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侯晓然
年关将至,微信朋友圈里,各种回家过年“被逼婚”“反逼婚”的段子开始大批量涌现,焦急父母、慈祥长辈、热心领导等人,作为活跃的一线“逼婚党”,全方位包抄围堵“单身党”。
本以为“逼婚党围剿单身党”是中国特色,直到看了电影《龙虾》才知道,对于单身人士情感状况的“参与感”——俗称“掺和”,竟然也是无国界的,人人都有替别人“个人问题”操不完的心,中国人民如是,外国人民亦如是。
电影《龙虾》是2015年底在土耳其上映的,斩获了第68届戛纳电影节评审团大奖。故事发生在虚构的“反乌托邦”社会:国家法律规定,单身人士将被送往一个坐落在大森林中的酒店里,45天之内,如果没有在酒店里找到“适合”自己的伴侣,就会被变成一种动物。
男主人公大卫离婚后,也到了这个酒店,带着一条狗,那是他哥哥不久前变的。酒店老板娘向大卫说明了变形的规则:人们可以自行选择变成什么种类的动物。大卫表示,自己想变成龙虾,因为龙虾寿命很长,有贵族一般的蓝色血液,而且终身拥有生育能力。
老板娘觉得大卫的选择很有趣,她提示大卫:虽然说变成动物后也可以继续寻找伴侣,但也要选择相近的物种匹配,比如狼和企鹅是无法共同生活的,骆驼和河马也不行。所以大部分人都选择变成狗,也因此这个世界上的狗有那么多;而很少人会选择偏门物种,所以它们都濒临灭绝了……
相信每个人看到这里,都会心里捏一把冷汗:原来单身久了,还真的会变成狗啊……
实际上,影片里的大部分人都选择变成狗,恰恰是为了不再单身。就像现实世界里,有些人为了结婚,无奈地选择了妥协,虽然自己可能更想变成“狼”“企鹅”“骆驼”“河马”,但万一找不到另一只“狼”“企鹅”“骆驼”“河马”怎么办?毕竟“这个世界上的狗有那么多”,选择变成“狗”,最终好歹都能找到伴侣。
此时,我不禁对大卫产生了敬佩之情,虽然他唯唯诺诺,战战兢兢,一副典型的沉闷无趣中年男子模样,却坚持选择了龙虾。也许找到另外一只龙虾会很难很难,但谁让他愿意呢?这就又回到了婚姻咨询师们经常会被问到的老问题上:我该选择什么样的人?也回到了他们经常会提供的那个答案:遵从自己的内心。
影片以黑色幽默的方式,展现了酒店里的日常生活片段:男人统一身着黑色西服,衬衫只有白、蓝二色,女人们则是同样花色样式的连衣裙,从而尽可能地消除穿着打扮给他人带来的好感;人们单独在房间时,要将一只手反铐在皮带上,这样就会发现如果身边有个人帮忙穿衣倒水该有多好;集体观看情景小剧场,如果吃饭时不幸被噎住无法呼吸,单身者只能无助地死去,有伴侣在身边的则能顺利得救;通过各种联谊活动相互分享个人经历,希望能找到和对方的共同点,大卫的朋友“瘸腿男”实在找不到和他一样瘸腿的女人,只好每天偷偷撞破自己的鼻子,从而和不停流鼻血的女孩顺利结为了伴侣;大卫喜欢一头金发的女孩,因为他的头发也很浓密,但“金发女”没有接受他,宁可最后被变成了一匹矮马……
在网上流行着一个段子:“‘单身狗’何时最悲哀?第二个半价!”事实上,这个世界带给“单身党”的悲哀何止如此?在快餐店吃饭,我也曾将托盘放在桌上去洗手,转身回来一口没吃的汉堡已经被保洁大姐收拾走了;买一送一的咖啡代金券即将到期,我也曾一手端一杯,左一口右一口地走在街上,然后因为咖啡因的刺激心脏怦怦跳得飞快;去看电影,我也曾被拒绝从中间座位选座,因为“系统要求单人票只能选过道旁边的座位”……所以,当看到电影中“吃饭被噎”等等情节时,我笑了,因为这无奈的感觉是那么的熟悉。
也有45天期满不用被变成动物的办法,那就是捕猎。在酒店外的大森林中,流窜着一批既没有伴侣又没有变成动物的人——孤游者,他们是酒店“客人”们的猎物。在集体捕猎活动中,每捕获到一名孤游者,就可以延长一天住宿时间。
最强的捕猎者是一个冷漠的女人,曾捕获192名孤游者。而大卫装作冷漠,和“捕猎女”结为伴侣,从而暂时摆脱了变成动物的命运。没想到“捕猎女”看出大卫的伪装,趁他睡觉的时候虐杀了他的狗,借此逼迫他暴露了情绪。
大卫逃进了茫茫的森林,孤游者们救了他,把他吸收进组织。孤游者女首领告诉大卫:孤游者也有规矩,那就是相互间绝不能结为伴侣,否则会受到异常严厉的刑罚。
但是命运就是这样作弄人,大卫和一名女孤游者一见钟情,他俩都是近视。女首领发现了大卫和“近视女”的恋情,弄瞎了“近视女”的双眼,驱逐了大卫。大卫杀了女首领,带着“近视女”逃回了城市。
在故事的结尾,大卫还是没有能够叛逆到底,他还是想按照这个社会的规则去生活:和自己的伴侣有共同点。他想把自己的眼睛也刺瞎,于是带着刀走进了卫生间,站在镜子前犹豫着,犹豫着;而她在座位上紧张地等待着,等待着……
看完这部由希腊编剧、希腊导演、爱尔兰男主角、英国女主角共同创作的影片,身在中国的我们竟被浓浓的熟悉感所包围,就连贯穿影片的灰灰黄黄的昏暗色彩,都那么像困扰我们国人多时的雾霾。在国家规则里,单身是一种犯罪;而在反社会的游击队当中,恋爱又被绝对禁止……《龙虾》让我们看到,当人的感情状态被荒诞又极端地限制和要求时,会产生多么压抑扭曲乃至残酷的后果。
好在我们的社会在这个问题上已经越来越宽容,绝大多数“逼婚党”的出发点是爱与关心,而“单身党”也被越来越多的声音鼓励着——不要急,要遵从自己内心做出选择。诚然,目前两者之间仍然存在着强迫与反抗的对立,但不可否认的是,这种对立在各种社会舆论的影响下已经日渐温情。
我相信,总有一天,我们的社会可以进步到“逼婚党”和“单身党”和平共处的程度,并且美好地结束于“逼婚党”退出历史舞台,“单身党”变身“单身贵族”。这是因为,我惊喜地发现,电影院售票系统现在已经升级,即使只买一张电影票,也可以选择正中间的座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