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妇女报记者 高峰
□ 卓声画
“有女莫嫁塘太村,塘太生活像火坑。一天三餐喝稀粥,缺衣缺钱伴一生。”昔日,一首村民自编的歌谣,直白地唱出了塘太村环境恶劣、生活艰辛。这个地处广西忻城县北更乡大石山区深处的小村庄,地无三尺平,贫困曾经是当地无奈的注脚。
然而25年前,身高不足1.5米的壮族姑娘蓝绍会却把劝告的歌谣抛诸脑后,她毅然嫁到了塘太村。
不甘贫困的蓝绍会自学技术,凭借着信用社发放的2000元贷款,种桑养蚕获得成功,成为村里少数“先富起来”的农民,并当选村妇代会主任。在蓝绍会的带领下,村里的姐妹们也开始行动起来,用好小额贷款,种桑养蚕、养猪养牛,日子过得日渐红火。
2005年9月,塘太村新建的“五保村”落成,就在村中8位孤寡老人高高兴兴搬来入住之时,村委会却一时找不到合适的人来照顾他们。正在大家犯难的时候,蓝绍会毫不犹豫地揽下了这件每月只有150元补助的“麻烦事”,为此,她丢下了家中年收入1.5万元的“挣钱活”。
“五保村”刚建立,设施不够完善,蓝绍会自己出资4000元购买了沙发、电视机等设备,还从家里拉来两车柴火给老人烧火取暖。“五保村”由于地势高,常常缺水,蓝绍会每天第一件事就是到100米外的地方挑水,一挑就得10担以上才能解决老人们的日常所需,直到后来建好蓄水池,通了自来水。
“五保村”的孤寡老人中,石玉新被确诊为胃癌晚期。为了更好地照顾她,蓝绍会住进了“五保村”,和石玉新老人同睡在一张床上。夜里,蓝绍会怕自己太累睡得太沉,还特意买了个闹钟叫醒自己,每隔两个小时便起来给老人喂水。有一天,老人被痰堵着了,看到老人难受,蓝绍会情急之下用嘴巴将老人嘴里的浓痰吸了出来,呼吸顺畅后的石玉新老人眼里充满了泪花,她用干瘦的双手抚摸着蓝绍会的脸说,“你真是我的亲闺女。”蓝绍会就这样守着老人,直到老人病故。
老人们的牙齿不好,为了确保饭菜细软、可口,蓝绍会做的每一顿饭都很讲究,为此也花费了很多时间。老人们是照顾好了,蓝绍会的一日三餐却从来没有按时吃过。
不仅老人照顾得好,村中40多名留守儿童同样得到蓝绍会悉心的照看。三年前,塘太村的文化综合楼里建起了“儿童家园”,蓝绍会又一次站了出来,担任“儿童家园”管理员,她和丈夫谭桂明主动当起这些留守儿童的“爱心妈妈”。每到周末,她就在“儿童家园”指导小朋友们学习打腰鼓、画画,带领他们开展各类活动,还帮他们做饭、缝补衣服。在蓝绍会家庭的带动下,村里的群众自发组成“爱心服务队”,利用各自所长为留守儿童开展各类兴趣培训。
近日,蓝绍会家庭获得全国孝老爱亲“最美家庭”殊荣。蓝绍会却谦虚地说,“我只是做了一点小事,没想到会有那么多的荣誉,我会一如既往地照顾和帮助有需要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