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父母看了不少书、听了不少课,可面对孩子的问题仍然束手无策。问题的关键是家长不能停留在具体知识和方法的学习层面,缺少自身的系统思考和反复实践,自然难以悟出其中之道。悟道就是把握家庭教育的基本规律和机理,通过“谋术”才能不偏离正确的方向,才能在解决孩子的实际问题中达到举一反三,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 关颖
前不久,我与西安新东方学校的老师们做了一次面对面交流,主题是家庭教育的两个基本点:儿童权利与父母素质。
在新东方精心录制的短片中一些孩子如是说:“我爸爸在我屁股上留下的手掌印可多了。”“爷爷总对我大声吼叫,也应该道歉!”“他们总是有很多很多事,我自己陪我自己玩,每天看电视、玩游戏。”“交朋友是我的自由,不想让妈妈管着”……显然,孩子们的心声正是对父母教育平日行为的反馈。
当家长在列举孩子身上种种不尽如人意的表现时,只要认真审视一下自己就不难发现孩子身上的很多问题,其实是父母在无意中“制造”的。难怪有家长感悟:“教育孩子是自己调心的过程,也是自己成长的过程”。
在我看来,家庭教育是大人与孩子之间的互动,孩子是生存发展的主体,父母是教育行为的主体。家庭教育的基本前提是了解孩子、认识自己;家庭教育失误的根本原因是漠视儿童权利;家庭教育要从改变自己开始,改变自己要从“悟”开始。概括这些内容,在操作层面就是父母要进行全方位的“自我修炼”,这一主张得到了大家的认同。
所谓“修炼”原意是指道家修养练功等活动。我们借用这个词是说父母通过不断学习、反省、实践,提高自身的教育素质。也就是说,做一个成功的父母要注重修炼内功,这是一个长期的、不间断的过程。具体说来,“从头到脚”要把握这样几个要领:
一是眼向内。看清自身的责任和存在的问题。许多父母最容易计较的是孩子的问题,大部分精力用在了盯着孩子学习、纠正孩子的过错上,这样下功夫越大,孩子的问题越多,父母的失败感越强烈。
实际在很多情况下,孩子的问题往往与父母自身的问题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所以眼睛要由盯着孩子转向自身了解自身的角色职责,准确把握角色定位,不缺位、不错位、不越位。面对孩子不尽如人意的表现,先审视一下自己有什么问题,为何制造了孩子的问题,以改变自己来促进孩子的转变,用人格的力量引领孩子。
二是脚站对。要站在孩子的立场上认识孩子的问题。父母往往会站在成人的立场上来看孩子,总是对孩子不满意;突出的问题是把孩子当大人、把特点当缺点、把过程当结果,把部分当全部,因而忽视了孩子自身的成长规律和内在需求,导致为孩子付出了许多,孩子却总是跟大人“拧巴”着。大人要想说服孩子做什么,先要有儿童权利意识,站在孩子的立场上,分析他的需求是什么,使其形成内在的动力,才有可能达到家长自己预期的目的。
三是手放开。让孩子独立、自主面对自己的问题。父母对孩子管束过多的同时也会是替代过多。一方面加剧了亲子冲突,另一方面也弱化了孩子承担责任、独立做事的能力。尊重孩子的权利就意味着处于强势状态的成年人必须放弃某些权力,把“不行”“不准”之类的否定,变成给孩子自己选择的机会,把决定权从父母手上转移到孩子手上。这样不但能培养独立能力,而且孩子还会为了自己的兴趣努力去做那些父母要求必须做的事,对自己的所作所为承担责任。
四是管住嘴。控制自己的语言,学会倾听、接纳孩子的问题。父母总是热衷于给孩子提各种要求,事无巨细、反反复复地“教导”,而孩子最烦的就是大人的“唠叨”,也常常因此不愿意跟父母交流。把说话的权利还给孩子,耐心听孩子的声音,多用耳朵少用嘴,对孩子的问题不急于定论、批评,在与孩子交流中让他自己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教育效果会截然不同。
五是勤动脑。在学习探索中解决孩子的教育问题。当今社会在变、孩子在变,父母们依照以往的经验和自己的经历已远不能应对各种家庭教育中的问题了。一些父母看了不少书、听了不少课,可面对孩子的问题仍然束手无策。问题的关键是家长不能停留在具体知识和方法的学习层面,缺少自身的系统思考和反复实践,自然难以悟出其中之道。悟道就是把握家庭教育的基本规律和机理,通过“谋术”才能不偏离正确的方向,才能在解决孩子的实际问题中达到举一反三,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微博上与网友交流中,育儿知名博主王人平先生提出再加一条,“多示范”。我觉得可称为“行得正”,这也是其他几项修炼的集大成。如此全方位的自我修炼,父母们的教育素质不断提升,两代人共同成长,才会有成功的家庭教育。
(作者为天津社会科学院研究员、中国社会学会家庭社会学专业委员会副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