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妇女报数字报纸

2015年11月12星期四
国内统一刊号:CN11-0003

中国妇女报女报视点 “守贞”别总拿女大学生说事儿 大众产品更离不开大师级工匠的支撑 冬季难题 “寒门仍可出贵子”不能只是教育的坚守 “滴滴医生”是对传统医疗模式的补充 “自由职业者最幸福”传递怎样的讯息

按日期检索

12 2013
上个月
下个月

中国妇女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我给版面打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本版得分:0.0参与评分人数:0

新闻排行榜
版权声明
《中国妇女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中国妇女报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中国妇女报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妇女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中国妇女报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正在加载广告……
放大 缩小 默认

“守贞”别总拿女大学生说事儿

据报道,西安某高校开设了一门“青春无悔课”,要求女生填写承诺卡,并宣誓拒绝婚前性行为,婚后拒绝婚外性行为。此消息一出,即刻爆红网络,“守贞”话题再度横空出世,搅起舆论一片哗然。众人纷纷质问:“守贞”,为何总是针对女性?

这种单单指向女人的性道德,把女性当做占有物,必须“原装”以保证家族血脉延续的纯正,故而“居美妇人譬如蓄奇宝”,其背后是性别歧视的阴影。

性别公正是高等学府应有的坚守,如此育人理念培养出来的学生才能青春无悔。

□ 佟吉清

所谓“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随着社会宽容度的增加,人们不再谈“性”色变,自动计生用品发放柜机都已走进了高校,演艺明星“奉子成婚”似乎也见怪不怪,在孔子看来和食物一样必不可少的性,扯掉了羞羞答答的面纱,被大大方方地摆上了台面。恰在此时,“守贞”又卷土重来,放开约束力和执行力暂且不论,一股刺鼻的腐败气息先就让人掩鼻,不合时宜又耐人寻味。

“贞洁”曾是判断女性价值的重要标准,“失贞”的女人会被归类为不干净的被唾弃的对象,相反,那些处女情结深重的男性,头脑中不时闪动妻妾成群的幻想。这种单单指向女人的性道德,把女性当做占有物,必须“原装”以保证家族血脉延续的纯正,故而“居美妇人譬如蓄奇宝”,其背后是性别歧视的阴影。

为了驱散男权社会的沉渣残物,鲁迅将“饿死事小,失节事大”的贞洁观批驳得体无完肤。胡适用犀利的笔触指出,贞操是男女相待的一种态度,乃是双方交互的道德,不是偏于女子一方面的。由这个前提,便生出几条引申的意见:男子对于女子,丈夫对于妻子,也应有贞操的态度;男子做不贞操的行为,如嫖妓娶妾之类,社会上应该用对待不贞妇女的态度来对待他;妇女对于无贞操的丈夫,没有守贞操的责任……

时移世易,新文化运动主将们说过的话依然适用,西安这所高校要求女生填写承诺卡,就是明证。

尽管来自社会学家的调研结果,以及相关机构的统计数据,都不约而同地显示,男大学生对婚前性行为的接受度高于女生,后者更趋保守,学校却只要求女大学生“守住最后一道防线”,瞄错了靶子。在象牙塔里苦读的女孩子,不仅要对自己负责,还要向配偶和子女承诺,永远做个贞烈的“好女人”,如果遇到性暴力来袭,是不是也要冒死反抗?在苛责女性为某个男人守身如玉的同时,男性则以吹嘘自己“征服”过多少女人,来显示男子气概,谈论性经验成为一种炫耀的资本。怎么不要求男生“守贞”呢?就像一位网易网友点评的那样,这是对女性的污辱。

近些年,高校类似的奇葩规定还真不是孤例。有学校明令禁止女生穿短裙短裤套黑丝袜,有大学女子学院要求女生集体发贞操誓言,更有研究生公开炫耀处女鉴定证书。有大学新生进校后,拿到手的《宿舍管理条例》中就有一条“雷人”的规定:学生宿舍中不允许用布帘将床围起来,违者处以20~50元罚款,并视其情节给予警告以上处分……这些细致入微的严防死守提醒我们,在新文化运动过去一百年后的今天,贞节牌坊仍阴森森耸立在某些人的脑海深处。

如果说倡导婚前“守贞”,旨在让大学生在性行为上注意安全,更加谨慎,出发点不乏善意。面对大学生对婚前性行为态度逐渐开放,法定婚龄与青春期的间隔较长等现实,逃避不是办法。刚又曝出“女大学生火车上产子 直至临盆才知怀孕”的消息令人揪心,对此不能讳疾忌医。大学除了传授专业知识外,也有义务引导学生正确地认识性,负责任地对待性,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正确的婚恋观,告诉热恋中的女大学生学会保护自己,呼吁两性共同对感情和婚姻负责,帮助他们摆渡到幸福生活的港口。

对于西安某高校的这项措施,有女生表态称“没有人有权站在道德制高点对我们的尊严进行践踏”。的确,性规训和性道德,不能因性别的差异持双重标准。性别公正是高等学府应有的坚守,如此育人理念培养出来的学生才能青春无悔。捆绑着旧道德的枷锁前行,何时才能走进世界一流大学的行列,是个难以打开的问号。

若要“守贞”,男性为何不承诺

“贞洁”不关乎“贞”,也不关乎“洁”,而是关乎人的尊严、身体自主性受到侵犯,是可忍孰不可忍?真要倡导“守贞”,教育男性才是大有可为。

□ 舟子

据报道,记者随机采访了几位该校女生,有人表示:“非常不开心,觉得学校管得太严。”也有学子表示:“理解学校为学生好的做法,但这样显得学校非常out。”还有部分学子表示赞同学校的做法。

该校一位相关负责的辅导员老师表示,学校的出发点是本着为学生着想的目的,学校的做法引起了学子及社会热议是始料不及的。希望学生们及社会能够理解。

这所高校是不乏社会责任感的,也是对学生高度负责的,不然只需“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教圣贤书”就够了,管那么多“闲事”干嘛?徒惹热议,还被吐槽被拍砖。不过初心固然可贵,关键还得看效果——好的出发点未必就能保证收获好效果。“拒绝婚前性行为,婚后拒绝婚外性行为”不是一个全新话题,也难以有唯一的解答。数年前,我就看到有读者问一位媒体主编:怎样理解贞操?新时期还要不要贞操?主编在其博客中答曰:“我的观点是,任何时候我们都反对滥爱,乱爱,提倡对爱情的忠诚,对婚姻的责任,但这是对男女双方的要求。”当时,有网友留言说这“必须从女性开始做起,具体的道理你们应该懂的。”

这所谓的“具体的道理”,我到现在才明白,是指女性在这方面负有优先责任。明白之后却不能认同——这一说法与一直以来的“饿死事小,失节事大”的思维观念一脉相承,都是单方面强调“守贞”对于女性的重要甚至是严苛意义,这意义里不乏被过度赋予的社会意义。其中的“过度”造成了很多人间悲剧,悲剧的主要受害人是女性,但有时也不乏男性及其家人。但既然是社会意义就会有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变迁的时候,现在,守贞的“重要”意义已经弱化,有人认为身体是自己的,自己有权支配。但不管人们愿意认同怎样的观点,也不管如何世易时移,“对爱情的忠诚,对婚姻的责任,这是对男女双方的要求”这一“主编说法”还是成立的,而且已经更加被广泛认同,因为性别平等的观念更加深入人心了。

如果“守贞”能让青春无悔,我倒觉得,要求男生填写承诺卡,并宣誓拒绝婚前性行为,婚后拒绝婚外性行为,其效果会更好。因为“守贞”是双方的事,有时“守”敌不过“攻”。所以,如果要提倡“守贞”的话,由男生作为承诺主体,其实际效果会更好,对于传统观念的冲击波也会更加大。不过,奇怪的是,为何每到此类问题上,我们看到的被倡导对象往往是仅限女性呢?有人一说起所谓的“世风日下”就会想当然归罪于女性的所谓道德滑坡,所以,由女性从“我”做起、率先垂范以恢复“贞洁”之风便似乎顺理成章。但女性真是“世风日下”的始作俑者吗?稍微想想,答案就是:否。原因也简单:现在依然是父系社会,男性拥有的各种资源和权利都优于女性,他们依然是社会风气的主导,在与“性”相关的事上也不例外。所以,真要倡导“守贞”,教育男性才是大有可为,女性的可作为空间其实有限。

除了同意前述主编“守贞”要男女平等的观点外,我还能确定的是:“贞洁”不关乎“贞”,也不关乎“洁”,而是关乎人的尊严、身体自主性受到侵犯,是可忍孰不可忍?所以,暴力、单方的“性”要被绳之以刑罚;那么,两情相悦的呢?关于这点,我要说,所谓的“无痛人流”广告是在误导年轻消费者,因为医学专家指出:“无痛”亦有“痛”——同样损伤身体。除了对身体的损伤外,性对心理、对双方社会关系的影响等也是需要当事人慎重考虑的。当这些可能或“后果”都想清楚后,那剩下的就是当事人的选择了,毕竟大学生也是成年人了。而学校要做和能做的也只能是让他们“真的”明白这些事实和道理,毕竟学校并不真的是“象牙塔”,尤其是在今天这个信息时代,社会大环境中关于性的信息唾手可得而又良莠不齐。

“婚前守贞,幸福一生”,世事也许没有这么简单和理想。但不管怎样,学校对于“青春无悔”的课堂教育,也算是为年轻人未来的幸福尽到了一份心力和义务。不过,要求填写承诺卡就算了吧,话说“法无禁止即可为”,把该由个体自主决定的事情还给个体吧。不然,即使填写了承诺卡也是枉然,而只要求女生来承诺就更是显失公平了。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在线投稿 | 手机触屏版
主办单位:中国妇女报社 版权所有:中国妇女报网 2014 COPYRIGHT
备案号:京icp备050373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