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妇女报数字报纸

2016年4月30星期六
国内统一刊号:CN11-0003

中国妇女报文化周刊 世界上最小的书店 透视“问题少年”的成长悲剧 阿吉太组合发布新歌 《世界之声》 彭浩翔做客北师大忆轻狂岁月称享受作家身份

按日期检索

12 2013
上个月
下个月

中国妇女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我给版面打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本版得分:0.0参与评分人数:0

新闻排行榜
版权声明
《中国妇女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中国妇女报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中国妇女报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妇女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中国妇女报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正在加载广告……
放大 缩小 默认

透视“问题少年”的成长悲剧

——读谵小语《和金庸一起聊教育》

□ 李静

金庸很像他笔下一些天赋异禀的主人公:学什么,都能学到通透;做什么,都能做到极致。他被誉为新闻家、政治评论家、社会活动家、企业家……据说,几乎哪个“家”都比作为武侠小说作家还出色。这诠释了一句很流行也很励志的话——人生有无数种可能。前些天,谵小语老师送给我他的新作,看了书名不禁惊叹:什么,金庸还是教育家?

作者在通读金庸作品之后,得出一个结论:金庸是深谙教育之道的,他笔下人物的成长背景与人格个性、人格个性与人生命运之间存在着深刻关联,许多事情绝非偶然。《和金庸一起聊教育》一书把金庸小说中各路大侠的成长经历和教育背景一一加以回顾,以跨界的视角,举重若轻地探讨了“早期经历对人格发展的影响”这一当代教育的重要课题。作者把信手拈来的江湖旧事,与当代教育理念编织在一起,眼光独到、行文幽默。笑罢沉思,才明白这貌似“游戏笔墨”的背后,所蕴含的严肃思考。

其中让我印象尤深的是对一些反面人物的分析,如慕容复、阿紫、杨康、李莫愁、宋青书、林平之、游坦之、石中玉、梅芳姑……的确,从文学角度讲,他们是“反面人物”;但从教育的角度看,他们出场时其实非常年轻,不过是一些所谓的“问题少年”。而有害的成长环境和失当的教育,对他们的“问题”的形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和金庸一起聊教育》对每个“问题少男”的成长都予以详细的剖析,从中不难发现一些共性。一是自幼娇纵。杨康、宋青书、游坦之、石中玉、福康安……他们的成长环境都很优越,受到来自父亲、师长的万千宠爱,有家臣、仆从或其他同门的前呼后拥,是“众星捧月”的公子哥儿。而且通常有位特别容易迁就的母亲,如包惜弱、闵柔、林夫人。二是被寄厚望。他们的身份大多是独生子,甚至是年轻一代中的唯一希望,如宋青书;他们多有一份丰厚的家业或光辉的事业要继承。因此,他们往往得到了优质的教育资源和悉心的栽培,并被要求超乎寻常的优秀。但是,结果却令人失望!无论是居于顺境,还是横遭逆变,他们都表现得目光短浅、不顾大局、缺少原则、自私自利,为达目的不择手段,走上害人害己的绝路。细思之,这是符合人格成长规律的:这些少年一方面没有学会承担责任、克服困难,另一方面又被强加了太高的期待、太重的托付;一边是轻松顺遂,另一边又是重担压身。这难免让他们在任性与承担、享有与奋斗之间找不到恰当的位置,产生了畸变的嫉妒心和企图心。

一个以相似的方式被过度“富养”的女孩会不会产生问题呢?金庸笔下被娇纵的女孩子也为数不少,《和金庸一起聊教育》中大体总结出了两类:一类如郭芙,任性蛮横;一类如岳灵珊、华筝、马春花,过于天真单纯,承受挫折的能力较差,也容易上当受骗。可能由于对女孩的娇纵更少与功利化的期待相联系,这些女孩较少出现畸形野心和不良人品,但她们不成熟的性格仍给她们带来了或大或小的人生悲剧。

典型的“问题少女”的成长经历,与“问题少男”往往正相反。她们大多身世坎坷,而更突出的共性是,她们的母亲(或代理母亲)对父亲(或父亲形象)充满怨恨。李莫愁的师父与女主人林朝英相依为命,当然同命相怜地认定“男人没有一个好东西”;阿紫、梅芳姑的母亲被父亲背叛或抛弃,也把对父亲的恨传递给了女儿。所以,这些少女对男性是充满不信任甚至敌意的,她们在爱情中过于投入,其实是一种将爱人理想化来“改写”其母亲命运的补偿心理;一旦这种期待落空,她们的恨与嫉妒就会加倍地爆发。

《和金庸一起聊教育》还聊到了一个典型人物——杨过,他同样由惨遭遗弃的单身母亲养育,虽然本性仍是善良正直的,但缺乏对父亲的认同,终究难免内心自卑、自尊心过敏、言行极端,经历了漫长的成长过程、遭受了很多挫折也收获了无数幸运,才走向成熟。

当然,书中也提到了许多正面的教育经验:如洪七公不看重“缺陷”而看重“潜质”,因材施教;风清扬打破常规带来了弟子的潜力爆发;苗人凤虽遭妻子背叛却以积极心态为女儿塑造母亲形象,维护了女儿对母亲的认同,也成就了她健康的人格……看似漫不经心的讲述,却都从不同的角度揭示了教育真谛。正如老顽童、小龙女等成功“教育家”的寓教于乐是一种很好的教学,趣味无穷的武侠小说对青少年来说也未必就是“坏书”。

谵小语先生这本书,让我们“看到一个不一样的金庸,领悟一种不一样的武侠”,这正是教育研究者所需要的眼光。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在线投稿 | 手机触屏版
主办单位:中国妇女报社 版权所有:中国妇女报网 2014 COPYRIGHT
备案号:京icp备050373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