,真没想到,看似简单的小实验竟蕴含着这么多的科学道理!
这节课我们都很开心。我觉得这个实验非常有趣,它不但让我学到了知识,同时也让我明白一个道理:做任何事都要有耐心,如果没有耐心,什么事你也做不成。
点评:这是一次小作者亲自操作的课堂实验,因此在写作的时候,小作者对自己的心理、动作写得非常细腻,让枯燥的实验过程也能在曲折的叙述中吸引读者。实验阶段的描写是最为成功的,在实验未成功时的疑惑心理很典型,能够引发读者的同感。最后得到的经验教训,让主题显得更加深刻。
(指导教师 欧阳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