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妇女报记者 许真学
□ 李伶俐
“如果没有吕正容,桫椤峡今天不会这么美丽。”这是四川省眉山市洪雅县槽渔滩镇村民们常挂在嘴边的话。24年里,这位坚持在长江上游重要支流——岷江边繁殖桫椤树的女人,把一个笑话,变成了神话。
桫椤树其实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树,它是已经发现的唯一的木本蕨类植物,距今已有3亿多年生长历史,被誉为“蕨类植物之王”,属国家一类二级保护的濒危物种。吕正容家住在岷江边上的槽渔滩镇,是桫椤树生长地之一。上世纪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施后,吕正容分到了一块承包地,地里有几棵桫椤树。当时桫椤树在整个桫椤峡里也只有百余棵。村民们说,这种树不开花不结果,长不出苗,所以只见少不见多。“这世界上怎么可能有不开花不结果,还长不出苗的树呢?”只有初中文化水平的吕正容不信。
不仅务农,吕正容一家人还承包土建小工程,到1992年家庭经济已经十分宽裕。这时,她开始了观察和研究桫椤树。“以为根能发叶,就栽根,以为枝能发芽就搞扦插,以为树尖能发芽又把树锯成两半栽种树尖。”吕正容做的这些“蠢事”被大家认为是疯了。这些方法虽然都不成功但却激起了吕正容的挑战热情,她开始天天上山守着桫椤树,观察树的变化。最终,她发现了长在叶子上的那些孢子。“那些小包包就像蛋一样,说不定就是种子。”吕正容把这些“蛋”采集下来做实验,终于种出了桫椤苗,并计划大面积种植。
“它就快要灭绝了,我育出来不能让它死了呀!”吕正容就不想放弃,她承包了300亩荒山开始大面积种植桫椤树。2000年后,由于水土流失严重,农药化肥污染了江水,岷江流域也开始了退耕还林,大量的耕地需要种植树木,吕正容就又把种树的事承担了下来。
可是种植桫椤树不仅需要繁殖技术,为了保证桫椤树在原生态环境下生长,不破坏环境,吕正容不给桫椤树使用农药和化肥,所以种植桫椤树需要请大量的人力,十几年下来吕正容花去了三四百万元,她把家底花了个精光。2006年除夕,因为没有钱给工人发工资,吕正容流着眼泪悄悄走进了桫椤林。在家中的丈夫更是心急火燎,再怎样也要回家过年啊!大不了我们再变卖家产。直到深夜,她才疲惫不堪、泪痕满面地回到家中。看到吕正容的艰辛和不易,工人们不仅没有要工资,他们还自主筹集了22万元帮助她渡过难关。
2006年,吕正容的桫椤树种遍了桫椤峡谷,近200亩共30万株的桫椤林,成为槽渔滩风景区一道独特的风景。黄土朝天的岷江边也变成了令人赞叹的深绿色,吕正容觉得,是时候了,她找到了洪雅县林业局,准备把桫椤林交给国家。可是,并没有比她更能掌握繁殖技术的人,也没人比她更懂管理。她又找到四川省林业厅,结论还是一样,需要她继续管理。但在四川省林业厅的指导下,吕正容申请到了由国家知识产权局颁发的“桫椤树快速繁殖技术”专利证书,并获得了四川省林业厅关于桫椤树进入市场流通的批文。
后来,吕正容开始开办培训班,带动村民们一起种植桫椤树,这些种植的桫椤树才主要向市场流通。到目前为止,她已自办培训班20次,培训骨干技术人员58人,免费赠送《桫椤树栽培技术》200份。不仅带领大家在岷江流域种植濒危桫椤树,还带领村民致了富。如今,吕正容的桫椤种植园已达到1000亩,共有100万余株桫椤树,其中500亩的苗圃园培育着32万余株桫椤园,吕正容成了名副其实的“桫椤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