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妇女报数字报纸

2015年12月20星期日
国内统一刊号:CN11-0003

中国妇女报周末午茶 自然大学 智慧乌镇:大数据时代“水乡”的幸福样本

按日期检索

12 2013
上个月
下个月

中国妇女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我给版面打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本版得分:0.0参与评分人数:0

新闻排行榜
版权声明
《中国妇女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中国妇女报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中国妇女报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妇女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中国妇女报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正在加载广告……
放大 缩小 默认

智慧乌镇:大数据时代“水乡”的幸福样本

2015年11月16日,木心美术馆正式对外开放。木心,中国当代文学大师、画家,1927年生于浙江桐乡乌镇东栅。

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在乌镇拉开帷幕,让这个江南古镇备受关注。这里是被著名画家陈丹青称为“一边被神话,一边被瞧不起”的作家木心的故里,不久前,文艺范儿十足的木心美术馆也在乌镇落成。

□ 中国妇女报记者 胡杨 文/摄

2015年岁末,属于“乌镇时间”。2015年12月16日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在浙江省乌镇开幕。从2014年11月19日第一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在此召开,并确定它为世界互联网大会永久会址,素有“鱼米之乡,丝绸之府”之称的乌镇,就成了万众瞩目的焦点,“互联网+”的幸福样本。

如今走在“小桥流水、桨声舟影、白墙黛瓦”的乌镇,随处可见免费WiFi标志,景区WiFi-AP点位多达2700个,真正实现“互联互通”。用一部手机就可以在全镇随借随还公共自行车……互联网基因的成功植入,让这个古老的小镇又多了一份现代气息。生活因网络而幸福,古镇因为大数据而散发着无穷的魅力。

在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之际,本报记者采访了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城市规划协会副会长、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清华大学生态城市与绿色建筑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尹稚,就“智慧乌镇”的规划发展以及“互联网+城市”试点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记者:“世界互联网大会”永久落户乌镇,对于乌镇来说可谓“小城镇大事件”,那么乌镇如何利用这一契机提升自己的魅力?

尹稚:2014年第一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召开之后,我们和乌镇当地政府一起,开始思考这一大会乃至互联网能为乌镇带来什么,能够利用这个平台获得怎样的发展和提升。从最开始提出“互联网+城市”的概念,到最终达成多方的共识,大概花了一年时间去沟通协调,包括和桐乡市委市政府、乌镇政府的沟通以及清华各参与部门之间的沟通。

在达成共识的过程中,首先重点讨论的议题是在互联网时代如何看待城市的级别分工体系。在以往大都会地区、大城市、中等城市、小城市、镇这样一种传统的金字塔式的城市等级划分中,乌镇的级别是最低的,但是它又承担了世界级别的功能,所谓“小城镇大事件”。

乌镇虽然是一个小镇,但它的地理位置很特别,离上海、杭州等大都会地区比较近,本身有很好的历史、人文、生态环境,同时又是一个相对生活成本比较低的地方。如何利用这些已有优势来形成一个全新的创意、创业人才的聚集地,正是本次规划一个重点探讨的问题。

过去,为了享受更好的公共服务和更好的信息交流,人们一定要向城市迁移。但有了互联网以后,很多公共服务和信息交流都可以通过互联互通的网络模式解决。互联网时代,传统金字塔式的城镇体系中不同级别城市之间以及城市与建制镇、乡村之间的分工界限逐渐模糊,传统高中低各种级别的金字塔式城镇体系会生松动,甚至被打破、重构。人类聚居点的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扁平化,随着“互联网+城市”的出现,会变得越来越现实。当技术发展到一定程度,北上广和乌镇对人们的吸引力的差别变得没有以往那么大。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需要重新思考乌镇的未来发展。

过去,我们用金字塔式的思维模式看待城镇体系的发展,这跟当时的互联互通模式有关,但互联网时代带来了全新的互联互通模式,网络信息的流动会重构人和物质的空间流动,以信息流为核心的新型产业的崛起,使像乌镇这样的小镇获得了全新的发展机遇,而“世界互联网大会”的永久落户更是大大增加了这种发展的可能。

记者:传统古镇通常靠旅游“一劳永逸”,乌镇如何借助“互联网+”增强自身的造血功能?

尹稚:的确,目前传统小城镇乃至乡村地区的复兴,很多打的是比较单一的旅游牌或养老牌,这两条途径都寄希望于纯粹外力的介入使其有长远的出路,但是如果其自身没有能适应时代的自造血产业功能,这种发展可能也是很难持续的。

在考察乌镇以后,我们确定不能仅仅关注游客和养老消费者,而是应该依靠年轻一代创业人群打造未来乌镇。

乌镇地处城市高度密集地区,是位于大都会边缘地区的小城镇,它的互联网基础设施及其与大城市之间良好的互联互通关系是天生优势。那么有没有可能利用这种互联网信息交流便捷的优势,吸引年轻人到这种级别的镇上来落户。

目前乌镇东栅、西栅的景区有一部分空间得到比较好的利用,但其实还有大量空间闲置或者仅有季节性、时段性的利用,空间利用得相当不充分,能不能在这里做更大的文章,引导产业功能的转型,建立各种面向年轻人的创意空间、创业空间、创新空间?

其实从更大的背景来看,中国农村目前面临的问题,除了经济上的原因以外,有很大一部分是社会因素,年轻人梦想通过读书就业走出乡村,走出去以后不再回来。那么如何让城市资源能够借由市场规律重新回到乡村地区?一个设想是在乡村地区把大城市的便利和小城镇的舒适结合起来,过去因为物理上时空距离的屏蔽,享受舒适的同时没有办法同时享受到便捷和高效,互联网时代让这种设想重新变为可能,而乌镇规划正在践行这一设想。

所以我们提出,乌镇这个小城镇有没有未来,三点很重要:一是有没有年轻人愿意来这里、在这里落户,而不是像一般城镇那样年轻人都背井离乡去创业。乌镇有没有可能利用“世界互联网大会”这一大事件落户的契机,换一种思路策划乌镇未来发展,使得年轻人能重回乌镇?二是有没有可能在一个网络互联情况下,用小城镇的舒适吸引更高端的人群和产业职能进入到这个小镇?比如现在大家都在谈的创业、创新,这类人群属于起步型人群,年纪轻,收入有限,没有很高的消费能力和支付能力,小城镇能否接纳这类人群?三是防止中国乡镇衰败一定要打破一个概念,即人口和资源向城市单向流动,乌镇要有能力吸引由城市回流的人口和资源。

本次乌镇规划,我们重点思考了如何加强供给侧的供给能力来吸引人扎根乌镇,对将来能生长出什么样的产业,我们只设定一个大概导向——围绕年轻人来打造小城镇,旨在吸引有创业、创新能力的人群尤其是年轻人群。

当这些人群和乌镇提供的所有服务叠加在一起的时候,它孵化出来的东西可能是五花八门的。但是,孵化内容一定要有负面清单,污染企业、有负面效应的企业肯定不能进入。在排除负面清单内容的基础上,孵化出来的内容都会沉淀在乌镇,形成真正的就业,反过来又会吸引更多的资本、人群进入到这个地区,这就形成一个正循环,这个雪球就会越滚越大。

记者:作为“互联网+城市”样本,乌镇规划建设中的亮点有哪些?

尹稚:自从“互联网+”这一口号提出后,针对城乡建设的相关实践基本上都是分散的技术示范和试点。乌镇规划的核心立意是希望能做一个比较完整的“互联网+城市”的试点,其作为综合性实验的特征正是该规划最核心的亮点。

乌镇规划提出要建设“互联网时代的共生城市”,实现共建、共享、共治,在人与自然、人与人、线上与线下、古今中外四个方面融合共生。它不是一个数字化的技术设施,不是诸如数字化旅游、数字化生态保护或数字化能源管理的专项应用,而是围绕城乡建设从初始的数字化评价、评估,到数字化规划设计,一直延续到数字化建造和管理运营的全过程实践。

作为传统水乡,乌镇基础设施的智能化或智慧化标准跟一般城市有所区别,水质等水环境相关的所有环境检测系统,都需要实现自我感应和自我调控的一套完整体系,其他包括能源管理系统、电网系统等都是这样的思路。清华这些年已经在这些领域有了很多积累,在智慧给排水、智慧环境管理、智慧能源管理、智慧电网等方面都做了很多单项实践。我们希望在乌镇实现完整的智慧化基础设施、智慧化公共体系的概念,把过去在各地分散建设的单项技术,在乌镇做一次技术集成。当各种各样的智慧技术集成的时候,也许能够产生出很多出乎意料的内容。

作为一个更加完整的“互联网+城市”样本,乌镇规划的技术亮点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第一是产业链的纵向贯穿。通过搭建乌镇大数据实验室,建设线上乌镇智慧运营中枢,推进城乡信息CIM(City Information Modeling)平台等城市运营系统建设,建立从规划初始一直延续到运营管理的完整数据链条和产业链条,每一阶段的数字化工作都会为后续工作提供一个坚实的智慧化平台,用最节约、最大利用效率的方式来组织这场实践。

第二是专业面的横向统筹。以城乡建设为核心,乌镇规划内容涉及产业发展战略、功能空间布局、大数据动态监测与评估、智慧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各种公共设施、基础设施的数字化管理等等,跨越了若干个不同的专业门类。各专业门类均基于共同的数据库开展工作,在城乡信息CIM平台上得到协调和统筹。清控人居旗下多个二级企业参与到乌镇规划中,把跨专业跨学科的技术力量在智慧乌镇的平台上整合起来。

记者:如今“智慧城市”的概念已深入人心,请具体介绍一下大数据等相关技术在乌镇规划建设中的运用?

尹稚:互联网时代的来临为渐进式滚动规划提供了充分的技术支撑和丰富的工具手段。乌镇规划中,我们希望把乌镇打造成一个智慧城镇的综合性示范和一个城市大数据实验室,通过一系列现代的互联网技术来海量收集其中正在发生的与人、物、产业、环境、能源利用等有关的各种大数据,通过对这些数据的判读以及反馈和控制系统的搭建,实现未来城市的数字化、智慧化运营。

互联网时代的产业发展和人群行为,都不是建立在现行预测的基础之上,乌镇规划并不是一个简单的基于预测的规划,它包括两个智慧城市最重要的载体:

1. 自上而下的刚性运营系统——城乡CIM(City Information Modeling)平台,包括由下向上的数据收集、数据挖掘分析以及智慧模块,收集整合各维度各尺度的城市数据,从而构成CIM平台共享数据库。共享数据库的建立可以打破信息壁垒,实现不同行业部门间的信息贯通、城乡间的信息统筹。基于共享数据,城乡CIM平台的建立也为预测复杂城市问题提供了可能性。我们提出构建城市大数据实验室,实现城市数据挖掘分析,辅助政府决策,搭建一个可感知、可判断、快速反应的智慧城市。随着内容的逐渐完善和丰富,城乡CIM平台将逐渐成为乌镇智慧城市的运营管理平台和最核心的智慧中枢。

2.自下而上的柔性技术系统——公众参与平台,作为一个多方参与的渐进式滚动规划,建立一套体系化的沟通和协商平台其实更加重要。当出现新问题时,大家按什么样的游戏规则和信息渠道去汇总信息、协商判断、形成决策以推动具体问题的解决需要重点关注。乌镇规划从一开始就是全民参与性的规划,利用网络搭建政府平台、专家平台和民众平台,三方力量可以在一个共同的互联网平台上来各尽所能、各取所需,不断探讨这个地区新出现现实问题的解决办法并持续改进。目前,我们已经通过微信在手机端推出了乌镇规划公众参与平台。

城乡CIM平台和公众参与平台分别代表了城市大数据与人的智慧这两个最为关键的因素,这两个平台会在未来进一步深化和完善,成为乌镇智慧城市的基础平台。通过这两个平台,乌镇规划一方面充分利用了互联网技术实现了城乡从规划、设计、建设直到后续运营的一个纵向数据链的共享和互通,另一方面打破了城乡建设和管理过程中不同专业门类的人为分割,实现了在基础数字平台上跨部门之间的利益协同和跨系统之间的技术协同。

记者:“智慧乌镇”的模式,是否可以在城乡统筹建设中广泛推广应用?

尹稚:在新政策、新形势下,乌镇这样的传统旅游小城镇可以走一种什么样的发展道路,我们希望利用乌镇来做一次有意义的探讨。

中国的小城镇和乡村千差万别,沿海地区、东部地区、西部地区是非常不一样的,所以乌镇模式并非“放之四海皆准”。但至少在大都会外围地区,1-2小时交通圈范围内,同时又有良好的互联网互联互通基础,乌镇的发展也许可以创造一种模式——新时代意义上的城乡统筹模式。

从乌镇角度来说,提出智慧生活、智慧旅游、智慧基础设施建设、智慧生态能源综合管理等,都是通过“互联网+”的模式创造一个使它本身的生活状态、创业状态更接近于大都市的水平,而不是像过去城市建设那样通过实体化的设施堆砌来实现。

互联网时代带来的供给和需求的变化,让我们看到这类小城镇的另一种未来,尤其是这种生态环境比较好,有一定历史资源、人文价值和文化吸引力的小城镇,应该能有更多的发展可能,而不仅仅是旅游或养老,这是乌镇案例比较独特的地方。

当然,现在只是一个开始,城乡统筹、跨界吸引力、智慧的公共服务体系和运营管理系统等等,现在都还处在一个初步尝试阶段。随着规划的实施,这个过程中不断会有新的运营模式出现,来解决创新、创业人群在这样级别的聚居点安定下来以后产生的实际需求。这个实际需求的应对,一定不是传统的应对模式,而是一种“互联网+”的应对模式。

乌镇规划是一次前瞻性的尝试,反映了目前对乌镇未来发展的初步共识,接下来可能是一个五到十年跟踪时期,不断针对实施、运营和管理过程中遇到的新问题,用一种众筹众创、互联互通的办法去寻求更好的解决方案,而不再像以往那样仅仅依赖政治或技术权威。政府、市场、民众三方将共享数据平台,持续力量博弈,在相互制衡和协调推进中共同实现乌镇一个更好的未来。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在线投稿 | 手机触屏版
主办单位:中国妇女报社 版权所有:中国妇女报网 2014 COPYRIGHT
备案号:京icp备050373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