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妇女报数字报纸

2015年11月12星期四
国内统一刊号:CN11-0003

中国妇女报家教周刊 成长 怎样“放养”让子女不受伤? 孩子心理是否健康爸妈是关键 南京:亲子陪伴计入体育成绩 我为何要教孩子“吵架”

按日期检索

12 2013
上个月
下个月

中国妇女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我给版面打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本版得分:0.0参与评分人数:0

新闻排行榜
版权声明
《中国妇女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中国妇女报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中国妇女报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妇女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中国妇女报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正在加载广告……
放大 缩小 默认

孩子心理是否健康爸妈是关键

在避免和预防孩子心理问题方面,非常需要家校合作,甚至家庭教育要走在学校的前面。孩子从出生到上学更多是与家人在一起,父母能否给孩子一个幸福快乐的童年,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孩子以后是否具有安全感,能否积极乐观面对学习和生活。所以,父母要了解每个阶段的孩子的心理特点及心理需要。

■ 孙云晓

近期,教育部网站公布了《中小学心理辅导室建设指南》,进一步明确了中小学心理辅导室的管理规定。

该《指南》不仅再次细化了学校心理辅导室的管理规则,比如开放时间、人员配备、经费投入、成长记录、辅导伦理、危机干预等多个方面内容,还规定了老师的“辅导伦理”:在辅导过程中要严格遵循保密原则,保护学生隐私,禁止强迫学生接受心理测试,禁止给学生贴上“心理疾病”标签,禁止使用任何可能损害学生身心健康的仪器设备等。

教育部为什么这么重视中小学生的心理辅导室建设?或许是因为中国中小学生面临着越来越多的心理问题,引起了各方的注意。

2010年,中国儿童中心发布一份题为《中国儿童的生存与发展:数据与分析》的报告显示:我国17岁以下的少年儿童中,至少有3000万人受到各种情绪障碍和行为问题的困扰。5.2%的儿童存在明显的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等心理健康问题。

学校心理辅导室的建立,配置相关的专业老师,的确可以为一些有心理问题的孩子提供一个可以答疑解惑的空间,为学生提供心理危机干预的安全防线,这是非常有必要的。

然而,在避免和预防孩子心理问题方面,非常需要家校合作,甚至家庭教育要走在学校的前面。孩子从出生到上学这段时间更多是与家人在一起,父母能否给孩子一个幸福快乐的童年,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孩子以后是否具有安全感,能否积极乐观面对学习和生活。所以,父母要了解每个阶段的孩子的心理特点及心理需要。

对于0至2岁的孩子而言,重要的是和父母建立安全的依恋关系,对父母产生信任感,对自己拥有自主性。这个时期的孩子需要更多的父母肌肤上的抚慰和接触,哭闹时需要父母及时的回应。有些经济条件好的父母聘请保姆来照看孩子,自己撒手不管,这就容易对孩子造成心理上的伤害:孩子是把熟悉的养育者作为“安全基地”来探索周围环境的,当父母疏离时,孩子就会与保姆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当有一天保姆离开时,就意味着亲子交流的中断,孩子会出现悲伤和愤怒的负面情绪。有些家庭甚至三天两头换保姆,这对孩子的伤害更大,孩子每天都处于面对陌生人的焦虑,很难形成安全依恋,从而缺乏安全感。所以,父母要尽量多给孩子陪伴和互动,形成良好的亲子依恋。

从孩子蹒跚学步起,就开始形成自我意识的情感,如内疚、羞愧、尴尬、嫉妒和自豪等等。此时父母就需要引导孩子进行情绪的自我调节,比如当孩子哭泣时,父母可以通过做鬼脸或给孩子展示有趣的事,这种转移注意力的方式,让孩子变得开心;当孩子情绪低落时,父母也可以通过举高或抱在怀里晃动等,让孩子觉得刺激和兴奋从而情绪高涨起来。通过父母的积极培养,2岁左右孩子就会具有一定的情绪自我调节能力了。

从2岁到6岁,幼儿开始着重发展自我概念和自尊,父母与孩子是否能够很好地共情,能否保护孩子的主动性和自尊很重要。随着理解能力和主动性增强,孩子开始掌握更多情绪自我调节的方法,与此同时,他的行为也开始变得更为复杂。比如两岁的孩子自我意识很强,但同理心还不足,还不知道替别人思考,就会出现不肯分享,喜欢争夺等行为,这其实是孩子年龄特点所致,父母不要过多地斥责,否则很容易伤害孩子的自尊。

在孩子的情绪处理能力方面,父母的榜样作用对孩子影响很大,也就是说父母是在孩子面前温和冷静,还是脾气暴躁,情绪不安,都会影响孩子对消极情绪的处理能力,因为孩子无时无刻不在对父母感受和观察,并且做出分析判断和模仿。

所以,父母在孩子上学之前,要给孩子一个温暖安静的成长环境,做一个理智慈爱的父母,这对孩子的心理健康非常重要。

(作者系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研究员、家庭教育首席专家)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在线投稿 | 手机触屏版
主办单位:中国妇女报社 版权所有:中国妇女报网 2014 COPYRIGHT
备案号:京icp备050373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