姬娜在查阅资料
□ 尹曦铭 孙鹏
□ 中国妇女报记者 周玉林
深夜 ,刺耳的电话铃声打破了办公室的静寂,正在伏案查阅资料的姬娜接起电话。这是一通求助电话,求助者是西安政治学院法学系讲师姬娜之前代职所在部队的一名教导员,来电咨询战士家属权益受到侵害的问题。作为全军法律顾问处的一员,这样的电话姬娜每天都会接到几个,求助电话即便是在深夜一两点打来,她也会耐心细致地为官兵解答疑难。
未来战争是“斗力”与“斗法”并重的时代,法律教学必须积极适应军事变革,主动服务军事斗争准备,由“象牙塔”走向战场。为了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基层官兵对于法律知识的需求,更好地了解基层部队法治建设的相关情况,为科研获取第一手资料,姬娜主动申请到条件艰苦的作战部队代职。
海军北海舰队某部地处高山海岛,姬娜在该部任政治部副主任。从走进单位第一天,她就没有把自己当作一名“局外人”,而是一名部队法治建设的“参与者”。该部刚刚重组不到一年的时间,在之前的一次“清房”过程中遇到了头痛的“历史遗留问题”。就在该部领导一筹莫展之际,姬娜当即便投入到了问题的解决过程之中。当地商家与该部签订的租房合同到期后,妄图找各种借口拖欠甚至抵赖40余万元的房租。弄清事件的来龙去脉之后,姬娜不仅对此事件给该部领导提出解决意见,还亲自出庭辩护,最终为部队挽回了一笔不小的损失。
“法律不是一把‘枷锁’,相反,它是一把‘利剑’,能够帮助我们更好更快地解决问题。”姬娜在为该部基层政工主官授课时讲到。要推动部队法治化进程更好、更顺利发展,首先领导干部树立起法治思维。在该部领导的强烈要求之下,姬娜积极备课准备课件,结合部队实际情况,接连为该部基层政工主官和该部机关干部讲授了《基层政工主官要具备法治思维》《运用法治推进基层部队全面发展》等十余场讲座,赢得了官兵的广泛好评,使官兵对于法律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我之前一直认为法律是不可触碰的,甚至对于我们的工作有一定的束缚作用。但是听了姬娜的讲座,我改变了自己对于法律的一些固有认识,对于学好法、用好法有了很浓的兴趣。”该部某营教导员黄峰在讲座后有感而发。
院校连着部队,课堂对接战场。姬娜积极开展军事行动中涉法问题情景模拟教学,以全军发生的典型案例为教材,设置逼真的现场环境,安排学员扮演不同角色,身临其境地进行各种情况处置,邀请专家教授当场点评,并向学员传授依法处置复杂问题的方法手段。开通“依法维权直通车”,帮助基层部队拿起法律武器,解决涉法问题,有效维护了军队和官兵的合法权益。
在“军队改革”这一大背景之下,战士们有很多切身的问题需要解答。某站点技术骨干,三级军士长曹志刚在与姬娜的交流过程中也流露出了不少对于新规定、新政策的疑惑。姬娜结合“军改”这一大背景,详细地为他解读了有关战士切身利益的相关政策。不仅解决了曹志刚本人的疑惑,同时也让他学会了如何给战士们解疑释惑。
每当夜幕将军营裹上一层寂静之时,营区里总有一盏亮到深夜的灯,那是姬娜每天忙完工作后在进行课题的撰写和研究。她先后参加了《中国特色军事法治体系研究》《国防和军队立法保障研究》《部队法律服务问题研究》等国家(军队)级课题十余项,为我国的军事法学理论研究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每次提到家庭,姬娜感到对女儿有一丝歉疚,记得每次加班回家的时候,看到女儿趴在窗口痴痴望着窗外寻找妈妈的身影,都由衷地感动。在姬娜看来,自己能够对军事法学学术事业这么坚持热爱,要特别感谢丈夫的支持。。因为被姬娜酷爱军事法学的热情所感动,丈夫毅然放弃了发展前景、待遇优厚的工作,回到西安,以便更多的照顾家庭,解决姬娜的后顾之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