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长路
一场恢复古地名的风潮,不知会不会在未来一段时间逐渐流行,一如若干年前,一些地方对古称的抛弃。至少,被呼吁改回“徽州”古称的黄山市已经回应舆论:“将深入调研,尽早提出建议。”
当初将古名改得不孚众望固然不妥,但仅仅依靠名称的变幻,就能让已渐渐难寻的乡愁回来吗?恐怕也不太现实。譬如,即便将“北京”改回“北平”,许多承载着这座古都市井记忆的四合院、胡同儿也早已烟消云散,对许多老北京而言,乡愁早被埋在记忆深处,无法在现实中找到注脚。
地名复古风渐起,实为对当初改名冲动的质疑。安徽徽州改为黄山、湖南大庸改为张家界、四川南坪改为九寨沟、云南思茅改为普洱等,明眼人都清楚,个中原因无外乎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一定要让原本内涵丰富的地名变得能直接“望得见山、看得见水”,似乎只有如此才能有知名度。依此逻辑,巴黎得改成“埃菲尔铁塔市”、伦敦得改成“塔桥市”,北京或许就得改成“故宫市”了。
只有清楚了那种种“拍脑袋”的逻辑,才能清楚,改名不是重点,地域文化能够真正长存,才可让游子心中的乡愁涌起时,能“悲歌可以当泣,远望可以当归”。
不然,哪怕最终找回了地名,乡愁也依然无处可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