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妇女报记者 党柏峰
“一个诗人,应当把所有的东西,甚至包括不幸,视为对他的馈赠。”作为陕西文化界名人,陈若星有着难以名状的人生艰辛,但她爱用中年失明的作家博尔赫斯这句话,来表达当下的心境与态度。
第五届全国孝老敬亲道德模范当选者陈若星的经历,曾让无数人动容。
患有严重阿尔茨海默症的母亲,已不认识女儿陈若星,总将女儿当成母亲。
“妈,妈!”清晨四五点钟,陈若星总在母亲的呼唤声中起身。来到床前,第一件事情,是换下前一晚母亲尿湿的床单被罩,用洗衣粉和消毒水清洗;晾晒母亲尿湿的被褥。然后,端来热水给母亲擦澡,扑上爽身粉以防褥疮,为母亲换上整洁的衣服。一切收拾利索后,才开始张罗早饭。
“其实现在只是伺候我妈,已经简单多了。那时还要照料我爸,每天早上还要给老爸换尿袋,翻身、擦洗、拍打、按摩,不管冬天夏天,干完都是一身汗。”陈若星说。
不久前,91岁的父亲安然辞世。一位身上插着膀胱造瘘管的植物人,能够活到91岁,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17年前,陈若星的父亲因病瘫痪,大小便失禁,只能吃流食;后来又丧失了语言和表达能力。
去过陈若星家的人都说,陈若星家像个药店,而陈若星就像个医生。每天冲洗膀胱造瘘管,每周换管,父亲颌面脱臼后的复位,清理褥垫,换尿垫,以及为躺在床上的父亲理发、剃须、洗头、洗澡,陈若星做起来,俨然一位经验丰富的专业护理师。
陈若星也曾经打算,将家政服务员请到家里,同自己一起照顾父母,可多少次都是待不了两三天就离开了,受不了照顾两位失能老人的没日没夜的操劳。
“生病的是自己的父母,你却指望别人照顾,确实不太现实。这时候就是需要当女儿的付出了。”从此,陈若星打消了请人照顾的念头,开始一心一意凭自己让父母保持良好的生活质量。
在艰辛中扛起一个家的陈若星,却被病魔找上。2008年,她被确诊为乳腺癌,并开始住院治疗。正在接受化疗的陈若星,却得知父母亲此时也被送入重症监护室,两张病危通知书被陆续递到陈若星手中。
那时,西安交大二附院同时住进了他们一家三口,两个病危,一个癌症。化疗完成后,陈若星顾不上自己止不住的呕吐及深入骨髓的剧痛,在楼上楼下步履蹒跚、晃晃悠悠地奔忙着,咨询医生,联系护工,为父母端馄饨、送稀饭、喂水果、换床垫……在她的精心照料下,父母病情缓解,脱离危险,先后出院,而她又留在医院里继续着自己的化疗。
她的故事,宛若韩国电影《世界上最美丽的离别》,唯一不同的是,这位女主人公有一个不争气的丈夫,而陈若星则是孤身一人。她尤为喜爱这部影片,是其中对于那位阿尔茨海默症老人入木三分的表现,使自己仿佛找到了理解倾诉的对象。
一个作家,应当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孝行,让陈若星无法去“行万里路”,唯有“读万卷书”。只要有一点点时间,她就会去读书和写作。就是这种插空式的写作,居然累积了300余万字。
著名作家陈忠实说:“陈若星的审美倾向和精神坚守,不移不易,可见其清醒和冷静,还有操守,非此都难以10年里愈加坚定的精神守护,尤其是在恶俗泛滥的时代里。”
“我们不应为一片叶子的凋零惋惜,而要用热情去歌颂它给这个秋天所带来的静美。”陈若星喜欢这句话,如她的人生态度——笑对人生,担责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