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妇女报记者 宋利彩
“与城市老人相比,农村空巢老人面临的困境更加严峻,人口老龄化、家庭支持缺失和农村社会福利、公共服务支持不足,是目前农村空巢老人养老所面临的三重困境。”2015年年底,全国首家专注于农村空巢老人服务的河北省钻石公益基金会完成的《河北省农村空巢老人生存状况调研报告》提出。
“实际上,农村空巢老人的养老是非常薄弱的环节,农村老人虽然有了城乡基本养老保险,但保障水平还很低,如果再丧失劳动能力,孩子在外面打工,情况非常不乐观。”全国政协委员、四川省人社厅副厅长罗良娟说。
两会上,空巢老人和失能半失能老人的养老问题,也引起了参会委员们的关注。
设立分类专项资助资金
2008年,河北省邯郸市肥乡县前屯村集体出资,把村里已废弃的小学改造成一家“互助幸福院”,为村里的老人免费提供住宿,并配备了电扇、暖气、厨房等设施。老人签协议入住,吃饭、穿衣、医疗等费用由子女出资。这就是“肥乡互助型养老”。
这种养老得到社会广泛认可。但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李蓝认为,目前农村互助养老模式也面临诸多问题,包括身份模糊,难以得到国家的政策扶持;资金有限,基本设施难以改善;普惠性弱,只适合有生活自理能力的老人。
为此,李蓝建议,可参照“农民专业合作社”模式,国家民政部门注册登记所有的村办自助式养老院,使其成为名正言顺的社会组织,具有法人主体地位,争取社会资助。鼓励和吸纳社会力量资助农村养老事业,帮助他们解决资金问题。为农村养老院培养可胜任养老院工作的专业服务人员,提升对农村养老院护理老人的专业能力。国家根据地区生活水平差别,为农村养老院设立分类专项资助资金,直接资助农村养老院,为农村外出务工人员解除后顾之忧,让辛劳一生的农村老人安度晚年。
纳入现有福利救助长期照护体系
除了农村空巢老人,当前,失能老人在社会支持方面也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失能老人的养老和照料问题,即是我国人口老龄化面对的诸多挑战,同时也是民生保障的重要内容之一。
九三学社中央在提交大会的一份《关于进一步完善失能老人社会支持体系的建议》中揭示,目前我国失能老人具有规模庞大且农村化、高龄化、女性化以及贫困化的突出特点。且相对普通老人而言,失能老人的贫困率更高,超过两成的失能老人表示现有的收入不足以维持日常生活。
对此,九三学社中央提出系列建议。一是建议民政部及时调整现有公立养老机构的服务定位,将独居、高龄、低保以及计划生育困难家庭的失能老人纳入现有的福利救助长期照护体系。二是政府相关部门要切实推动居家养老服务支持体系建设,实现机构服务向社区和家庭的延伸,发展新型的照料服务组织,为承担失能老人照料的家庭提供支持。
三是加快推进养老服务信息平台建设,依托国家大数据战略的相关人口基础数据库,统筹整合社区和居家养老照料服务资源,实现家庭、社区和机构三个养老服务体系相互配合,通过信息平台对养老服务的服务商加强监管。
四是建立遗属补贴和保障制度,降低失能老人贫困风险。鉴于失能老人中丧偶和女性比例偏高,特别是经济自我保障能力相对较弱的女性因丧偶而陷入贫困的风险极高,遗属保障制度可以有效增强失能丧偶老人的经济稳定性,降低其陷入贫困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