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妇女报记者 强洪
□ 陈文杰 刘媛
“天地重孝孝当先,一个孝字全家安……”在武汉市青山区的各地“妇女之家”里,经常传出社区居民的琅琅读书声,特别是到了周末,辖区的老人以及在家长陪伴下的孩子们都会聚集在“妇女之家”里共同诵读一本该区妇联自己编写的《传家》教材。朗读大家最爱的《百孝经》成了这里居民的一种生活方式。记者了解到,《传家》是青山区妇联自编的教材,收集了《百孝经》《颜氏家训》《弟子规》等国学经典,可背诵、可临摹、可抄写。
自2015年起,“德孝文化进家门”主题实践活动开始在全市社区和家庭中生根开花。全市涌现出“9岁娃娃照顾全家”的雷钫加、“辞去工作照顾患病母亲”的桂赛、“悉心照料30位空巢老人”的陈泽爱、“没有血缘胜似亲人”的马晓明家庭、“一口锅吃7人饭”的张大田家庭等50个孝子、孝女、孝媳、孝婿和特别孝星,孝老爱亲的良好家风蔚然成风。在良好家风的引领下,“生命之铃”“幸福来敲门”等以关爱老年人为主题的5000余个社区公益互助和家庭志愿服务队也活跃在江城。
好家风滋养好民风
在新洲区,谈起巴瑞林家的“巴家三棵松”妇孺皆知。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原副所长、经济学家巴曙松就是他的大儿子。巴瑞林家庭是省荆楚“最美家庭”、也是全国书香家庭的候选家庭。再苦也要重教育是他家的家风。在这样家风的滋养下,三个儿子全是硕士以上学历,并全在经济领域大有作为。
“巴家三棵松”的故事,也激励着他家所在的巴徐村。这个只有510户人家的村庄,出了240多名大学生、5位博士、14位硕士,是远近闻名的“状元村”。重视教育是巴徐村独特的民风。村民们认准了一个道理:“要致富先治愚”,村民们聚在一起的话题离不开学习和教育,村委会工作的主要内容之一就是为学校解决后顾之忧。尊师重教的民风不仅培养了众多栋梁之材,还潜移默化地滋养了淳朴平和的“村文化”,村民们性情谦和,和谐友爱,村子20多年来没发生过治安案件,更没发生过刑事案件。
与巴徐村一样,黄陂区大潭原种场也是家风正、民风淳。矗立在村口的“家风墙”是该村村民的“承诺墙”。该村妇代会挨家挨户地上门去征集长辈流传下来的家规家训,并组织力量对其中晦涩难懂的部分进行改写,使之更通俗易懂,然后书写到村门口的“家风墙”上,方便村民互相监督、互相约束。村民小芳感慨地说,以前兄弟妯娌间还会因为家长里短的小事争吵,现在看到自家长辈留下来的“兄弟都是缘,谦让家庭和”的家训,都不好意思争吵啦,现在家里和和美美的,人也顺心多啦。
“经典诵读”进校园
琅琅的诵读声配以节奏整齐的韵律操,一张张可爱的笑脸表达着对“国学经典”的喜爱……自2015年9月以来,武汉市开展“经典诵读·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教育活动以来,校园每天都上演着“经典诵读”的动人场景。每天早上诵读经典20分钟,午间练习书法20分钟,每天写诵读经典的感受,同学们在学习上、生活上友爱互助,校园环境更加优美,更加井然有序。
武汉市还在全市各级家长学校同时开展了“亲子诵读”活动,家长和孩子们一起诵读《国学经典读本》,共同写下心得体会。武汉六中16岁的曹正阳同学表示,通过经典诵读,自己深刻体会到了父母深沉无私的爱,父母和自己都深受触动,家庭融洽度进一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