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驰
一个一脸大胡子、裹着头巾的男人,一个张皇失措的都市中年女子。大胡子是那女子的驾驶老师,他坐在她旁边,不但指导驾车,不经意间还冒出几句人生哲理。这是影片《驾喻人生》的预告片,它在上一部电影的片头前播出,正是它,再次把我带进了影院。
本以为,看到的会是一个拯救心灵的故事,一个现代都市人复杂、纤细的心灵被头脑简单的大老粗所拯救,放下纠结、困扰,重新投入人生。这样的电影一般都很鸡汤很动人,但是,这一预期落空了。
《驾喻人生》讲了许多事情,但就是没有鸡汤。
影片中,有跨文化的友谊,有中年婚姻的消亡,有母女关系的紧张,也有新移民的适应问题,还有种族歧视。导演无意赚取观众的眼泪,也不想制造皆大欢喜的结局,充其量,只想提供一点温热,为冷漠的人生幕布上增添一缕暖色调。这让好莱坞出品的这部影片显得很不好莱坞。
不过,这不意味着影片没有吸引人的故事。90分钟里,《驾喻人生》把故事讲得丝丝入扣,引人入胜。
纽约书评家温蒂在外面风生水起,受人尊敬,但却后院起火,丈夫移情别恋,离家出走。本来洞察人性的她,以为这次不过是丈夫又犯七年之痒,在外面胡闹一番还会乖乖地回来。不过,这次她失算了。丈夫来了真的,律师出场,提出十分不厚道的财产分割要求。温蒂的世界开始崩坍。
另一条平行的线索是来自印度的达万。他本来是大学教授,因为信仰锡克教而遭受迫害,以政治避难的理由来到美国。在皇后区的地下室里,达万与一些印裔非法移民住在一起。他的职业,是开出租车,同时兼职做驾校司机。正是他的兼职工作,让这个一脸大胡子的锡克教教徒与白人文化精英温蒂的生活轨迹发生了交叉。
像大多数纽约人一样,从前温蒂的出行依赖于公交。但是被丈夫抛弃后,温蒂要去探望女儿的话,就必须得自己学会开车。她的女儿在上大学,住在一个农场里。温蒂起初拒绝学车,在丈夫决意离婚后,她才开始学车并因此认识了达万。
不要期待接下来会有高潮迭起的戏剧冲突,以及感人肺腑的哲思妙语。没有,什么都没有。在文字与话语的世界里,温蒂是个斫轮老手,但在现实生活中,她的动手能力却很低下,学起驾驶来很慢。不过并无大碍,在达万的耐心与鼓励面前,这些都得以克服,温蒂成功考取驾照。
在这一过程中,温蒂与达万之间,对彼此的生活有了了解。原来,虽然种族不同,文化各异,但各自都有各自的辛苦。达万的形貌常常给他遭来骚扰与歧视,因为他常被误认为是阿拉伯人。有趣的是,达万从温蒂那破碎的婚姻中,还打捞出浪漫的残骸并加以模仿。他从温蒂口中了解到,从前她喜欢丈夫买的礼物是诗集,每次,丈夫都会躺在她腿上,听她朗诵诗集中的诗。当达万与家人为他从老家挑选的未见过面的未婚妻结婚后,他也买了本诗集送给妻子,然后如法炮制地躺在妻子的腿上。可惜,妻子大字不识几个,致使浪漫夭折。
妻子英文学得慢,怯于出去了解美国社会,这是达万的心病,影响了他与妻子的感情。不过,这也没大碍。达万是个古板但却温和厚道的男人。他从来没有在妻子面前爆发雷霆之怒,就像他在温蒂面前只是微微流露倾慕却从来没爆发热情一样。
没有启示,没有鸡汤,没有高潮,但最后,人人还是都找到了与生活和解的方式,或者说,生活用它生生不息的力量,消化了每个人大大小小的磨难与不顺。学会了开车的温蒂独自上路,前方是不断变化的风景。达万的妻子走出了家门,经历了歧视,也遇到了善意,对生活扬起明朗的笑脸。家人为达万包办的这门婚事渐入佳境,他曾对温蒂说,家人为自己安排妻子是有道理的,因为他们知道什么对他最好,而自己往往会被自我控制。这样的婚姻哲学,与温蒂长在其中的那个世界不一样。在那个世界里,人们享有更大更多的自由,但也遭受自由带来的创伤与痛苦。丈夫的律师在与温蒂谈判财产分割时,还在接另一个当事人打来的电话,在这个世界里,离婚是一门好生意。
巧的是,我的住处紧挨着香港唯一的一所锡克庙。
每到周末,这里都车水马龙。一脸大胡子、裹着头巾的男人与盛装的妇女儿童进进出出,诵经祷告,来与去,都要弯腰以手触地,状极虔诚。我每每惊叹于他们的坚持,也感觉那一张张脸似乎确系更平静、安定。但是,两年多了,对他们生活在怎样的世界里一无所知。远道而来的《驾喻人生》多多少少让我窥见了一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