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妈妈,您好!
我爱人长年在外,四处辗转。我辞了工作,专职管儿子。儿子上初三了,近期的月考,学习成绩直线下滑,从班级20名退步到40名,问他原因,他什么都不说;打他,他用愤怒的目光瞪着我,从不求饶。眼看就要期中考试了,我心里十分着急,对他好言相劝,他却无动于衷。就在前两天,我忽然发现他偷拿我的手机在看不好的视频,可把我气坏了,抓住他就暴打一顿,而他一摔门,扬长而去。儿子为什么如此难教育?我该怎么办?
陕西咸阳 严女士
严女士,您好!
我给您三点建议,试试看。
一是用“家规”,约束孩子的言行。常言道,国有国法,家有家规。要教育好孩子,家庭应该有一个“家规”。比如,孩子哪些事做得好,就当表扬鼓励;哪些事做错了,就当批评惩罚。让孩子从小对这些“家规”了如指掌,自觉遵守。“家规”可以是成条成文的,也可以是约定俗成、家庭成员人人遵守的。从儿子的表现看,的确有些没有教养。究其原因,肯定与没有“家规”有关。因此,现在必须补上这一课,毕竟孩子的人生之路还很漫长。
二下手不能重,但要打得有效果。有一个父亲,他从老师那里得知,上小学四年级的儿子撒谎,而且撒得天衣无缝。按照他家的“家规”,撒谎就要打屁股。父亲回到家后,先和儿子心平气和地交谈,然后执行“家规”。父亲只打了两下,下手不重,儿子却泪如雨下。当执行完“家规”,儿子得到父亲允许转身要走时,父亲又打了他一下,此时的儿子怒目圆睁。父亲主动说:“对不起,儿子,我撒谎了!只想让你体验一下受骗的感觉。”从此,儿子再也没有撒过谎。这个故事中,父亲先后打了儿子两次。第一次“打”是执行“家规”,下手不重,儿子却泪如雨下。说明父亲打儿子,并不是让他受皮肉之苦,而是让儿子真正知错,从而流出悔恨之泪。第二次“打”是让儿子亲身体验被骗的感觉,强化他改错的决心。如此之“打”,有何不可?
三是不打他,不等于不教育他。爱孩子,就要和孩子一起成长。面对初三的儿子,如果父母还是沿用小时候对儿子那种简单粗暴的教育方式,儿子心里必定不服气,难以接受,便顺理成章地表现为:你问他——他不说,你打他——不求饶,你暴打——他出走的无奈局面。因此,真诚希望当代父母亲一定要加强自身学习,提高自我素养及育儿水平,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既耐心,又理性,让儿女从心里亲近你、信任你、崇拜你、爱戴你,从而愿意听你的话。这样的教育,比“打”更能奏效。请记住:好孩子不是“打”出来的。 呼秀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