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妇女报数字报纸

2015年11月29星期日
国内统一刊号:CN11-0003

中国妇女报周末午茶 自然大学 过雨东川满谷香 动物开心也会笑 智慧城市: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

按日期检索

12 2013
上个月
下个月

中国妇女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我给版面打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本版得分:0.0参与评分人数:0

新闻排行榜
版权声明
《中国妇女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中国妇女报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中国妇女报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妇女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中国妇女报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正在加载广告……
放大 缩小 默认

过雨东川满谷香

□ 池雨花 文/摄

出门即旅人。

无论是公干,还是纯粹的旅行,只要是离开自己日常所居之地,前往陌生的地方,临行之前,心里总会泛起微微的不安,也有些许雀跃的感觉。但最要命的是想象泛滥,景致、风物、人群、氛围,不一而足,人还未抵达那个地方,精神已经先行。

过往经验证明,想象往往太过美好。渐渐地,出发之前,不再做功课,克制着自己尽量不幻想,为的是,在到达的那一刻,能有陌生的体验,新鲜的感触,而惊喜往往也会接踵而至。

所以这次东川之行,虽然事先从未听说过这个地名,只知道它是昆明属下的一个区。忍着未去搜寻相关信息。结果那天落地昆明长水机场,一看天空湛蓝,白云飘飘,对东川的绮丽幻想还是不知不觉地产生了,心想,最好的风景在路上,从昆明到东川要坐三个多小时的车,这下可以从从容容地欣赏风景了。

只是,随着车子向前奔驰,一个疑问抑制不住地袭上心头:我们是在云南吗?我们是在昆明境内吗?之前,我只去过大理,我对云南的认识也仅仅来自于大理,大理代表了我对云南的印象。但这一路上的所见所闻,颠覆了我对云南的印象。

车子驶离机场不久,好像舞台上布景置换一样,眼前的景物陡然变了,蓝天消失了,澄明的空气变得混沌起来,路两边的山看上去贫瘠荒凉,不时见到大片大片被挖掘过的山体,刺目地裸露着。罕见地,车下行驶的路不是高速公路,颠簸不平,不时扬起尘土。路两边零落的花草树木全都蒙上了一层厚厚的灰尘,草木不绿,花朵不艳。此情此景让人想起山西、甘肃这样的西北地区,但就是不像在云南。

但千真万确,这是云南的东川。

昔日铜都

后来,我才知道东川曾多么有名,东川曾有过多么辉煌的历史。

曾几何时,东川是赫赫有名的“天南铜都”。一提东川,就等于铜都;一说铜都,就想到东川。关于东川和铜,有着许多传说和历史记载:

上古时期,马帮们赶着钉了铁掌的马群从东川的地界上奔跑而过,尘烟散去,竟发现地面上露出了黄澄澄的铜。这就是有名的“马踏露铜”。

殷商时期,东川的先民们用“火烧水泼法”开采出了古滇第一块铜矿石,被认为揭开了古滇青铜文明的序幕;西汉前,东川的冶铜业已具规模,能够制造工艺精美、种类繁多的青铜器,堂琅造铜器闻名全国;东汉时期,东川先于欧洲15个世纪,发明了白铜冶炼技术;明代,东川更是发明了斑铜工艺,成为云南进贡朝廷的珍品;清代,尤其是乾隆年间,东川的铜业开采冶炼达到了巅峰,当时清朝钱币的70%是东川铜所铸。北京的龟鹤,贵州黔灵的黄钟,武当山的铜殿,昆明鸣凤山的金殿等,都由东川铜所铸。为褒扬东川对清王朝的鼎力贡献,乾隆皇帝御赐东川龙神庙矿“灵裕九寰”匾,“天南铜都”因此得名。

解放后,1950年,东川铜矿被列为新中国“一五”期间投建的156个重点项目之一。1952年,东川矿务局成立。1500多名技术骨干,2万多名工人,60多名外国专家,像溪流入海,汇集东川。在新中国成立后的近50年里,东川累计为国家生产含铜精矿48万余吨。东川成为名副其实的“共和国长子”。

有传说,东川城里的公路都是铜铺就的。这个说法,未免夸张。但东川两千多年的历史都闪烁着铜的影子,这长长的历史如同铜一样,亮晃晃的,耀人眼目,确实不虚。

“矿殇”之哀

但过去这段由铜铸就的耀眼历史并未能庇护当下的东川人,使东川成为福地。相反,两千多年无休止的开采,早已掏空了东川的崇山峻岭,树木被砍了,植被遭破坏了,地质地貌被损毁了,河流溪涧被污染了。仅拿树木砍伐来说,就触目惊心。东川历代铜矿生产,需要大量砍伐树木炼铜、架厢,按冶炼100斤铜需要1000斤木炭计算,仅一个厂矿每年炼铜就需要上亿斤。东川千百年来的铜矿采冶生产,砍伐、损毁的树木,累积起来就是天文数字。

更严峻的是,2001年12月,曾经是无数东川人赖以生存的东川矿务局宣告破产。青山绿水早已不再,现在,赖以维持生计的饭碗也碎了。繁华褪尽,满目疮痍。

东川,因铜而生,又因铜向死。它被称为“中国正在衰落的十大城市之一”,也是全国唯一一个由地级市降格为市辖区的资源枯竭型城市。矿殇,泥石流,历史旧账,成了谈论东川时经常出现的词汇。

好在,就像东川境内山坡上最常见的那一丛丛灰绿色的剑麻一样,东川人是坚韧的。他们在寻找出路,他们在修复家园。

铜,曾经带给他们峥嵘岁月,赋予这方天地深厚的铜文化底蕴,东川人珍之,惜之,传承之。云南新铜人东川铜文化产业园,金沙公司铜博物馆,汤丹镇铜文化陈列馆,古代和现代铜矿采冶形成的地下奇观——“地下万里长城”,古冶炼炉,铜运古道遗址……铜文化的氛围无处不在。

作为世界著名的雨洪型泥石流区,东川素有“泥石流天然博物馆”之称。对此,东川人化腐朽为神奇,变废为宝,变害为利,利用泥石流涵盖山地、流沙、沼泽、戈壁等地貌特色办起了国际汽车越野赛,从2004年至今,已连续举办了11届。越野赛带动了东川的旅游业。在东川人的眼中,赛车卷起的漫天尘土是美丽的,马达的巨大轰鸣声也是悦耳的。这项吸引着年轻游客的赛事,给这个经济一度停滞的地方带来了活力和生机。

除了铜,让东川人骄傲的还有他们的红土地。红土地位于东川西南45公里处,方圆20多公里,梯田层层叠叠,赤红的泥土中,燕麦花、荞子花、洋芋花、油菜花、萝卜花交替开放,色彩缤纷,有人形容说,像上帝遗落在人间的调色板。从东川城驱车去红土地,大约两个多小时。山路蜿蜒起伏,时而上高山,倏忽下深谷,令人深深体验了何谓深切割高山峡谷地貌。只是那天太阳迷蒙,空气混沌,远眺红土地,像隔了一层雾,没能清晰地看到那由一块块绿色、白色、黄色、红色、紫色等色块组成的斑斓天地,实为憾事。

风吹细细香

从红土地回东川的夜里,下雨了。来到东川,当地人就说,来得不巧,接下来的几天都下雨。雨果然来了。我没想到的是,这场雨如此神奇,它彻底改变了东川的外貌,改变了东川的气味,随之也改变了我对东川的印象。

清晨,冒着淅沥秋雨,我们去东川区干热河谷农业示范区参观。眼前的景色,让我突然又有了舞台布景置换的感觉,不同的是,这次是把印象中的云南置换回来了。虽然此前已经在东川的路上奔波了一天多,但直到此时此刻,我才好像第一次发现原来东川的路边有着不少的树木花草,因为大多数此前没有见过,也不认识,因此在我眼里,一律有着奇花异木的独特美丽。山似乎也不那么荒凉了,山头、山腰飘着柔纱似的轻雾,那一蓬蓬巨大的剑麻在雨水的滋润下,好像也不那么桀骜不驯了。河谷里的红提葡萄园里有农人在劳作。空气中,混合着雨水的味道,花草的味道,树木的味道,葡萄老藤的味道。

原来这些花草,这些树木,都是存在的呀,只是此前,它们的枝干树叶花瓣都蒙上了一层厚厚的白泥灰,让人看不清模样。东川的灰尘和别处不同,因为混合了大量灰白色矿渣,更厚更黏。一夜的雨水,将蒙在花草枝叶上的灰尘都冲洗掉了,露出了它们原本洁净美丽的容颜。面对此情此景,倘若杜甫再世,一定会再次吟出他那著名的诗句“雨洗娟娟净,风吹细细香”。

作为植物迷和花卉控,遇见了这么多不认识的树木花草,自然要弄个明白。于是,逮着机会就追着当地人问。让我意外的是,大多数人竟然也不知道。后来,有当地人告诉我,10年前,东川唯一可见的就是山坡上零零落落、自生自长的剑麻。现在的这些树木都是后来栽种的,引进了许多适合在东川生长的树,有新银合欢、旱冬瓜、苦楝圣诞、台湾相思等,难怪他们也不认识。

去年《昆明日报》曾经报道东川区委的负责人在植树现场说的一段话:“该种的树一棵都不能少,无论是在城区的大街小巷、房前屋后,还是在荒山荒坡上,只要是能种树的地方,都要种上树!”现在,种树已经成了东川每个人的心头大事。每逢雨季来临前夕,东川的植树人就背着树苗行走在山间。在东川这样较陡的山梁和支离破碎的沟坡植树,难度很大,为了提高存活率,植树人要挖一种特殊的树塘,上口大,下口小,像漏斗底,呈品字形排列,形如鱼鳞。植树人要把树苗放进树坑,就一定要跪在地上。一个植树人说:“在东川,每种下一棵树,都等于要给树苗磕个头。”

给树苗磕头,说得真好啊!正因为有对修复家园的急迫之心,有对自然万物的敬畏之情,东川,正紧锣密鼓地重整山河,且已散枝发叶,开花结果。

有诗曰“过雨荷花满院香”,此时此刻此景,恰是“过雨东川满谷香”,秋雨过后,果真是满山满谷的清香!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在线投稿 | 手机触屏版
主办单位:中国妇女报社 版权所有:中国妇女报网 2014 COPYRIGHT
备案号:京icp备050373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