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嫂走基层慰问哨所
“你在边关保家卫国,我在后院鼎力相助,我要与你比翼双飞……”这是春节前夕,黑龙江省军区边防某团“十佳军嫂”颁奖典礼上,家属委员会主任郭春枝的一段告白。甘当“比翼鸟”,画好“同心圆”。成立于1994年的团家属委员会,20年来走基层、踏哨所,义务演出100余次,帮助80余名官兵找到了“爱情鸟”,帮助50余名随军家属走上就业岗位。军嫂们无怨无悔支持丈夫奉献边关的事迹可歌可泣,先后涌现出了“十佳军嫂”杨敏、杜丽华、刘春颖、关仁芝等模范军嫂。军嫂郭春枝获得黑龙江省军区“最美军嫂”“沈阳军区优秀干部妻子”等荣誉,她们被誉为风雪边关的“小巷总理”。
□ 中国妇女报记者 徐旭
□ 李帮宏 李世刚 郑帅
官兵心中的“百灵鸟”
“打竹板,笑哈哈,今天俺把你们夸,卫国戍边立新功,俺们军嫂乐开花……”在一片热烈掌声中,军嫂郭春枝和陈贤珍走上舞台,边打快板边说唱,台下掌声如潮。这是猴年春节的正月初五,边防团“军嫂演出队”在名山哨所慰问演出的情景,数十位军嫂和哨所官兵聚集一堂,欢度新春佳节。
“她们每年春节都要到边防哨卡慰问演出!”采访中,该团政委郑立鹏介绍,“军嫂演出队”是家属委员会的军嫂们自发组建的,1994年,团里组织部分军嫂上哨卡体验生活。她们爬上高高的哨卡,看到战士了解外界信息只有一部收音机,有时为了收到信号还得爬上山顶或者树上。战士文化生活的单调,让军嫂们心里不是滋味,军嫂赵雅丽萌发了成立军嫂演出队的想法。她的想法得到其他军嫂的响应,很快就有10名军嫂报名。
每年除夕夜,战士们守卫在边防线上。为了缓解战士思乡之苦,军嫂们顶风冒雪到哨所慰问演出。大雪封山,她们只好扛着道具,帽子围巾上结满冰花,相互鼓励打气前行。到达哨所,稍做休整就投入到演出中。
20年来,演出队的军嫂换了一茬又一茬,但她们下边防、上哨所、唱“兵歌”,马不停蹄地奔波在边防路上,这个好传统始终未断。
“嫂子,再来一个!”舞台上,军嫂们刚跳完一段欢快的舞蹈,台下的官兵就急切地喊道。战士的热情感动着军嫂,原本一个小时的演出一再被延长。
“说着容易做起来难!”这句话用在“军嫂演出队”身上再也恰当不过了。当初,多数军嫂并不擅长歌舞,看似简单的舞蹈动作,她们得练上十多遍。为了给战士送去欢乐,她们主动到驻地文化馆学习,硬是从找不到鼓点到“闻乐起舞”、伸展自如。
一个风雪夜,军嫂们和往常一样,在距家属院两公里的团俱乐部排练节目。排练结束时已是深夜10点多,司机班战士早已休息,她们决定踏雪而归。风雪路上,16名军嫂手挽着手,一路豪情一路高歌,虽苦亦甜。正如军嫂陈贤珍所言:“我们自编自演的节目不一定是高水平,但捧给官兵的却是滚烫的心……”
“战士啊,战士,你辛苦了,一家不圆万家圆,有你的日子民心安……”一首歌曲连着一首歌曲,唱得战士们热泪盈眶。晚会结束后,战士小刘激动地说:“嫂子唱的歌战士最爱听,她们跳的舞战士最爱看。嫂子,感谢你们,让我们度过一个难忘的除夕夜,我们感到很幸福,很快乐,再苦再累心也甜!”
唱出的是心声,演出的是激情。从“小家雀”到“百灵鸟”,军嫂演出队已成为该团文化建设的一张“名片”,成为砥砺官兵奋进的号角。
家属眼里的“娘家人”
该团随军家属来自五湖四海,因地域、背景、文化等差异,生气吵嘴等现象时有发生。有的军人不能经常回家,家属承担着家中所有事务,一旦遇上大事小情,往往陷入独木难支的境地。针对这一情况,家属委员会扮演随军家属的“娘家人”角色,让她们找到家的感觉。
家不可一日无主。想到这,郭春枝在每个楼里指派了楼长,深入了解、及时汇报各家情况,将各家基本情况记录在册。2012年,据反映,一户南方籍军嫂和丈夫闹矛盾了,郭春枝马上找来几名军嫂帮助解决,可几名军嫂都是东北人,由于地域差异性格不同,几经劝解都未起作用,后来郭春枝就找了一名同乡军嫂,发动她去劝解安慰,小两口很快和好如初。
付出的是真情,收获的是感动。2013年冬天凌晨1点钟,一名士官家属在家中突然分娩,军嫂王金喜接到电话,二话没说,迅速拿起产包赶到她家。
“现在去医院肯定来不及,事不宜迟,必须马上接生!”看着产妇仰躺在床上不能移动,她镇定自若,利用简陋条件,为这名产妇接生。30分钟后,婴儿终于降生了,却哭不出声,累得满头大汗的王金喜决定给婴儿吸痰。
由于没有吸痰器,她就口对口吸痰,经过紧急处理,婴儿呼吸道通畅,哇哇大哭起来。当王金喜脱下新买的棉服把孩子包裹严实,交给产妇时,这位军嫂眼含热泪说,“嫂子,是你给了孩子来到这个世界的机会,我们全家永远感谢你!”
王金喜拖着疲倦的身体回到家中,已是凌晨3点。
“娘家人”不仅在生活上照料随军家属,还在成长进步上予以帮扶。经过先后6任家属委员会的积极鼓励和支持,现如今,军嫂们人人求上进,个个有追求,打麻将、传闲话、拖后腿的现象不见了。20年来,她们先后帮助数百名军嫂解决家庭和邻里纠纷,为300多名战士做通了思想稳定工作。
为兵解忧的“知心姐姐”
一身柔弱,担起两肩风雨。她们随军到边防,心若慈母,拭去官兵心头泪;边关虽冷,她们雪中送炭,焐热一双双需要帮助的双手。
新兵入营后,一些新兵难免想家,再加之训练上的压力,更让他们叫苦不迭。军嫂们了解情况后,聚在办公室里讨论起来。“咱们何不给新兵过一个集体生日?”军嫂李伟伟的想法立即得到大家的一致赞同。
“祝你生日快乐!”军嫂的关爱让新兵们的思乡之苦和训练压力,顷刻间烟消云散。从那之后,官兵们不仅知道团里有个家委会,更知道网上有条“军嫂热线”,官兵有啥烦心事,可上军嫂热线“晒一晒”。
一天,家属委员会主任郭春枝在“军嫂热线”上,看到修理所上士龙飞的一条留言:“嫂子,最近我和妻子闹了点小别扭,她一气之下回了娘家,我母亲是聋哑人,生活上急需人照料,而我不能经常回家,嫂子,你说我该怎么办?”
第二天,郭春枝就带领3名军嫂来到龙飞的妻子小刘家。“军嫂能顶半边天,作为军嫂,我们就要比其他女人更坚强,更要支持丈夫工作。”
一番交流后,小刘表示愿意回去照顾婆婆,当婆婆的好儿媳,当丈夫的贤内助。同时她也道出了苦衷:由于龙飞不能经常回家,家里的大小事都她一个人操办,而婆婆又是聋哑人,她时常感到孤独无助。郭春枝听后,当即决定每周安排两名军嫂到龙飞家帮忙,减轻她的负担。
很快,龙飞家事就妥善解决了,他给“热线”回复了一个“高兴”的表情。目睹此景,军嫂们心里也是无比的开心。
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像郭春枝这样活跃在风雪边关的“知心姐姐”还有很多,用她的话说:“‘知心姐姐’永远在路上。”
创业路上的“带头人”
家属院里不仅有处理家长里短的好手,也有自主创业的大拿。从起初的蜗居在家无所事事,到现在80%以上的军嫂都有稳定工作,可以说,家属委员会的作用功不可没。
常言道:知识就是力量,经验就是财富。家属委员会成员们了解到家属院的姐妹们大多没有工作,她们采用“引进来”与“走出去”的方式,帮助军嫂自主创业。一方面邀请地方专业人士每周到家属院进行技能培训,另一方面带领军嫂代表到临近县技校参观见学,回来之后再一教十,十传百。
2006年,军嫂初永贤随军到边防后,一直没有工作。一次偶然的机会,她听说家属院每周都有一个培训班,她抱着试试听的态度去了。“小买卖也有大‘钱’景,小市场也有大学问,找准商机,坚持不懈就能成就梦想……”
在培训班上,初永贤深受启发,她决定自主创业。刚开始没有更多的资金,她只能在大街上摆水果摊,从小买卖做起。
有一天下大雨,一阵大风夹杂着冰雹过来,把她的水果摊和大雨伞同时打翻,水果滚了满地......这场大雨让初永贤创业资金打了水漂,家人也劝她不要干了。但生性要强的初永贤并没有因此放弃自己的追求。之后,她又卖过馒头、麻花。
为了尽快发家致富,初永贤决定租个店面。那段时间,她像一只上紧发条的陀螺走街串巷,跟人谈条件、讲价格。钱不够,她卖掉了在老家结婚时的房子,总算交够了房租和水电费。每到进货时节,为了不让初永贤分心,时任家委会主任的杜丽华就把初永贤的孩子接到自己家里帮助照看。
2008年,经过半年的市场摸索,在家属委员会出面担保下,初永贤贷款50万元在萝北县开办了三家连锁超市。2011年,她不仅还清了所有贷款,仅固定资产就达到了200余万元,成了名副其实的致富能手。
饮水不忘挖井人。走上致富之路的初永贤走上培训班,将自己的创业经历告诉姐妹们,鼓励她们大胆走出去创业。
与其坐着羡慕别人走向成功,不如站起来像人家那样行动。在初永贤的带动示范下,越来越多的军嫂走上了自主创业的道路。如今,她们的就业创业范围涉猎农、工、商各领域,有南菜北种的“姐妹花”,有手艺一绝的“蛋糕西施”,有离开大都市随军边关养鸡养鸭的“白领丽人”……20多年来,全团共有三百多名军嫂参加全军函授自考,取得大专以上学历,有20多名随军家属被上级评为优秀军嫂。朴实的军嫂们在风雪边关上树起了响当当的“军嫂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