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孩子们生活在高压力的环境中,他们的个性、兴趣都被书本、课外补习班给压抑了,他们渴望知道自己是谁,自己和这个社会有什么关系,渴望把个人的价值和社会的需要相统一,因而在这个相统一的过程之中来实现他的人生价值。为此,帮助孩子发现自我、帮助孩子认识社会、积极寻找自己在社会中的位置,正是我们今天为人父母者需要关注孩子的精神成长的原因。
■ 中国妇女报记者 郝卫江
在如今,物质生活日益丰富,信息资讯日益过剩,价值观日益多元的时代中,我们该如何培养与教育下一代?在满足了孩子们对物质生活需求的基础上,如何更加关注他们的精神世界,让他们拥有一定的精神追求和精神特质?
11月12日,在中国教育学会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在深圳主办的“教育的未来——关注孩子的精神成长”2015年教育论坛上,《知心姐姐》杂志和知心姐姐教育服务中心发布了《中国孩子精神成长的需求调查》,从孩子们自己的视角,对上述问题做出了很好的回答。
调查历时两个多月,涉及北京、上海、武汉、哈尔滨、深圳等9个城市的中小学生,共回收5215份有效问卷,近百名中小学生接受了调查人员的采访。
面对家庭:
渴望父母足够的倾听和认同
在家庭教育方面,父母应该做出哪些改变?
调查显示:26.2%的孩子希望父母“不和别人做比较,关注我的进步,给我更多鼓励”;23.8%的孩子希望“当我不想做某件事时,父母不会强迫我去做”;18.1%的孩子希望“当我们想法不一致时,父母可以多听听我是怎么说的”;10.31%的孩子希望父母、家人“多学一些教育方法,不要总是简单粗暴地对待我”;只有2.1%的孩子表示“希望多给一些零花钱,多买自己想要的东西”。
可见,在孩子的眼里,比起物质的满足,他们更加期待父母给予精神层面的尊重和关爱,给予他们更多的表达空间。对孩子们来说,父母的倾听才是真正的爱。
调查还表明:在家庭中,当自己和父母想法不一致时,50.7%的孩子会选择坚持“表达自己的想法,并且期待父母能听到”;30.4%的孩子会选择坚持“表达自己的想法,并努力说服父母认同”。
调查让更多读者看到,如今不少父母与孩子的交流已不再局限于生活需要和学习成绩,这说明一些父母正在尝试着走进孩子的精神世界;与此同时,孩子们的回答也展现了他们自己在精神方面的渴望。
面对学校:
渴望获得友谊和学会做人
面对“你期待从学校生活中收获什么”这样的问题,37.3%的孩子回答渴望获得友谊;28.7%的孩子回答渴望获得知识;20.4%的孩子回答渴望掌握技能,发展兴趣爱好;只有13.6%的孩子回答渴望把学习搞好。
显然,当父母、老师还在渴望如何能够让孩子对知识保持一贯的孜孜以求之时,在孩子们的眼中,童年的小伙伴才是他们精神成长之路的同行者,学校才是他们收获同伴友谊的重要场所。因为在与同伴交往的过程中,他们可以逐渐学会如何与他人相处,获得认同感和自信心。
因为,在回答目前学校生活能够给你带来的最大影响是什么时,调查发现,24.7%的孩子表示学会了“如何做人做事”;24.5%的孩子希望自己变得“更有想法”;22.7%的孩子感觉得到“情感的支持”;21.8%的孩子“发现了自己的优势,变得更自信”;只有6.3%的孩子认为自己“除了学习知识以外,没有其他收获”。
面对社会:
渴望拥有参与体验和实践机会
面对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很多父母担忧孩子会受到不良社会现象的侵扰和伤害,不希望他们的精神世界被污染。当我们大人想要为他们挡住眼睛、捂住耳朵的时候,孩子们又在想些什么呢?
看到新闻中“虐待小动物”“老人摔倒了,没有人搀扶”“同伴之间的暴力事件”等社会新闻,你会有什么反应?
48.3%的孩子表示“想知道为什么会发生这种事,想了解背后的原因”;只有4.3%的孩子表示“这些事与我无关”。
在问到“对于社会事件或社会人物,你更倾向于相信哪一方”时,34.9%的孩子表示更倾向于认同“从自己的社会实践与体验中获得的想法”;30.9的孩子表示更认同“家庭和父母”的想法;只有5.4%的孩子愿意相信“网络”;3.5%的孩子则倾向于认同“娱乐节目或偶像的观点”。
面对社会、面对世界,很多孩子已经不再满足于成年人为他们准备的标准答案,他们渴望着通过真实的实践和体验,寻找属于自己的答案。
孩子们的回答,无不在提醒我们这些为人父母者,孩子精神成长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学会处理自己与外部世界的关系。孩子们今天接受的所有教育,归根结底都是在为将来走入社会做准备。因此,他们需要了解社会,渴望着参与实践,而这一切开始的越早越好,而不是像我们大人所想的那样,等待他们大学毕业走上社会再说。
面对自我:
渴望成为生活和未来的主人
调查中,83%的孩子“希望有自己的想法,能为自己的生活和未来做主”;11.2%的孩子认为“长大就得独立,这是长大的标志”;只有3%的孩子认为“不需要有自己的想法,因为大人会帮我安排好”;2.8%的孩子认为“什么都自己想好累,过一天算一天呗”。
孩子们的回答正在告诉我们:他们渴望独立地思考,挑战新事物,希望在对未知的探索中发现新的自我。
显然,孩子的精神世界从弱小到强大,从单调到丰富,需要来自家庭、学校的各种养分,并且需要足够的时间和空间,但最终起决定性作用的还是孩子自身对精神成长的渴望。
在对“你最希望自己成为哪种人”的调查中,35.1%的孩子渴望成为“充满勇气,敢于不断挑战、创造新事物”的人;31.7%的孩子希望成为“有优异的能力,能够对社会发展有贡献”的人;13.6%的孩子希望“有独特的思想,具有自己独到的见解”。
看来,当更多的父母、家长都在为孩子提供各种解答困惑的答案和方法,但孩子们更看重的是,自己的想法得到了验证,并且获得了别人的尊重和认同。对于孩子来说,他们真正在意的或许并非答案本身,而是独立思考的探索过程和收获。
亦如论坛主办方之一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社长李学谦所指,“现在的孩子们生活在高压力的环境中,他们的个性、兴趣都被书本、课外补习班给压抑了,他们渴望知道自己是谁,自己和这个社会、这个国家有什么关系,渴望把个人的价值和社会的需要相统一,因而在这个相统一的过程之中来实现他的人生价值。为此,帮助孩子发现自我、完善自我、向上、向善、帮助孩子认识社会、了解社会、积极寻找自己在社会中的位置,开拓积极有价值的人生是一项十分重要而紧迫的工作,这正是我们今天为人父母者需要关注孩子的精神成长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