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妇女报记者 徐旭
面对敌人的铡刀,15岁的她坚贞不屈、视死如归。刘胡兰,已知的中国共产党女烈士中年龄最小的一个。她的故事家喻户晓,她的名字耳熟能详。多年来,刘胡兰精神已成为鼓舞全国亿万青少年继往开来的巨大动力。
最近在微信“朋友圈”,两封来自家长和老师的信引发关注。来信中,一名家长针对孩子班级要开展的学习刘胡兰的活动表示反对,并质疑:当下这个时代我们该向刘胡兰学什么?孩子的老师则在回信中称,每个英雄都是有其时代背景的,孩子的年纪不只需要童话,还需要英雄。
就在前段时间,一篇与刘胡兰有关的旧博文也曾引发舆论关注。这篇题为《在武力胁迫下,乡亲们颤抖着,铡死了刘胡兰》的博文称,刘胡兰并非被国民党所害,而是死于乡亲的铡刀之下,这种说法一度在网络上引起轩然大波。还有人说刘胡兰的感情世界也不干净,她曾当过一个红军连长的小三……面对如此言论,有的人坚信这是对英雄的抹黑,有人认为无风不起浪,持怀疑态度。
刘胡兰到底是怎么死的?15岁的芳华,她的感情世界有没有人走入?那些与她同时代的人是否还记得她短暂生命走过的历程?带着这些疑问,中国妇女报记者走进山西省文水县刘胡兰的家乡进行了采访。
按下铡刀的是谁?
见到86岁的白天广老人时,他正在云周西村的篮球场上晒太阳。白天广比刘胡兰大两岁,老人身体健硕、耳聪目明,这使他看起来比实际年纪要小。作为村里和刘胡兰同时代的人,他是目前唯一能讲述当天发生事情的老人。
说起刘胡兰的牺牲,老人的思绪回到了1947年的1月12日,讲到痛心之处,老人几度潸然泪下。
那天天刚蒙蒙亮,17岁的白天广和四个小伙伴相约去砍柴,刚出村口不久,他们听到一阵急促的脚步声。
“听声音人不少。走近一看,原来是一队狗子军(国民党军队)。”白天广看到这支队伍大约有一百五六十人。走到村口,队伍停了下来,很快分成三队,一队向村南,一队向村北,一队直奔村里。
“没啥好事。”白天广心里嘟囔着和小伙伴继续去砍柴。快到晌午时,柴砍得差不多了,白天广感到有点饿,便和小伙伴背着柴往回走,走到村口时,被国民党士兵拦下。
“他们让我们到南庙集合开会。”南庙是位于村南的观音庙,也是村公署的办公地。白天广来到南庙,看到许多村民站在广场中间,周围都是持枪的国民党士兵,南庙的高台阶上站着一个大胡子军人。
看村民来得差不多了,大胡子开始喊话:“你们谁家有共产党、谁帮共产党办过事就主动报出来,如果让我们搜出来就杀掉。”在大胡子喊话的同时,“复仇队”的人抬出三口铡刀放在了台前,还有人抱着稻草放在铡刀旁边。
“这是要干啥?”就在白天广疑惑的同时,大胡子看人群中没人有反应,便说:“把人带上来。”话音刚落,“复仇队”的人押着7个人走到了台前。白天广一眼认出他们是村民石三槐、石六儿、张年成、陈树荣、石世辉、刘树山,走在最后面的是刘胡兰。
这时国民党士兵走到人群中,选了几个男性村民,把他们赶到铡刀旁边。大胡子手一挥,“复仇队”的人先是把押上来的人一一打昏,再拖到铡刀下,命令村民把稻草放到受刑人的脖子上,“复仇队”的人按下铡刀。
“当时确实有村民帮着放稻草,不那么做没有办法,他们用枪逼的。”讲起当时的情景,白天广没有否认有村民参与行刑,但他强调“按下铡刀的确实是‘复仇队’队员”。
6个人被铡之后,刘胡兰问:“我咋个死法?”大胡子说:“一样。”刘胡兰甩开上来抓她的两个“复仇队”队员,从容地走到铡刀前,她用手紧了紧头上的毛巾,躺在了铡刀下,当“复仇队”队员按下铡刀的那一刻,白天广闭上了双眼,流下了眼泪。他知道刘胡兰永远地走了。
刘胡兰牺牲的那年冬天很冷,不久到了春节,云周西村格外安静,这个年家家户户没有贴对联和放鞭炮,人们用这种无声来祭奠牺牲的英雄。
谁来过她的感情世界?
15岁正是最美的豆蔻年华,停留在白天广老人记忆中的刘胡兰有一双清澈透明的大眼睛,两条小辫子衬托着白皙圆润的脸庞。“她爱笑,见人很热情,爱干事。长相属于上等人。”
关于刘胡兰的恋情,之前有媒体报道称她共有三段恋情,一是由双方父母做主和村里的一位陈姓连长定亲,因该连长在外有对象,回村后找到刘胡兰退了亲;二是说她和在村里养伤的一位王姓连长产生了感情,王连长伤好归队给她留下了三样定情物:毛毯、眼镜和钢笔;三是因为政治原因还解除了一次定亲。
刘胡兰家共有姐弟五人,父母早年去世,两个妹妹两个弟弟相继参军离村工作,目前只有最小的弟弟刘继烈在文水县工作。
出生于1955年的刘继烈告诉记者,虽然自己是在姐姐牺牲后出生的,但从父母日常的讲述中他也了解到一些关于姐姐的事情。
“和陈姓连长定亲这件事,我从未听父母讲过。”刘继烈说,那篇报道他和家人也看到了,他们认为与事实不符,和媒体作了沟通说明,相关媒体也向他们道了歉。
关于和养伤的王连长的恋情,刘继烈说:“这个不好判断是恋情还是革命友情。”他说,王连长归队时的确留下了三样东西,但是这三样东西是对刘胡兰精心照顾他的感谢还是两个人真的有感情说不清楚,因为从来没有听父母提起过。
“姐姐牺牲后,解放文水时王连长又打了回来,他到家里要走了这三样东西,当时我父亲还有点意见,说给了人家的东西怎么还能要回去呢。”刘继烈认为,如果王连长和姐姐之间有恋情,他应该要姐姐的遗物留作纪念,而不是要回自己留下的东西。
说起刘胡兰的第三段恋情,刘继烈说:“那不是恋情,只是一次定亲。村里有个长得很帅的青年叫白梅,当时和叔叔在太谷县做生意。我奶奶和他妈妈觉得他和姐姐很配,就私下给他们定了亲。”
刘继烈告诉记者,刘胡兰找到当时的区干部也是她的入党介绍人吕学梅,向她请示能否同意这门亲事,吕学梅说:“婚姻本应自主,但是太谷是敌占区,不了解白梅的背景,万一是敌特的话,给党组织带来的后果不堪设想。”
“姐姐的觉悟很高,她找到奶奶把这门亲事退了,这应该是姐姐定过的唯一一次亲。”刘继烈说。
刘胡兰没有恋人,这在91岁的老人陈秀莲那里也得到了印证,老人年事已高,有心脏病,表达有些困难,但谈起刘胡兰恋情的事,老人清晰地说道:“那个时候忙都忙不过来,哪有时间谈情说爱呀。”
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
1947年8月1日,中共中央晋绥分局作出决定,追认刘胡兰同志为中国共产党正式党员。同年,毛泽东主席为刘胡兰题词:“生的伟大,死的光荣”。
1956年,在山西省文水县建立了刘胡兰纪念馆,在云周西村修建了烈士陵园,永志纪念。
“我的父母一直是刘胡兰精神的传播者,他们有多次机会离开这里,但是都放弃了。他们要留在这里陪着姐姐,让更多人知道姐姐的故事。”刘继烈告诉记者,姐姐牺牲后,父母把他们姐弟四人全部送到了部队。1971年,正在地里干活的15岁的刘继烈接到了入伍通知。
“当时有人劝我父母,你们年纪大了,也需要照顾,应该留一个在身边。父母说一个不留,他们应该像胡兰子一样为国家做贡献。”刘继烈说自己的名字寄托着父母的希望,“他们希望我能继承姐姐的精神,成为像她一样的人。”
半个多世纪后,再走进云周西村,当地的年轻人已渐渐淡忘了它原来的名字,1971年,云周西村改为刘胡兰村。村里共有500多户,2400多人,一条省道穿村而过,和中国大多数的村庄一样,借着省道的便利,村民建起了超市、饭店和各种商铺。因此,刘胡兰村的村民大多在当地务农经商,外出打工的很少。
刘胡兰村紧挨刘胡兰镇,走在大街上,随处可见以刘胡兰命名的街道、法庭、商店、企业。人们以这种方式来缅怀纪念这位英年早逝的女英雄。
针对网络上抹黑英雄一事,刘继烈义愤填膺:“我看到了,不仅有抹黑姐姐的,还有抹黑黄继光、董存瑞的。这些抹黑不能容忍,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现在了解那段历史的人越来越少,要加强教育,要让年轻人知道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是用烈士的鲜血换来的。”
在刘胡兰烈士纪念馆,记者见到了来自太原的王志明一家,40岁的王志明专门带着15岁的女儿来祭奠英雄,“过去我们看刘胡兰的故事,对年龄没有多少概念,觉得她好勇敢,是个了不起的英雄。我做了父母后,才知道15岁还只是个孩子。刘胡兰面对敌人的铡刀毫无畏惧、英勇就义。放在当下,教育孩子要像她一样爱国家,做一个对国家有用的人,这真的很有现实意义。”
遗范垂后世,风采映苍穹。在许多人心里, 刘胡兰15岁的短暂生命,至今依然芬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