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妇女报记者 王蓓
甫一坐定,彭伟平就迅速从行李箱里拿出一本书,放在中国妇女报记者手中。粉红色的封面上,“光明驿站杯全国留守儿童作文大赛优秀获奖作文选”几行字格外醒目。
“我来自最基层的农村,这次依然带来留守儿童的‘心声’,希望更多人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问题。”“85后”全国人大代表、“最美孕妇”彭伟平直入话题。
“光明驿站”是安徽省宿州市团市委和市供电公司共同探索建立的公益组织,致力于以经常性、多角度的志愿服务活动,关爱帮助农民工子女和留守儿童。2015年,彭伟平加入其中。
尽管每年履职时都会带来关于留守儿童问题的议案、建议,每年也会以多种形式帮助村里的留守儿童,这位来自安徽省灵璧县偏远乡村的年轻代表依然觉得,“个人的力量毕竟有限,加入成熟的公益组织,在参与活动中调研、体会,可以帮助自己更深入地思考留守儿童问题,提出更成熟、更具操作性的建议”。
一个月前,拿到这本今年元旦刚刚由“光明驿站”策划编印出来的作文选,一篇篇看下来,彭伟平已经眼圈通红。
“你看这些作文”,彭伟平一页页慢慢翻动:“‘我想快点长大’的主题作文里,很多孩子说道,‘希望努力学习快快长大,赚很多很多钱,早日回报、孝顺在外奔波劳累的父母’。‘妈妈,我想对您说’主题作文里,很多孩子超过半年甚至一年多没有见过爸爸妈妈,文中流露出孩子对父母亲情可望而不可即的无奈……每次阅读时,几乎可以想见他们在写作文时都在流泪。”
“从这些作文可以窥见留守儿童酸楚的内心世界,应该让更多的人看到、感受到!”这本书,彭伟平准备在会上分发,“现在的留守儿童,因为父母在外务工,物质生活上大多并不缺乏,最大的问题是孩子们内心世界缺少父母的关心呵护,一些孩子内向封闭、不喜欢说话,心理问题频发,仍需要进一步引起代表、委员们对留守儿童问题的关注。”
事实上,履职四年来,彭伟平对于留守儿童问题的思考也在不断深入:2012年身怀六甲勇救同村落水儿童“感动中国”、2013年当选全国人大代表后,留守儿童的安全问题开始进入彭伟平的脑海。越来越多地参加关爱活动、当留守儿童的校外辅导员、走进公益组织,2014年、2015年,留守儿童的物质生活、心理状况……一连串的问题,成了这位来自农村的全国人大代表的“钉子”话题。
四年来一直关注并多次采访彭伟平的中国妇女报记者也注意到,从一开始内向腼腆、只能简单表达议案建议,到如今可以对自己专注的话题侃侃而谈;从起初单纯地对留守儿童物质生活上的关注关心,到如今提出地方政府发展经济解决留守儿童问题的建议,不断学习、思考中的彭伟平越来越成熟。“尤其像我的家乡这样的农业大市,农民依靠种地很难支付生活和孩子上学的开支,只能外出务工。是否可以通过发展地方经济、建设产业园,让在外务工人员回乡就近就业创业,让父母可以回到孩子身边,让留守的儿童不再留守,或许才是解决留守儿童问题的终极办法。”
“儿童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全国6000万留守儿童同样也是。这是个老话题,却也仍是迫切需要解决的大问题。”这次两会,性情耿直、憨实的彭伟平准备再“死磕”这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