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妇女报记者 陈若葵
随着中小学生就近入学等教育改革措施的出台与实施,一些家长逐渐对孩子放手了:不报班,不过多地管束,让孩子自己选择;顺应孩子的天性,让他回归到自然的成长环境中,给予尽可能多的自由,只要他快乐就好……甚至不乏父母认为,“圈养”的孩子有可能变成“温室里的花朵”;而“放养”的孩子才会长成“参天大树”。
这种说法听起来似乎很美。但是,不同的声音也随之出现,“放养”被一部分人认为是“大撒把”,是对孩子不负责任的表现。那么,怎样“放养”?如何在“圈”与“放”之间找到平衡,使孩子健康地成长,将成为父母不得不面对的问题。
对“放养”的理解不同
对于“放养”,一些年轻家长很乐意接受“放手让孩子尽管玩”的观念。“80后”家长王女士的儿子从3岁左右起,每逢双休日或是节假日孩子早上醒了就自己玩,而他们夫妻俩睡懒觉能睡到十点。如今,孩子已经读小学二年级了,依然如此,如果孩子饿了,就自己到冰箱里找吃的。
王女士直言:“我小时候学琴、学画、学跳舞,上学后又学奥数和英语,童年过得太辛苦了。我不想再让儿子过那样的生活,不给他过多的约束,让他自然地成长,随心所欲。况且,欧美的孩子童年都在玩,与大自然亲密接触,这才能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王女士认为,小学的课程相对简单,她打算在儿子初中以前让他尽情玩,童年不玩以后就没机会玩了。
与王女士不同,家长于女士认为,让孩子开阔眼界,锻炼独立能力都是应该的,但要有安全保障。对于“放养”,她表示父母要考虑孩子的年龄,比如,小学生年龄小,自控力差,家长管得多一些才稳妥;而等到孩子读中学,年龄大一些,懂的道理多一些、也比较明晰是非观念了,有了一定的学习自觉性,则可以多一点“放养”锻炼。
由于儿子、儿媳平时经常加班、出差,退休的高先生夫妇承担起照看孙子的任务。老两口看到小区的孩子们大多在上早教班,毫不犹豫地也带着1岁半的孙子加入其中,高额的学费当然也是高先生出的。但是,他们花钱受累,儿媳妇不但不领情,还表示了不满:“这么小的孩子能学到什么,而且学了也没什么用,不如在家玩玩具、到公园看看花草动物,能锻炼孩子的动手能力,开阔视野。”高先生不以为然:“小两口爱说什么就说什么,我就是要以自己的方式养孙子,‘放养’,弄不好就会‘放羊’。”
绝对放手有一定弊端
从孩子的成长来看,父母的绝对放手,在一定程度上会给孩子带来伤害。
反思自己对儿子的教育,全职妈妈齐女士至今感到后悔。她告诉中国妇女报记者:“儿子读初三时,有明显的厌学情绪,甚至有几次提出不想去上学了。以他的中考成绩,在北京很难升入一所比较好的高中学习。最后只得上了一所私立的国际学校,准备明年到美国留学,先读社区大学,然后再转入其他的大学。回顾儿子的成长经历,我觉得一直以来对他太放任了,以至于儿子没能养成好的学习习惯。对他的未来,我内心很渺茫,只能是走一步看一步了。”
齐女士介绍,儿子小时候学过围棋、小提琴、小号、画画、滑冰、乒乓球、网球、击剑,每一次,都是他自己提出来想学,齐女士才给报兴趣班或单独请辅导老师或教练的,可往往没学多久孩子就不想学了,齐女士不愿意强迫儿子,任由他改弦更张。
“现在想想,当初儿子学得太多太杂,往往是他一遇到困难就退缩,浅尝辄止,而我也太听之任之了,结果哪个都没学好。当时我还觉得自己这样做是给孩子自由、是尊重孩子的个性,其实是害了儿子。”齐女士后悔地说。
在绝对“放养”环境下长大的孩子,很容易散漫、任性,无视一些起码的纪律和规范。
钟女士和先生中年得女,对女儿佳佳自然宠爱有加,没有任何约束。佳佳很聪明,学东西也快,成绩还不错。但从上小学开始,任课老师大都对佳佳的上课接下茬、大声说话、伸懒腰、大声打哈欠等不拘小节的行为感到头疼。因为影响课堂秩序、因为不完成作业,佳佳经常受到批评,钟女士也偶尔会被老师约请。起初,她认为老师小题大做,用所谓的纪律限制孩子的个性;女儿不做作业,是因为老师留的重复性作业太多。所以,她每每象征性地批评几句,佳佳也是依然故我。
钟女士说,直到女儿上了初中,她才意识到自己“放养”孩子所带来的麻烦:十几岁的大姑娘了,既没礼貌、更不斯文,说话高门大嗓、做事不管不顾,简直是个女汉子。女儿在中学这个新的环境里,也会因为几乎找不到朋友而时常郁郁寡欢。
“放养”不等于放任
“放养”并不是不教养,也不是放任,不是给孩子绝对的自由,父母自己做甩手掌柜。未经过修剪的树木确实能施展出自己的个性,但终究长不成栋梁之材。家长要从孩子成长的角度考虑,根据孩子年龄和从事活动的不同,该管的管,不该管的放手,在“收”“放”之间还需坚持指导。
比如,在我们身边,有不少孩子最初有学特长的愿望,并非是被家长逼着学的。父母可以给孩子选择权,让他按照自己的意志去体验,但有必要提醒孩子,学习某个特长的过程是个艰难的过程,其间会碰到很多很多的困难,要为自己的选择负责任。
所以最好跟孩子做个约定:“既然打算学,无论发生什么事,都一定要坚持下去。使孩子从好奇、有一点兴趣,到真能潜下心来去学习、钻研,通过自己的努力战胜大大小小的挑战。”因为小孩子的控制力弱,容易转移注意力,容易放弃。
此时,需要来自父母的“他律”和适当的鼓励,帮孩子迈过一道道坎,引导孩子做事持之以恒。当孩子经历了这个过程,他就能学会耐心、勤奋,学会在遇到瓶颈的时候如何去鞭策、激励自己,逐渐养成自律、刻苦、执着、自信的品质,避免任性而为、“想一出是一出”。这些品质将使孩子一生受益。
“放养”孩子,不能放弃规矩,家长在给孩子自主成长空间、开阔眼界、培养独立精神的同时,要注意从小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使之懂礼貌、学会待人接物和与人交往的规则、学会自我控制;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毕竟,孩子日后会走向社会,要习得适应现实环境的能力。家长有义务让孩子明白,自由是相对的、是有一定限度的,有规矩的游戏才更好玩,有规矩的人才能获得更多的自由。
“放养”孩子如同放风筝,即便风筝飞得再高,它的线也要被放风筝的家长紧紧地牵着,主导着风筝的最终方向。“放养”的孩子,更需要家长不动声色地关心、指导、调教和保护,培养孩子用一颗自由宽广的心去体会和容纳丰富多彩的世界、去接触和学习各式各样的知识技能,给孩子插上腾飞的翅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