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妇女报记者 袁梦佳
眼下,“新农村”三个字正被人们赋予不同于以往的新内涵,尤其是以现代农业为主的新农村经济的发展,正为农村留守妇女向新型农民转化提供了契机。
那么,如何培养更多“有知识,懂技术,会经营,能创新”的新型职业女农民,推动以农村留守女性为主要劳动力的新农村经济的建设?中国妇女报记者采访了参加两会的代表委员们。
激发留守妇女转型动力
全国人大代表、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袁纯清透露了这样一组数据:目前,我国农村劳动力的性别比例显示,63%为女性;年龄分布上,劳动力的平均年龄为50岁;文化教育程度显示,初中以下文化程度占83%,仅仅有5.6%的人受过系统教育。数据表明,目前的农村,劳动力以女性为主,不少是留守妇女。且年龄偏大,受教育程度偏低。
如何引导农村留守女性向新型农民转变?
全国政协委员、农业部副部长张桃林表示,转型的关键是,首先要在对留守妇女的培养中体现公平公正的原则,营造良好的社会支持氛围;激发留守妇女参与农村经济发展的动力;同时,必须宣传国家关于农村发展的战略部署和支持农村农业发展的惠民政策,使她们把主观意识化为主动、自觉积极学习的实践,逐步向“有知识,懂技术,会经营,能创新”的新型女农民转变。
“其次,农业部和妇联各部门要加强合作,在实际行动中加强对农村留守妇女的帮扶和支持。”张桃林委员说,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也高度重视农村妇女工作,指出要激发妇女在农村发展中的活力。具体措施上,从鼓励各地设立农村妇女就业创业基金,到加大妇女小额担保贷款实施力度,再到加强妇女技能培训,支持农村妇女发展家庭手工业,都有明确的要求。
提升留守妇女转型能力
如何营造关爱留守妇女的良好环境,帮助她们更好地参与职业技能培训,转化成新型职业农民,妇联界委员们告诉中国妇女报记者,妇联以实际行动引导留守妇女走出了一条向新型农民转化的路子。
以湖南省新邵县潭溪镇井际村为例,近年来新邵县妇联在潭溪镇井际村进行试点建设农村留守妇女关爱服务体系,对村里的留守妇女着重从能力上扶持,从精神上扶助,从经济上扶业,从生活上扶贫,并对接项目资金支持,组织该村留守妇女种植油茶200余亩,取得良好经济效益。
结合实例,全国妇联副主席崔郁委员告诉中国妇女报记者,在全国妇联的积极推动下,各地妇联组织在提高农村妇女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知识技能水平,加强农村妇女实用技能培训,提升就业能力上做了很多工作,比如种植养殖、手工编织、电子商务等。不断增强她们主动创业的意识,为她们创业提供项目支持、咨询服务和妇女小额担保贷款等金融支持,使她们在创业就业中逐步向有较高知识技能的新型女农民转变。
内蒙古妇联在推动留守妇女转型的路上也在积极探索,内蒙古妇联主席胡达古拉委员告诉中国妇女报记者,内蒙古约有农村牧区留守妇女44.5万人,为培养她们向新型职业女农牧民转变,内蒙古妇联开展了包括烹调、烹饪技能培训、农产品经纪人、育婴师、服装裁剪、手工编织等多种多样的留守妇女技能培训。目前已连续举办八期新型职业女农牧民培训班,累计培训女经纪人600余名,特别是巾帼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基地的创建,使留守妇女不仅实现增收致富,还通过基地带动了周围乡亲们共同致富。
激发留守妇女转型活力
来自四川的基层代表骆云莲告诉中国妇女报记者,她来自雅安市汉源县永利乡古路村,虽然位于大渡河大峡谷国家地质公园的崇山峻岭间,海拔1400米到2500多米,交通不便,但汉源县在开发新型农业经济的道路上,为留守妇女开拓了一条农村旅游发展的新路。
据她介绍,在汉源县和骆云莲一样的留守妇女在县里的指导下,进一步拓展经营思路,通过大力发展种植业,种植梨花、桃花、苹果、樱桃等植物,把发展种植业和旅游业结合,发展旅游经济,吸引了大量人流。古路村乡村旅游迅速发展,贫困人口中留守妇女的占比数量迅速减半。
另外,随着“互联网+” 时代的到来,农村电商也成为推进农村妇女创业致富的重要途径之一。来自江西贵溪市樟坪畲族乡黄思村的“80后”人大代表桂千金告诉中国妇女报记者,在观察到近年来电商产业日渐受欢迎的情况下,她构思了一条引导村里留守妇女发展电商农业的就业路子:2015年她为村里争取了一个电商服务点,发挥村里山货资源丰富的优势,引导有山货收购经验的留守妇女将山里的竹笋、香菇等山货通过网络卖到山外,为留守妇女创造了一条新型增收渠道。不仅受到了留守妇女的欢迎,当地乡亲们更是给予了普遍的赞誉。
让留守妇女转化为新型农民,留守妇女在努力,妇联在尽力,政策在给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