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妇女报数字报纸

2016年3月10星期四
国内统一刊号:CN11-0003

中国妇女报两会特刊 “我带着女工们的心声而来” 《美卿:一个中国女子的创业奇迹》新书发布 《一路芬芳》引发爱的回响 微表情 “三七”“三八”之争的文化隐喻 她声音 性别偏见在全球教科书盛行 联合国批日本政府立场

按日期检索

12 2013
上个月
下个月

中国妇女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我给版面打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本版得分:0.0参与评分人数:0

新闻排行榜
版权声明
《中国妇女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中国妇女报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中国妇女报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妇女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中国妇女报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正在加载广告……
放大 缩小 默认

“三七”“三八”之争的文化隐喻

□ 姚鹏

你该过“三七”节还是过“三八”节?今年3月,围绕这个话题所引发的争论格外激烈,特别是3月7日,各大高校里由男生写给女生的粗鄙横幅被网络曝光后,更是一石激起千层浪。

女生节的确切来历似乎难以考证,据传是20世纪80年代末发端于山东某大学,随后迅速传遍全国各高校,其庆祝形式以男生主导的各种充满性别色彩的集体赞美和示好表演为主,其中又以男生们在校园打出的横幅最为惊世骇俗。这些横幅多从男性视角出发,充满性暗示色彩,打着赞扬和关爱之名,看起来却更像是性骚扰,诸如“平生纵有凌云壮志,今日甘为裙下之臣”, “自从大一认识你,从此电脑无AV”之类的句子,让人惊诧之余更令人质疑:这所谓的“女生节”到底是在为女生过节还是男生在发泄过剩的荷尔蒙?然而,就是这样的女生节,也有人争先恐后地捧场。有人甚至在微博上发起了“女生节取代妇女节”的话题,理由是,哪个女孩子愿意被人说成是妇女?

“女生节取代妇女节”的逻辑是对“妇女”一词的赤裸裸污名化。这个逻辑总的来说就是按年龄和性魅力把女性分成两个人群,“女生”象征着“年轻貌美”,而“妇女”则象征着“年老色衰”。让两个人群分开过节,也意味着这两个人群有着不同的待遇,中老年妇女只配得上过时的甚至是应该被嘲笑的“妇女节”,年轻貌美的女孩子则理所当然应该过优雅的“女生节”。而造成这种分界的根源,不过是因为年轻“女生”和年长“妇女”的性魅力不同,在男权评判标准下的存在价值也就不同。这样的“女生节”无疑值得警惕。挂横幅的男生或许年轻气盛,是在荷尔蒙的促使下作为,但这不能让人打消忧虑,他们在这样的环境、这样的氛围中成长,今后也会认为这一切理所当然,而校方,及至整个社会和舆论也对此视而不见,甚至津津乐道,更充分说明这种性骚扰的言论及行动背后,是依然存在的性别不平等的文化土壤。

透过“三七”女生节看“三八”妇女节,情况其实也并不让人乐观。“三八”妇女节的由来是什么?是1908年3月8日,美国妇女要求缩短工作时间,增加工资和享有选举权的呐喊。它的存在意义,是提醒人们性别平等尚未完全实现,是对妇女权利和贡献的全方位表达,是呼唤平等,呼吁尊重。时至今日,性别不平等依然在许多领域以不同形式、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因此,“三八”节所具有的解放和进步色彩,依然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但如今,这个神圣的节日也开始被商业化入侵,渐渐沾上了消费主义和物质主义的庸俗气息。被舆论和商家大肆宣扬的“女神节”或“女王节”的庆祝方式是什么呢?就目前来看,不外乎是由老公给老婆发红包、送大礼,或者是吃顿大餐,看场电影,然后再通过社交网络炫耀出来,形成一种攀比式的风潮。表面看是慰劳,其实是一种用糖衣包裹的轻视。这种消费主义的仪式又能让多少人想起来这原本是个象征平等的节日?过这个节的意义究竟是什么?最终,这样的“女神节”“女王节”不过沦为了部分商家借势营销,消费女性的手段罢了。

“三七”“三八”之争只是表面现象,背后所折射出令人担忧的性别文化才是大问题,粗鄙的“三七”节和被消费主义入侵的“三八”节,实质上是给女性贴上性对象和拜金者的标签,依然是把女性作为男权社会和商品经济觊觎的猎物,背后的逻辑都是对男权对女性的轻视,是对妇女节本意的背叛。如何看待所谓“三七”节,以什么样的方式庆祝“三八”节,折射出这个社会对女性的真正态度。令人欣慰的是,许多女性已经清醒地意识到了这一点, 为“三八”节正名的呼声并不少。在微博上“反三七过三八”的话题的阅读量接近一亿,显然,广大女性要的是一个真正能带来尊重与平等的节日,与粗鄙浮夸的赞美和“买买买”相比,这个社会应当送给女性的节日礼物是真正的尊重、支持和平等。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在线投稿 | 手机触屏版
主办单位:中国妇女报社 版权所有:中国妇女报网 2014 COPYRIGHT
备案号:京icp备050373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