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妇女报数字报纸

2016年4月23星期六
国内统一刊号:CN11-0003

中国妇女报军旗飘飘 备战打仗,时刻保持箭在弦上 将法律的“光芒”撒进官兵心间 “军嫂”的称呼就是最崇高的荣誉 军恋让我遇见最美好的你

按日期检索

12 2013
上个月
下个月

中国妇女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我给版面打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本版得分:5.0参与评分人数:2

新闻排行榜
版权声明
《中国妇女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中国妇女报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中国妇女报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妇女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中国妇女报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正在加载广告……
放大 缩小 默认

备战打仗,时刻保持箭在弦上

——陆军第40集团军某工兵团加强战备建设见闻

“能战方能止战,准备打才可能不必打,越不能打越可能挨打。”陆军第40集团军某工兵团贯彻落实习主席关于备战打仗的重要论述,按照“任务牵引、体系配套、精准落实”的思路备战打仗,使战备方案拟制、人员编组、指挥通联、战储物资管理等方面全部实现了精准化,部队应急机动作战能力大幅提升。

日前,上级不打招呼的情况下组织拉动该团。置身演兵场,记者发现,该团实现了“三大新变化”:指挥所战备物资全为“托盘化”、分队战备物资全为“车储化”、单兵战备物资全为“班储化”,此次演练,该团一举创造了集团军所属部队各级应急响应、战备物资装载、全员全装紧急出动等6项军事训练的新纪录。

□ 中国妇女报记者 姚鹏

□ 姜玉坤 郭克鑫 姜自恬

备战打仗“零死角”——

女兵被“逼”上战位

4月7日,随着一阵急促的警报声响起,一场战备演练拉开战幕。记者在现场看到,官兵迅即请领物资、启封车辆、组织装载,不少扎着马尾辫的女兵也掺杂其间,与官兵们一起参加演练。

“这次演练全团的所有女兵,包括勤杂人员全部奔赴战位。”在战备物资装载现场,雷锋纪念馆解说员石婉莹告诉记者,她的编制是特务连报话员,平时兼顾纪念馆的解说任务,今天正赶上驻地学校来参观,接到命令她不得不放下解说任务奔赴一线。

“备战打仗不能有死角,是战斗员就得上战位。”团长李莹介绍说,有次战备演练,他发现不少战位上缺人,一查缺的大多数都是女兵,有的正在雷锋纪念馆解说,有的忙着复印材料,还有的怕影响出动速度员额被安排留守,女兵一度成了备战打仗的死角。

“每名官兵都有自己的战位,备战一个要素都不能缺,一个战位都不能少。”该团备战工作推进会上,团长李莹掷地有声,战备演练就是战争的预演,如果平时战备演练要素不全、人不到战位,战时就要付出血的代价!随后,他带领机关重新修订战备预案,包括女兵在内把所有官兵纳入其中,并且把参加演练的情况和成绩列入个人成长进步的重要依据,“逼”着官兵走上战位。

“走上战位,就要拥有胜任战位的本领。”记者在训练场上看到,卫生队正组织卫生员低姿匍匐搬运伤员训练。一名小个子女兵,拖着150多斤重的男“伤员”,吃力地前行,胳膊肘磕出血了,小臂磨得道道伤痕……

“女卫生员实施战场救护,最大的挑战就是体能问题。”现场组训的一名军医告诉记者,这名卫生员叫王佳琪,是从内蒙古医科大学入伍的女兵,刚入伍时体能较差,3公里等体能课目不及格,搬运伤员抬都抬不动。经过苦练,她打破了集团军女兵3公里考核纪录。

记者了解到,把女兵“逼”上战位,其他小远散直单位、机关公勤人员更不懈怠,纷纷走上战位进行针对性训练,推动了各职各类人员战备工作的落实,清除了全团落实战备工作的死角。

“真正被‘逼’上战位,潜能就开发出来了。”女兵排排长张天鸽说,女兵们通过摸爬滚打,根据自己的战位摸索出一大批战场管用的招法。记者在现场看到,低姿匍匐时,她们将原本放于胸腹部的弹夹和手榴弹,改放于身体的侧后方,使身体的高度降低10厘米,减少了在敌火下运动的受弹面,进而降低战场上受伤的概率。团长李莹看到后,在全团推广她们的这一做法。

正是受到这一创新成果的启发,一场结合战位需要的技术创新活动在全团兴起。通过实践摸索,驾驶员将固定电瓶接线柱的螺母改为蝶形螺母,不用工具直接用手即可固定牢靠,使安装电瓶时间缩短了一半;卫生员、电台兵等,针对背着背囊无法背电台、卫生包的问题,研制了固定于背囊上的托架,这一问题迎刃而解……

临战待命不能有“休息日”——

随时被“召回”成为常态

4月10日是个周末,串休在家的干部王志鹏,突然接到“立即归队”的召回电话。他没等妻子回来,就将孩子送到邻居家,打车立即往部队赶。这天,像王志鹏这样周末串休的干部、士官有45名,在作战值班室发出召回命令后,40分钟内全部赶回营区。

“这样的紧急‘召回’演练最近组织了4次,随时被‘召回’已成为常态,官兵战备意识大为提高。”团长李莹告诉记者,紧急“召回”缘于一年前的一次战备演练。那次演练也是周末,全团官兵都准备出发了,却有个别串休干部竟然没归队,还在失联状态。

“作为军人,时刻要有临战待命、随时参战的意识。”演练讲评会上,团长李莹提出,严肃处理这几名干部。有人却说情,本来是休息日,又没提前通知,过于较真不合情理。“平时备战观念淡薄,战时就会付惨痛代价。军人没有严格意义上的休息日,即便是休息也要时刻保持通联畅通,时刻保持‘临战状态’!”李团长的一席话,统一了大家的思想。最终,这些干部被全团通报批评。

从那以后,为让每名官兵保持临战待命的状态、随时能召回参战,他们研究出台了《休假、串休人员紧急召回规定》。除了加强休假、串休人员的管理外,该团还加强在外人员的紧急“召回”演练,甚至节假日作战值班室在夜间不定时组织进行紧急集合。此外,该团严格按照训练大纲要求,将每个课目20%夜间训练时间进行科学重组分配,确保周有夜训日、月有夜训周,通过一段时间的夜间不定时战备演练和强化夜训,提高部队夜间出动和遂行任务能力。

“只要是离开军营,不论是在哪儿,哪怕是睡觉也得睁一只眼闭一只眼。”道路桥梁营营长石海滨感慨地说。他养成了一个好习惯,随时检查手机有没有电、有没有信号,就怕遇有情况接不到部队的命令,他让自己时刻保持临战状态。

战时前后方没有“界限”——

留守不只是“看家护院”

连日来,该团3次组织了紧急出动演练。与以往不同的是,留守人员不仅协助出动官兵完成分发器材装备、装载物资等工作,待部队紧急出动后,他们又设置了遭敌空袭、渗透袭扰、筹集后送物资等10余种情况,组织留守人员进行演练。

“留守,不只是站岗执勤、看家护院。”谈起留守人员的演练,团长李莹讲述了其中的一段曲折经历。去年6月,他在一次战备演练中发现,准备紧急出动的人员忙得脚打后脑勺,而留守人员却在慢慢腾腾地整理内务,被子扣得有棱有角。李莹上前一问,留守人员很多都不清楚自己的留守职责,认为留守就是看守营房、打扫卫生,根本没进入备战打仗的状态。

“出现这一问题,最主要的是只重视前方忽略了后方,留守人员成了打仗的‘局外人’。”团政治处主任郭修通告诉记者,团长李莹亲自召集全团干部搞教育:无论在前线冲锋还是在营区留守,处处都是战场,备战打仗的每个环节都关系到作战全局。

为了进一步规范留守工作,他们对留守方案进行了系统完善,对留守人员编成、任务区分、疏散隐蔽、各种保障等方面进行了逐一细化,特别是对留守各种情况的处置流程进行详细规范,并结合战备拉动组织留守人员进行演练,确保留守的各项工作真正落到实处。

“暴露问题才能更好地解决问题。”团长李莹说,他们每次都把演练暴露的问题拉出清单,逐条逐项制定整改措施、明确责任人和完成时限,使人员结构搭配、处置情况流程等更加优化,提高留守分队的战时处置后方紧急情况的能力。

认识到后方保障的重要性,留守人员的责任心和战备意识明显增强。记者了解到,留守人员纷纷对照担负任务翻箱倒柜查找问题,他们专门拿出3天时间,对留守营区的装备、器材、物资等数质量情况进行认真检查,逐个进行详细登记。

“留守工作,也是直接影响战争胜负的大事。”负责留守工作的团副政委徐顺达说,打起仗来筹集后送物资尤为重要,可不是数量够了运上去就行了,如果战备物资以次充好,到了战场上可能会丢命。为此,针对留守人员较少的实际,按照分工细化了责任,并明确规定留守人员失职,将严肃追究相关人员责任,确保留守工作的落地落实。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在线投稿 | 手机触屏版
主办单位:中国妇女报社 版权所有:中国妇女报网 2014 COPYRIGHT
备案号:京icp备050373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