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妇女报记者 郝卫江
最近一段时间,持续几轮的“人机大战”引发了大家的高度关注与兴奋。与此同时,“人机大战”让人工智能概念成了当下的热点,这也让许多父母打开了自己的育儿视野,他们纷纷感慨未来教育,一定是个性化、智能化的主场,会以智慧教育为代表。
注重培养孩子的创造性思维
谷歌开发的人工智能Alphago以压倒性优势战胜了世界围棋冠军李世石,在这场惊世骇俗的对弈中,Alphago向人们提出了一些有趣的问题。记者归纳了此间一些舆论焦点有二:一是人工智能技术能为人类教育做些什么?二是人类教育该如何应对人工智能技术带来的挑战?
据报道,关于第一个问题,全球最大的教育公司培生公司最近发行了一本题为《人工智能猛虎出笼:关于人工智能之于教育的争论》的书籍。据该书的作者之一Laurie Forcier介绍,在教育方面,现有的计算机系统已经可以诸如一对一的辅导。也可以在促进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模拟复杂的学习环境等方面发挥作用。Forcier和她的共同作者还预计,未来将出现一种叫“终身学习伴侣”的计算机系统,该系统就像一个假想的朋友,它可以陪伴学生一起学习:提出问题、给予鼓励、提供学习资源和学习建议,帮助学生克服难题。
那么,人类教育又该如何应对人工智能技术在教育领域带来的挑战甚至威胁?世界经济论坛提出,人工智能技术的持续发展使人类在教育领域的思考有了一个新的框架,即随着技术的发展,人工智能将在很多知识记忆和技能领域超过人类,人们在这类知识和技能上花费太多时间进行学习将是一个错误。
对此,我国的围棋大师江铸久九段也深有感触,“能够让我联想到的是,孩子们的学习包括在学校的一些课程,是不是可以做些重大修改,有些知识可以不学,或者不一定非得学到什么程度,甚至可以暂时不学。因为我们可以借助高科技提升学习效率,而人类创造性的想象力,创造性的思维是最宝贵的,对于这类的思维活动应该更加保护,应该着重开发孩子们这方面的能力。”
“人机对决对我最大的震撼和启发就是,我们今后培养孩子们的时候应更加注重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启发他们的创造性思维。” 江铸久说。
点燃和保护孩子的好奇心
关心“人机大战”的人难免会对它的创造者产生极大的兴趣,原来参与创造Alphago的这个人名叫做杰米斯·哈萨比斯,1976年出生在的伦敦北部。父母只是普通教师,他是家里3个孩子中的老大。
杰米斯的父亲喜欢下围棋,但并不是什么职业围棋高手。杰米斯从三四岁开始对围棋的好奇,点燃了他在这方面的热情。 发现儿子对围棋的兴趣后,父母经常带他到围棋和玩具店,让他放开了玩。这种“放纵”让杰米斯一发而不可收。显然,如果不是这一对非常注重呵护孩子好奇心的父母,杰米斯也许不会有今天。
8岁时,父亲给杰米斯买了第一台电脑,他喜欢上了编程,父亲就带他到书店,找编程类的书籍。杰米斯热衷编程的类型是如何让自己能在游戏比赛中无限地玩下去。换了别的父母一定会视子女玩游戏是不务正业,早就大发雷霆了。但杰米斯的父母并没有反对,有时还会饶有兴趣地听儿子讲述如何实现自己的想法。
热衷编程和玩游戏,并没有妨碍杰米斯成为一个学习和玩乐两不误的“学霸”:5岁时参加国际比赛,6岁时便赢得了伦敦8岁以下儿童组冠军 ;13岁时,取得了国际象棋大师头衔,在其年龄组中排名世界第二;23 岁赢得了 MindSports Olympiad —— 一年一度的国际多学科的心智技能竞赛;33岁年获得伦敦大学的认知神经科学博士学位。
所以,当一个人走进成功成为天才时,我们更应该从家庭教育的角度去观察和思考一个人的成长轨迹,尤其是那些曾经不足为道的细节。
记者以为,只有当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能尽早地发现孩子身上的特长,并施以有针对性的特别教育,孩子的天赋才不会被埋没。父母通常也应该是最早发现孩子天赋的人,因为只有自己才能够最了解自己的孩子。
提高母亲的科学素养非常重要
日前FACEBOOK创始人扎克伯格来华访问,在与企业家马云互动时谈到,他正在为自己尚在襁褓中的女儿读《给小宝宝们的量子力学》。扎克伯格说我希望教给她的是一种好奇心,世界上很多东西不是显而易见的,我希望她能够自己去探索。
据说,《给小宝宝们的量子力学》这套系列图书的作者叫Chris Ferrie,也是位三个孩子的父亲。作为一个物理学家,Chris说他写这套书的目的就是希望让孩子尽早接触到神奇而迷人的量子世界。“我希望父母们能看到这套书,感受到兴奋,然后再读给孩子们听,把这种兴奋传递给孩子。”其实,这位父亲所做的事情就是先把自己的好奇心打开,把宇宙万物放进来,然后再领着儿女一起去遨游。
“人机大战”的发生,会让中国的爸爸妈妈们产生怎么的一些想法?
王瑞芳是一位科普工作者,面对现代教育报记者的采访表示,人机大战对我的启发就是:要鼓励孩子大胆去尝试,不要沦为一个科技方面的看客。我希望孩子敢于创新,敢于提出自己的想法,哪怕这个想法在外人看来很无聊。作为媒体编辑的杨奕萍则认为,面对未来教育,在科学素养方面,我觉得家长陪同式的引导和一点点渗透很重要。我会陪同孩子去参加每一届科学节,了解最新的科学动态。
该如何通过家庭教育培养和引导孩子的科学素养和创新思维?
正如北京市少年宫机器人小组教师,“全国十佳”机器人教练员、北京市十佳科技教师王涛所讲的那样,孩子在不同的年龄段有不同的侧重点。学龄前和小学阶段应侧重科学兴趣的培养,通过参观博物馆,参加亲子活动以及一些课外兴趣小组的学习,激发孩子的科学兴趣,普及科学知识和科学方法。家长在这个阶段特别是母亲所起的作用是无法替代的,因此,提高母亲的科学素养非常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