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妇女报数字报纸

2015年11月3星期二
国内统一刊号:CN11-0003

中国妇女报专题报道 “最美军嫂”故事

按日期检索

12 2013
上个月
下个月

中国妇女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我给版面打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本版得分:5.0参与评分人数:2

新闻排行榜
版权声明
《中国妇女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中国妇女报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中国妇女报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妇女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中国妇女报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正在加载广告……
放大 缩小 默认

“最美军嫂”故事

张莉君

“必须要像男人一样坚强,甚至比男人更刚强!”这是张莉君内心执着的信念。

2000年5月,爱人张景宝在执行战备飞行训练任务中突发脑溢血,牺牲在陆军航空兵学院飞行中队长的教学岗位上,年仅29岁,留下了患有先天性痉挛型脑瘫的年幼女儿。晴天霹雳、悲痛欲绝的张莉君坚强地站起来,作为山西师范大学的一名教师,张莉君一边坚守教学岗位,一边到处寻医问药。“女儿是我和景宝爱的结晶,虽然景宝走了,但我有责任呵护孩子健康快乐成长,这样九泉下的景宝才会放心。” 张莉君多少次泪醒暗夜,抚摸着怀里病弱的孩子,她鼓励自己,必须像男人一样坚强,甚至比男人更刚强!

张莉君除了教学,一有空就带着女儿一次次从山西往北京跑,但女儿的病情却一直没有起色。后来她听一个老中医说,推拿对缓解孩子病情有帮助,就恳请医生教她按摩手法。由于没有医学基础,很多动作学起来很费力。为了能有最佳效果,张莉君先在自己身上练指法、找感觉,然后再用稍微小一点的力,给女儿按摩,慢慢掌握火候。

15年风风雨雨,她一边任班主任在教学岗位上兢兢业业,一边在家帮助女儿进行康复治疗。奇迹发生了,女儿不仅能像正常人一样走路,还上了中学,成绩名列前茅,张莉君心里有种说不出的自豪。

张莉君常讲:“女儿最崇拜的是军人爸爸。虽说这样的康复要贯穿她的一生,但只要我还能动,我就会一直坚持下去!”

王莉莉

罹患老年痴呆的老公公直到最后时刻,已经无法认识其他家人、亲戚和朋友,却唯独能认出始终在病榻前尽孝的儿媳王莉莉。

丈夫张超英是八一电影制片厂故事片部二级摄影师,常年跟随剧组在外拍摄,根本照顾不了家庭。但双方父母年事已高,儿子出生后更是需要照顾,王莉莉思索再三,忍痛放弃自己酷爱且已小有成就的影视服装专业,倾力承担起照顾家庭老幼的责任。王莉莉的公公衣食住行不能自理,需要寸步不离的悉心照料。婆婆偏执于保健延寿,花尽毕生积蓄购买直销产品。王莉莉有时也耐心劝阻一下婆婆,但为了让老人开心,大多数时候都由着老人自得其乐。人们常说久病床前无孝子,公公一卧床就是七八年,王莉莉抛弃个人的一切爱好,全身心地守护在家里陪护老人,甚至很少与朋友外出逛街吃饭,大家都笑话她被雪藏起来了,一年半载也见不到人。公公痴呆后不认识其他任何人,但唯独认识这个在他眼中胜似女儿的儿媳。老人去世时,恰逢张超英在外地参加拍摄,加班加点赶进度。王莉莉明白,这个时候如果丈夫回来了,整个摄制组的工作都要受到影响。她耐心做通了婆婆和家人的思想工作,强忍悲痛没有告诉远在外地的丈夫,独自操持料理了老人的后事。事后当丈夫得知情况,虽埋怨没见老人最后一面,但还是理解妻子的一片苦心。厂里官兵和左邻右舍都为她的精神感动,每当提起王莉莉,都夸她是当之无愧的好媳妇、好军嫂。

刘 艳

十几年来,总后卫生部检验所所长张炯的妻子刘艳,这个从安徽宿州走出来的小军嫂,带着女儿,伺候公婆,既当贤内助,又做女强人,从建行普通信贷员,当上北京市分行营业部总经理;从建行“巾帼建功标兵”成为“全国劳动模范”、党的十八大代表,她开辟的“刘艳快线”一站式客户服务模式,打造了我国银行业一个最具竞争力的金融创新服务品牌。

刘艳还只是建行西四环分理处的一个负责人时,一次她到业务点301医院,看到愁容满面排着长队挂号、取药的人群,她心情很沉重,如何让老百姓顺利看病成了她的一个心结。经过研究,刘艳率先提出创建“银医一卡通”。2011年8月1日正式投入使用,群众的就医流程大大简化,以往打地铺、排长队的现象再也看不见了。刘艳自豪地说,这就算是一名军嫂向建军节献上的最好礼物吧。

“天下武功,唯快不破”,刘艳任建行北京分行营业部负责人后,“刘艳快线”应运而生,实现“私人订制”服务,24小时随时响应客户要求。“刘艳快线”也为军警服务建立了快车道,根据军队需求定制个性化产品,安排了大量自助取款机进军营,受到部队上下普遍赞誉。很多人不理解刘艳哪来这么多风风火火的劲头,刘艳很平静,“我只能说,我看到我的父母、我的先生都是这样工作的!为客户服务,得到他们的认可,真的很快乐!”

刘 丽

“只要能与丈夫的距离更近,哪怕远离父母和亲人,哪怕放弃自己的梦想,哪怕独自承受困难和孤寂,我也愿意如影随行,因为我是军人的妻。”这是刘丽——一位大漠戈壁年轻军嫂的深情告白。

2010年6月,刘丽从西南科技大学毕业,在厦门某知名服装公司做培训师工作,凭借个人的努力奋斗,她在短短2年间便从一名普通职员晋升为部门主管,薪酬达到城市中上水平,成了一名令人羡慕的都市白领,过着轻松优渥的小资生活。

在与总装某基地试验工程技术团干部雷素军相识后,刘丽深深地为雷素军从军报国的志向所打动,为他甘于牺牲奉献的军人情怀所吸引。为了让7年的爱情马拉松有个完美的结果,为了支持雷素军挚爱的军旅事业,她毅然决然地放弃自己的梦想和事业上拥有的一切,跟随丈夫来到新疆马兰这片荒凉的土地,扎根戈壁滩做起全职家庭主妇。从繁华都市到荒漠戈壁,从白领丽人到家庭主妇,环境虽然变了,但刘丽对丈夫的感情、对生活的热情依然滚烫。丈夫工作性质特殊,长年坚守场区一线。刘丽独自担起了家庭的重任,一边操持家务,一边读书学习,每年看书四五十本。刘丽说,全职太太只是为了让丈夫更安心干事业,但不能沦为一个只会干家务的主妇,必须不断学习充电,在学习中得到乐趣,也为今后可能的再创业做好准备。在刘丽的支持下,雷素军先后荣立三等功、被表彰为“总装军事训练先进个人”。刘丽用自己的付出和温情在大漠深处为丈夫撑起了一片晴空,让这个幸福小家成为生机勃勃的绿洲。

陈 玲

结婚17年,1000多封书信、10多本日记,见证了陈玲与丈夫海军南沙巡防区参谋长肖拥军的爱情历程。满满两抽屉荣誉证书,引起陈玲的深情感叹,“这是身为南沙军嫂一辈子的荣耀,也是对我的这份南沙情缘最高的褒奖。”

1997年,陈玲和爱人肖拥军通过书信相识。彼时,她是市报记者;他刚从军校毕业,分配到南沙。1998年5月两人成婚。结婚后,爱人长期驻守南沙,陈玲依然在家乡工作,两人相距千里之遥,远隔茫茫大海。长期分离的生活对他们的考验,不只是两地分居,不只是日思夜想,更有丈夫出海守礁日子的音信阻隔。

肖拥军每年至少有三个月的守礁期。过去,南沙的通信条件极差。陈玲的心总是随着出海的爱人悬在半空。为了不让妻子担心,每次出海前,肖拥军都会加班赶出20来封书信,写上编号,托礁下的战友每周给她寄一封。而为了让丈夫安心守礁,陈玲一边上班,一边独自带着女儿,一边坚持用鸿雁传书和爱人交流。她有一个始终坚持的原则,就是在信中从来都只报喜不报忧,写给丈夫的信都只是家庭的建设、孩子的成长,没有只言片语的困难。因为她感到,与守卫国土相比,家事再大也是小事,不能让丈夫有丝毫分心。南沙官兵说,我们之所以能更安心地守护在这孤独的岛礁,正是因为有这一个个“陈玲”们背后的大爱支持。

姚淑媛

“你把爱献给祖国的蓝天,我把爱献给你,值得!”姚淑媛因胸部肿瘤半年内两次手术、6次化疗,出院回家时,当丈夫王景彦把一枚枚军功章挂到她胸前,姚淑媛的泪水就像断了线的珠子。

2008年6月,姚淑媛突感胸部隐隐作痛,检查化验后,医生诊断癌细胞有恶化可能,建议立即手术。但姚淑媛担心病重的公婆没人照料,年幼的女儿无人看管,丈夫还在外执行任务。她默默地把化验单压在柜子最底层,隐瞒病情,决定等丈夫凯旋后再手术。然而,丈夫回来后又要执行新任务,姚淑媛怎么也张不开口。肿块越来越大,疼痛难忍,她善意的谎言终于被识破。部队领导要求景彦留在病床前照顾妻子。那是一段痛并快乐的日子。虽然病痛折磨,可丈夫终于时刻陪伴左右。有时,姚淑媛甚至痴想:自己的病慢点儿好吧,好让景彦能有多一点时间陪在身旁。但很快,姚淑媛就又会清醒:我必须快些好起来。丈夫属于自己,更属于飞行事业。爱他,就该让他安心飞行!

一直以来,蓝天梦就是姚淑媛和丈夫共同的梦想。她在当好“贤内助”的同时,自学了《飞行条例》等航空知识和安全规定,帮助丈夫熟记各种飞行数据、图表,在她的全力支持下,王景彦成长为优秀指挥员、特级飞行员,获得“飞行人员金质奖章”,提拔为空军某指挥所副参谋长,姚淑媛也荣获“空军好军嫂”等荣誉。夫妻俩就像长机和僚机始终相伴相随,在祖国的蓝天划出了完美弧线。

魏 转

她承担着语言、英语、音乐等5门课程教学任务,教了600多名少数民族学生,培养出8名大学生,在雪域高原一干就是十年……她就是魏转,二炮某基地装检二站助理工程师王建的妻子。她用真情关爱、执着奉献赢得了“老师妈妈”这个许多山村孩子对她的亲切称呼。

魏转曾先后在浙江杭州某高新企业、陕西礼泉实验中学工作过,2005年8月,她义无反顾地跟随丈夫来到西北少数民族地区担任支教老师。所任教的纳卜藏小学,地处深山,是方圆几十公里唯一的学校,学生来自藏、回、蒙、土、撒拉等少数民族,自然环境恶劣,基础设施落后。她不畏艰苦、默默坚守,经常用省吃俭用攒下来的钱给班里的孩子买辅导资料,帮助困难家庭20多户,使30多名贫困学生重返校园。由于驻地条件简陋、工作任务重,魏转历经流产的痛苦,两次怀孕才生下了孩子。为了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教学事业当中,帮助更多的学生走出深山,她毅然把孩子送给年迈的父母照顾,把伟大的母爱留给山里的孩子们。因工作实绩和德才表现突出,她先后3次被评为市级优秀班主任。为了不让丈夫分心,助力丈夫实现成才梦,魏转在干好教师本职的同时,一个人扛起了家庭的重担,积极支持和鼓励丈夫扎根高原,努力在强军兴军的进程中干出一番事业。2011年12月,她被丈夫所在单位评为“感动基地十大新闻人物”,2013年11月,他们的小家庭被西宁市评为“和谐文明家庭标兵户”。

焦秋红

社区孤寡老人李大娘在临终前,把社区干部焦秋红叫到了床边,用颤颤巍巍的手指了指枕头下的红布包,“闺女,俺信得过你,身后事就交给你了。”焦秋红拿出一看,整整4.5万元。处理完老人后事后,焦秋红把存折交给了老人的亲属。

这位深受信任的社区主任焦秋红,被群众誉为“小巷总理”,是辽宁省军区外长山要塞某大队干部赵云鹏的妻子。1996年,她放弃理想的教师工作,随军来到大连,凭着过硬的素质,在200多位应聘者中脱颖而出,成为民乐街道社区建立以来年龄最小、文化程度最高的社区干部。上任之初,焦秋红用半年时间,走访社区2068户居民,哪家成员关系紧张、哪家需要帮困解难都掌握得一清二楚。李大娘当时已83岁高龄,身患多种疾病,住在不足15平方米的小平房里。焦秋红主动照顾李大娘,买米面、修房子、搞卫生,逢年过节还亲手包上热腾腾的饺子,送到老人家里,陪她吃顿团圆饭。李大娘生病住院,焦秋红跑前跑后,就连医生护士都把她当成了李大娘的亲女儿,更受到街坊邻里的交口称赞。

在自立自强的奋斗中,焦秋红还留下了一串串耀眼的足迹:建立“一家人服务圈 ”、设置“365市民工作站”、 实施“党支部星级达标”制度、成立7支“红帆志愿者服务队”……由于工作成绩突出,焦秋红获得“全国优秀社区工作者”、辽宁省劳动模范、大连市“军嫂再就业先进个人”等荣誉,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亲切接见。

孙春霞

没有编制的“女兵”,没有工资的“义务兵”……受到大家如此称誉的是北京军区某仓库三级军士长王新民的妻子孙春霞。

2003年,孙春霞为支持丈夫安心军营、建功立业,毅然放弃了舒适优厚的工作,从城市随军来到大山深沟,和丈夫一起守卫“夫妻哨”长达十多年,每月仅领取600多块钱伙食补助。她以哨为家,把运货的铁路当事业来守护,既照顾好家庭,又当好丈夫手下的一个“兵”,平日里和丈夫一起执勤巡逻、维护铁路设施,有任务时又和丈夫一起装卸、收发装备器材,像战士一样把自己铆在战位上。这个军专小站,春有碎石,夏有野草,秋有落叶,冬有大雪,一年四季需要维护,有许多任务还时常是在深更半夜。按任务量来衡量,在地方铁路部门需配备5名工人。而夫妻俩硬是把5个人的活全“扛”了起来,先后圆满完成近千个车皮5.5万吨物资的收发任务,一直保持“零误差”。

去年4月的一天,孙春霞由于白天连续和丈夫装卸器材,疲劳过度,晚上又坚持和丈夫巡库,当巡逻至一站台时,不慎跌落到铁轨上,摔伤了腿。孙春霞很自豪,“我虽然不穿军装,但受点伤感觉更像军人了,这点‘牺牲’算不了什么。”

经过她和丈夫十多年的建设,这条军专小站已成为京包线上的一道亮丽风景,孙春霞多次被军区装备部表彰为“模范好军嫂”,中央电视台等媒体先后多次报道了她的先进事迹,既成了军中的小名人,在家乡亲朋中也小有名气。

张鸿宇

“最幸福的事,就是和回来休假的丈夫一起带着孩子到哈丽达妈妈家探望,看到大家其乐融融的景象,我的心里甜蜜蜜的。”张鸿宇这个新疆军区某边防团的军嫂,9年来与丈夫阿布尔坡悉心照料一对哈萨克族母女,在当地传为美谈。

从2005年起,阿布尔坡就经常照顾驻地生活窘困的哈丽达老人和女儿肯巴特。婚后,阿布尔坡调往边防一线,照顾哈丽达的重担落在了张鸿宇身上。哈丽达老人长年患病,肯巴特也因病无法工作,她们的医药费和生活费全由张鸿宇来承担,老人一次的医药费或住院费,就要花去张鸿宇一家月收入的三分之二。儿子的呱呱坠地,使张鸿宇原本拮据的生活,变得难上加难。于是她白天工作,晚上绣鞋垫贴补家用,经常忙活到深夜。即便这样艰难,张鸿宇仍然把哈丽达母女作为自己生命中的牵挂,始终照顾好。

2008年初秋的一天,气温骤降,窗外狂风大作。张鸿宇担心哈丽达母女,匆匆赶到老人家后,发现老人因煤气中毒奄奄一息,因张鸿宇发现抢救及时,才保住了性命。后来,张鸿宇跑前跑后,为老人申请了一套保障房。2009年春节前搬进新房的那天,哈丽达泪流满面地说:“做梦也不敢想能住进新房,是儿子和好媳妇圆了这个梦!”有人问张鸿宇为什么要这么支持素昧平生的异族母女,张鸿宇望着爱人,“他是军人,我是军嫂,老阿妈从我们身上感受到的是党和政府的关怀,并且帮助人的确是很快乐的一件事。”

马琳靓

“人们常讲妇女能顶半边天。嫁给军人才知道,要成为一名称职的军嫂,就必须撑起家庭整片天。”在中学任教的马琳靓,结婚之后便成了家里的“顶梁柱”。她因过度劳累曾两次流产。2008年5月的一次意外让她再次面临流产的危险,当时丈夫郭明杰作为第五十四集团军某部军士长,正在参加汶川抗震救灾,公婆想让他回来,但马琳靓却劝说:“我需要他,灾区人民更需要他!”她一个人默默承受着可能失去孩子的焦虑和恐惧。幸运的是,孩子最终保住了。

2011年9月,郭明杰出国维和不久,不幸再次降临。婆婆突发脑梗几近瘫痪,公公原本就因腰椎间盘突出行动不便,这下更是愁得老了很多,幼小的女儿也常问爸爸去哪儿了?邻居们纷纷议论,郭明杰要是再不回来的话,这个家怕是要垮了。生活的挤兑没有让马琳靓服输,反而激起了她对幸福的强烈追求。她就像陀螺一样从早转到晚,带的两个毕业班,成绩一直名列前茅,自己被表彰为“优秀教师”“三八红旗手”,还被评为中学一级教师。课余时间又种着二十多亩地,种玉米、收麦子,一个一个地掰,一袋一袋地背,几次差点晕倒在地里。每天坚持扶着婆婆散步,给她洗澡、换衣服,每月换洗被褥……在她精心照料下,婆婆病情有了好转,邻居都夸:“这个儿媳妇可比亲闺女还疼爹娘啊!”在她的支持下,郭明杰多次立功受奖,并荣获联合国“和平荣誉勋章”“和平贡献奖”。

鲁冬梅

1997年7月,步兵某旅三连干部杨建付被诊断患上了“运动神经元受损症”,专家给出的结论是最多存活5年。正在月子期间的妻子鲁冬梅伤痛欲绝、几欲崩溃,但她心里十分清楚,如果自己倒下了,这个家就完了。她暗下决心,无论多苦多累,一定要把丈夫从死神手中夺回来。

照顾丈夫的日子异常艰辛,一日三餐,先喂丈夫、再喂女儿,最后自己才匆匆扒上两口,晚上常常要忙到半夜。刮胡子、洗脸、擦身子、喂饭,这些看似简单的动作她做过千遍万遍,一干就是6200多个日日夜夜。丈夫身上从未生过一个褥疮,而鲁冬梅却因身体极度透支,在1999年春节前夕突然晕倒,幸好抢救及时,才转危为安。

2003年7月,丈夫病情突然恶化,完全失去吞咽咀嚼功能,一粒米、一口痰都可能要了命,吃饭只能靠导管从胃里伸进去。鲁冬梅每天把饭菜做成糊糊,冷却到37℃后再一点一点往胃里送;每次痰多卡在嗓子出不来,她就一口一口给他吸,甚至有时一个晚上都要醒来十几次为丈夫吸痰;大便出不来,她就一点一点用手抠。有人劝她别再坚持、早点放弃,但鲁冬梅说:“只要有1%的希望就要尽100%的努力,无论怎样我都不会放弃!”

就这样,她18年如一日陪伴在丈夫身边,用爱心创造了一个生命奇迹。她的感人事迹在军内外引起强烈反响,先后被评为“中国好人”“全国五好文明家庭”“情系国防好军嫂”。

吴 丽

“你是一名军人,你的任务是保家卫国,生活中的困难我们可以一个一个地解决,就像400米跨栏,跨过一个个障碍后,我们才能到达胜利的终点。”吴丽常这样安慰在驻港部队担任军士长的丈夫姬玉生。

这名只有一只胳膊的青岛大学女教师有着超乎寻常的韧劲,单手撑起了一个上有老、下有小的军人家庭。吴丽怀孕期间双方父母都在老家,什么事情都只能靠她一只手去做。孩子出生后第三天,吴丽的父亲突发脑溢血去世,不久吴丽母亲检查出白血病, 2011年2月,公公被确诊为肺癌晚期,4个月后就离开了他们。同年底,婆婆也被查出肺癌晚期。屋漏偏逢连夜雨,噩耗接连袭来。尽管吴丽伤心欲绝,但始终勇敢面对,尽量不给丈夫添加忧虑。当公公被查出患晚期肺癌,医生认为没有必要治疗时,吴丽坚决不同意,“父母养我们不容易,就算治不好,我们也不能让老人痛苦地走。”给老人们治病每月需要上万元,为了减轻负担,她悄悄找了几份兼职,白天奔波于医院、家里、学校,晚上还要熬夜备课、兼职讲课。

生活的苦难并没有让吴丽低头,反而将她的人生打磨得更加光彩。她在岗位上干得十分出色,还通过了国家司法考试,取得律师资格,并被评为“感动青岛人物”、“十佳好军嫂”、青岛市首届“情系国防好家庭”,今年还参加了人民大会堂举办的“八一”招待会。有她的支持,丈夫姬玉生安心部队,年年获奖,在他心中,妻子吴丽是最了不起的,她用仅有的一只手撑起了一片天。

汪桂菊

对于心中有真爱的女子来说,恋人所在的地方就是她的归宿。汪桂菊认为,幸福来自于爱情、来自于付出;中达娃在哪里,自己就去哪里。她是这么想的,也是这么做的。

汪桂菊是西藏日喀则军分区某部干部中达娃的妻子,大学毕业后追随丈夫驻守海拔4900多米的昆木加哨所3年。昆木加哨所被称作“雪域孤岛”,在“登岛”的路上,汪桂菊曾数次与死神擦肩而过。有一年春节前,她前往哨所准备陪丈夫和官兵过年,却路遇暴风雪,2月6日出发,2月7日最后一程花了800元“包车”却深陷雪坑,在荒无人烟的雪域高原,费尽气力的汪桂菊基本绝望,她预感自己可能到不了了,脑海里开始闪现自己和中达娃在一起的片段,泪水不能控制地涌上来。汪桂菊说,如果自己没有被中达娃找到,她也不后悔,因为自己是倒在了找他的路上。2月8日晚上9点多,汪桂菊才到达哨所。

作为聂日雄乡的一名驻村干部,她隔段时间就会去一次距离昆木加约60公里的仲巴县,把全国各地寄来的援助物资分发给游牧民。汪桂菊一直坚持利用在QQ、微信发倡议等各种方式,倡导大家为藏区困难群众捐资捐物,她把自己微薄的工资分成3份,一份用于家庭开支,一份用于给中达娃治病,一份用于资助贫困学生和藏区困难群众,每月还准时给宋庆龄基金会捐款。她对驻村一名五保户老人悉心照料、全心尽孝,被当地藏族老阿妈亲切地称为“布姆”(藏语:女儿)。

王 丽

当新疆的警察嫁给了新疆的武警,那就意味着艰辛付出。11年前,身为民警的王丽义无反顾地选择了这条道路,嫁给了武警兵团指挥部二支队干部任伟,从此扮演着维稳尖刀和家庭后盾的双重角色。

两种不同类型的单位,一项共同的使命追求。由于反恐维稳任务繁重,王丽和丈夫执行各自任务常常回不了家。夫妻俩的见面,往往是紧急出动的警车邂逅孔雀河畔的巡逻车。2012年底,王丽在一次出警中,偶遇带队巡逻的丈夫,还没顾上跟丈夫说上一句话就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中。待她忙完时,丈夫早已带着巡逻队伍离开了。两人虽然处在同一城市,但这次见面距离上次见面已经过了半年。正是这种付出,使得王丽与满载荣誉的丈夫相比也毫不逊色,先后6次荣获嘉奖,多次被评为优秀人民警察、优秀公务员、维稳先进个人。

既是一名优秀的人民警察,又是一位全能的贤妻良母。王丽还用柔弱的双肩扛起了家庭的责任,尽心照顾老人、孩子,让丈夫没有后顾之忧。2012年9月,孩子持续发高烧,王丽白天要带队巡逻,晚上又送孩子上医院输液,整宿整宿地睡不好觉,十几天挺下来,孩子痊愈了,王丽却累倒了。今年年初,丈夫任伟刚做完阑尾炎手术就赶赴执勤一线,王丽第一次“干预”丈夫的工作,每天乘2个小时车去送汤送药,让官兵们深受感动,亲切地称她为“最美的军嫂”“最汉子的女警察”。(稿件统筹: 黄良荒 刘帅)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在线投稿 | 手机触屏版
主办单位:中国妇女报社 版权所有:中国妇女报网 2014 COPYRIGHT
备案号:京icp备050373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