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妇女报数字报纸

2015年12月6星期日
国内统一刊号:CN11-0003

中国妇女报新农村新女性周刊 农情简报 点燃贫困母亲致富希望 乡镇新事 发展与活化 才能拯救古村落 实话实说 义诊小分队寒冬送健康 妇代会主任助姐妹脱贫

按日期检索

12 2013
上个月
下个月

中国妇女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我给版面打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本版得分:0.0参与评分人数:0

新闻排行榜
版权声明
《中国妇女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中国妇女报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中国妇女报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妇女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中国妇女报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正在加载广告……
放大 缩小 默认

专家学者齐聚贵州凯里和浙江乌镇,研讨古村落保护问题

发展与活化 才能拯救古村落

□ 中国妇女报记者 史玉根

“传统村落的保护必须思考它的出路,如果不发展,结果只能是没有生命力的展品,甚至面临着在未来‘被消失’的危险。”在近日举办的中国传统村落·黔东南峰会上,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院长周俭如是说。

“古村不让它发展是不行的,因为被动的保护、排他性的保护是保护不了的,农民不答应,当地政府不答应。许多古村落之所以应该,也可以发展、活化,是因为它不但有文化价值、生态价值,还有经济价值,通过适度合理的开发,能产生较大的经济效益,让村民富起来。”北京大学旅游研究与规划中心主任吴必虎则在乌镇古村大会上发出这样的声音。

11月中下旬,在贵州凯里和浙江乌镇相继召开的两个以古村落保护和发展为主题的大会,再度将人们的视线聚焦于古村保护这一近年来的热点话题。

事实上,如何保护那些承载了中华民族乡愁和传统文化的古村落,也是各级政府及社会各界正在致力的一项重要工作。2012年至今,先后有三批共2550个古村落列入住建部等七部委公布的“中国传统村落”保护名单,并获得了一部分保护资金。不过,中国妇女报记者了解到,政府下拨的资金很有限,各地对传统村落的保护进度也不一,效果参差不齐。此外,仍有大量尚未列入政府保护名单的古村落,正在自然衰落或消亡。

在过去几年强调古村落的被动性保护之后,如今,怎样在保护古村落的进程中,既能留住乡愁,传承文化,又能发展当地经济,提高当地居民的生活质量,成为政府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共同关注、面临的新问题和选择。

在中国传统村落·黔东南峰会和首届古村大会上,来自各界的专家、政府官员,以及社会人士,就这个难题,给出的答案是:发展与活化,才能拯救面临衰亡的古村落。

乡村旅游带来活化契机

“活化”一词本是化学术语,指某一物质获得外部能量后从其无活性状态转变为具有活性状态的过程,用来表述古村落的发展,不但生动形象,而且技术层面的内容似乎更加丰富。吴必虎说:“保护与活化是一个整体概念,很多人说这是一个对立的矛盾,实际上活化是一种保护方法、观念和艺术,与保护是一个硬币的两面,应该同时进行,坚持传承与创新并举,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古村落的可持续发展。”

那么,如何发展,如何活化,如何兼顾传统文化的保护与经济发展的需要?这个更具建设性的话题,也是中国传统村落·黔东南峰会和乌镇古村上的讨论焦点。其中,乡村旅游能否拯救古村落,成为专家们辩论的重要内容。

吴必虎的观点很明确,他认为,近年乡村旅游由观光旅游逐步升级为度假旅游,给古村落的活化与发展带来了契机。“没有旅游开发,没有新农村建设,乡村就会衰落。这是不可逆的现代化过程,现代性的特征很多,比如说工业社会、城市化、机械化、商品化。其中商业化的过程,有一些专家不喜欢,但是它是一个现代性的趋势。古村的未来取决于商业输血与文化输血,没有商业价值的古村是脆弱无力的,没有文化价值的古村是暗淡无光的。”

中山大学研究生院院长保继刚教授在乌镇古村大会上介绍说,他曾带领他的博士生在云南调研了5个古村落的命运,这几个古村落有做旅游开发的,有做固态保护的,也有什么都不做被毁掉的,其中只有做旅游开发的村落生机盎然。“我们的结论是旅游开发确实有助于古村落的保护,是拯救古村落的一个有效方式。”

对乡村旅游可能给古村落原生态带来的破坏,一些专家在大会或论坛发言时也表示了担忧。周俭说,乡村遗产旅游确实有潜在的风险,比如,社区会分化、村寨农业生产性机制会被损坏、田园景观会消失、传统文化会被商业异化等等。中国妇女报记者在采访时也发现,正如有的专家所描述的那样,一些开发成旅游景点的古村、古镇,已经出现了类似情况。“旅游一旦投入过多反而起不到保护古村落的作用。”河南新县县长吕旅在乌镇古村大会上发言时坦诚地说。

也有专家认为这并不是乡村旅游的错,而是过度商业化,或在开发过程中未注重原生态的保护所造成的,因此不能因噎废食。

事实上,通过开发乡村旅游,一些古村落不仅得到了活化和发展,而且原生态也保持得很好。2013年被列入“中国传统村落”的陕西礼泉县袁家村就是一个实例。早在2007年该村就依靠自身的资源开始做民俗旅游,如今,每年吸引上百万游客,村民因此过上富裕日子。村支部书记郭战武在乌镇古村大会上介绍说,与许多其他乡村旅游景点不一样,袁家村做的是关中民俗,把当地农民原生态的生活做成旅游产品,参与者都是当地农民,没有外地商户入驻。不过,他也表示,他们的经验未必能在其他地方复制。

发展古村落可以多途并发

那么,除了乡村旅游,古村落的活化与发展还有其他路可走吗?事实上,许多古村落地处偏僻、交通不便、资源贫乏等等,即使投资开发,也不可能吸引旅客。对此,与会专家和实践者提出了许多活化与发展古村落的想法和建议。

乡村旅游专家陈向宏认为,不能过分地强调旅游的主导作用,而忽视了养殖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农业效率水平的提高,保护村落的根本出路还是在于发展传统生产,提高村落的生产力。

吴必虎说,“古村落还有很多活化的方法和途径,比如发展乡创、手工艺、现代农业等等。”他认为,古村落许多非常重要的生态要素和文化、经济资源,可以为有志创业的人士特别是青年提供一个舞台。

在乌镇古村大会上,多位从事有机农业、现代农业、手工制作的实践者以及相关的“乡村创客”,与大家分享了他们活化古村的理念和创业经历。与会专家认为,他们的实践为古村落的文化传承以及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了借鉴和参考样本。

周俭在黔东南峰会期间提出,除了旅游,古村落还可以发展农业或者其他不会对村落景观和文化内涵造成破坏的产业。他说,发展农业要在“特”字上下功夫,把“特”字的文章做好,不要单一化,产品应该丰富,不必搞规模化,规模大对传统村落实际上是一种破坏,效果也不好。

中国村落文化研究中心主任胡彬彬在黔东南峰会上发言时指出,古村落的开发应该走出一条以“手工农业、生态农业、特色农业、精致农业”为依托的互动体验型旅游农业路子来,让传统村落发挥出高效益,把旅游、扶贫和生态保护有机结合,带动当地特色农业发展,让农民在乡村中留得住,干得好,活得幸福,保护好村落的“活态文化”。

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副秘书长、中国传统村落保护发展专家委员会副主任曹昌智在黔东南峰会上演讲时强调,保护发展好传统村落,应该坚持以人为核心,真正让村民成为传统村落保护发展的主体,寻求“立足本地资源、激发内生活力,加强社会合作,促进活态传承”的思路,摒弃忽视村民主体地位的越俎代庖思维和单一旅游开发模式,探索多元化保护发展的途径。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在线投稿 | 手机触屏版
主办单位:中国妇女报社 版权所有:中国妇女报网 2014 COPYRIGHT
备案号:京icp备050373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