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杨朝清
关于物价听证会,湖北省拟立法规定,参与听证的人员包括自愿报名的消费者、经营者,以及随机抽取的专家库的专家,聘请的国家机关、社会组织有关代表。听证会上的消费者代表占比不低于50%。(11月24日《楚天都市报》)
在理想图景里,物价听证会涉及老百姓的切身利益,参与者应该人数众多。然而,现实情况是,一些物价听证会参与的人却很少。参与者寥寥,折射价格听证会公信力下降的坚硬现实。
除了公信力缺失之外,缺乏公共事务参与热情,也是价格听证会遇冷的重要原因。价格听证会在本质上是一种公共事务,难免会陷入“一个和尚挑水吃,两个和尚抬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吃”的“搭便车困境”——收益由全体社会成员共享,成本和风险却由个体支付,在成本和效益的比较与权衡下,许多人就会选择袖手旁观这种最为保险的策略。
人人都想坐享其成,却不愿意维持付出时间、人力、金钱等成本,导致物价听证会缺乏足够的公众参与。围绕着物价听证会,形成了一种恶性循环:有些物价听证会流于形式,让公众缺乏参与的热情;而公众参与热情不高,又让有些物价听证会有了“自说自话”甚至暗箱操作的空间。
“消费者代表过半”显然有助于提升物价听证会的公信力和“民意”基础,减少“暗箱操作”的生存空间,从而让公共政策更有“准头”。在社会转型期和矛盾凸显期,激发社会活力,扩大公众参与,推动民众与政府在良性互动中分担责任,实现“单向管理”到“合作共治”的转变,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一个重要路径。只有用实实在在的行动呵护公众参与热情,创造公众参与条件,理顺公众参与机制,培养公众参与能力,才能让更多老百姓参与到公共事务当中去。
在公众权利意识不断增强的当下,物价听证会不能停留在“有没有”,而是要追求“好不好”。一方面,多一些“真心实意”,通过“消费者代表过半”等切实的举措来提升物价听证会的公信力;另一方面,公众也要克服“搭便车困境”,以更加积极、主动的姿态参与公共事务。只有公共部门和民众形成良性互动的格局,物价听证会才会实现不同利益群体的利益协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