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妇女报数字报纸

2016年2月23星期二
国内统一刊号:CN11-0003

中国妇女报女界报道 “80后”残疾女医生扎根服务故土11年 北京市妇联举办中埃文化交流活动 乡村小学生乘坐电动校车上学 重庆渝北年内基层妇联组织人员增至8倍 青岛财政大力扶持妇女儿童事业发展 土乡妇女手儿巧 鞋垫上也能“开鲜花” 日军慰安妇受害者金敬顺因旧疾去世

按日期检索

12 2013
上个月
下个月

中国妇女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我给版面打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本版得分:0.0参与评分人数:0

新闻排行榜
版权声明
《中国妇女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中国妇女报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中国妇女报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妇女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中国妇女报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正在加载广告……
放大 缩小 默认

“80后”残疾女医生扎根服务故土11年

□ 中国妇女报记者 贾莹莹

在辽宁省铁岭市清河区张相镇南台村,人们常常会看到一个骑着电动车、背着医药箱往返于乡村诊所和村民家中的娇小身影,她就是“80后”乡村医生潘颖。在村里提到潘颖,男女老少都跷起大拇指,“这姑娘能吃苦,医术好,热心肠!”一个“80后”姑娘,在小山村扎根11年,无怨无悔。

潘颖是土生土长的南台村人,出生后被发现患有肢体残疾,双手先天畸形,被鉴定为四级肢体残疾。“从我懂事开始,先天肢体残疾的阴影就一直笼罩着我,总觉得自己和别人不一样,常常偷偷地伤心和难过。但我没有放弃理想,一直很努力地学习,因为我坚信只有读书才能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潘颖告诉中国妇女报记者,在成长的过程中,肢体残疾的“痛”让她萌生了长大后要从医的信念。“那时农村的医疗条件也有限,看到村民因耽误治疗把小病拖成了大病,更坚定了我的想法,也想长大后为家乡的医疗卫生事业做点贡献。”

2004年,24岁的潘颖从大连医科大学毕业后,毅然回到铁岭清河区,在张相镇南台村开办了一家诊所,当起了乡村医生,一干就是11年。

乡村医生与城里医生有个很大的区别:大部分时间需要出诊。潘颖告诉中国妇女报记者,她平均每天都得出诊近10次。刚当村医时,村里的路都不太好走,为了方便给村民看病,潘颖特意买了一辆自行车,开始骑车出诊。11年里,她骑坏了两辆自行车、一辆电动车。

潘颖虽然是南台村的医生,但是随着名声越来越大,经常会有邻村村民请她出诊。2011年冬天的一个晚上,已经半夜12点多了,潘颖突然接到相邻的十八道村村民的求助电话,她立刻背上药箱、拿上手电赶了过去。从诊所到十八道村要走5里多路,因为当时路上还有积雪,她不知滑倒了多少回,多半路都是推着车子,跌跌撞撞总算赶到了患者家中。经诊断,该村民因胆囊炎导致肚子疼痛。治疗后,她还是不放心,一直在患者家里守到天亮,待患者病情好转后才离开。这一次出诊,她只收取了20多元的医药费。

在潘颖的出诊记录中,像这样不分昼夜地出诊是再平常不过的事。

南台村73岁的崔玉林老人是位残疾人,家庭特别困难,女儿因患有精神疾病被送到福利院。从11年前回乡从医开始,崔玉林老人就成了潘颖的牵挂。潘颖的电话号被老人熟记于心,只要有困难,潘颖随叫随到。她不仅每隔一段时间就上门为老人量血压、做检查、送药品,还会陪他唠唠家常。提到潘颖,崔玉林老人有说不完的话:“潘颖对我特别关照,这些年家里有个大事小情我就给她打电话,我从心底里感激她。”

在为乡亲们服务的过程中,潘颖从不计较个人得失。谁家出现病人,只要一个电话,不论天气如何,她都会第一时间赶去。遇到手头拮据的,她还给垫付药费,甚至免费治疗、赠送药品。村民宁舒云深有体会,4年前,她因和家人生气导致精神性休克,潘颖第一时间赶到为她注射了强心剂,挽救了她的生命,没收一分钱的医疗费。

“学医就是为了治病救人,这是她的职责,乡亲们需要她、信任她,就是最大的收获。”潘颖笑着说。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在线投稿 | 手机触屏版
主办单位:中国妇女报社 版权所有:中国妇女报网 2014 COPYRIGHT
备案号:京icp备050373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