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妇女报数字报纸

2015年10月29星期四
国内统一刊号:CN11-0003

中国妇女报家教周刊 成长 谁来教育孩子 从小敬畏生命 自立教育 我的家教秘诀 虐待动物的孩子长大后可能具有暴力倾向 不被子女“拉黑”关键在于保持距离

按日期检索

12 2013
上个月
下个月

中国妇女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我给版面打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本版得分:0.0参与评分人数:0

新闻排行榜
版权声明
《中国妇女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中国妇女报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中国妇女报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妇女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中国妇女报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正在加载广告……
放大 缩小 默认

谁来教育孩子 从小敬畏生命

难以想象,一些青少年竟然对小动物下此狠手,让一条条鲜活的生命在自己的残忍举动中慢慢逝去而没有愧疚,他们感到的或许还是畸形的快感!人们不禁要问,一个漠视小动物、对弱小生命的痛苦麻木不仁的孩子,如何去善待、关爱身边的人?怎么会敬畏生命?

■ 中国妇女报记者 陈若葵

近日,广东某高校大学生虐猫事件再一次聚焦了人们的视线。

在我们身边,此类事件时有发生:微波炉烤犬事件、残杀新生小狗事件、用洗衣机洗狗事件、酒精泡鸟事件等等;今年4月,四川农业大学同样也发生了虐猫事件,将小猫虐待致死……

少数青少年的冷漠和由他们制造的一件件本不应该发生的事,又一次让我们警醒,要从小给孩子上好“生命教育”这一课。

它不跟我玩不如摔死它,

爸爸不是经常这样摔鸟吗

在北京的一所普通的居民区,当记者问及几个正在玩耍的孩子有没有做过伤害小动物的事情时,一个女孩肯定地说:“我没有,但我的邻居浩浩就伤害过蚂蚁。前些天,我们兴致勃勃地看蚂蚁搬家,浩浩来了,他用脚重重地踩在蚂蚁身上,还自言自语:‘踩死他们、踩死他们,看看是他们的力量大,还是我的力量大。’瞬间,数不清的蚂蚁丧了命。浩浩特别不喜欢蚂蚁,他有时用开水烫它们,有时用小刀切蚂蚁的头。”男孩宇超告诉记者,他的一个同学特别喜欢抓蜗牛,抓到了就用手把蜗牛壳捏碎、扔掉;这个同学看见蚯蚓、毛毛虫,也会用脚踩、踢,或者用石头砸。

6岁的团团养过小鸡、小鸭、金鱼、仓鼠,每次养的时间都不长,小动物就死了。每一次,团团都会把它们扔进垃圾桶,或者直接倒进马桶冲走。前几天,他刚买来的小白兔病了,不吃东西。团团想跟它玩的时候,兔子也是一副无精打采的样子,懒懒地躺在笼子里。于是,团团生气了,一把抓起兔子,狠狠地摔在地上。兔子死了,他却一点也不伤心。妈妈问他,为什么对兔子发脾气。团团理直气壮:“他不能跟我玩儿,还不如死了,爸爸不是也经常这样摔鸟吗?”原来,团团爸爸在花鸟虫鱼市场开着一家鸟店。遇到鸟生病,如果没有治愈希望的或者病鸟并不名贵、给它们治病投入太多,性价比不高时,团团爸爸就会对它们放弃治疗。但是,他不愿意等它们寿终正寝,因为要给新进的“货”腾地方,所以要尽快把它们处理掉,他的方式就是先把它们摔死,然后扔掉。他对鸟的做法在团团内心留下了深刻的烙印,所以,孩子也以同样的方式对待自己的宠物。

据媒体报道,江苏省无锡市一所小学的男生经常用石头将池塘里的癞蛤蟆砸死,期间也有同学阻止,但很少奏效。不少学生目睹可怜的癞蛤蟆在被伤害中挣扎的惨状。最惨的一次,几个男生一下子砸死了三只小蛤蟆,旁边的女生就被吓哭了。

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资深会员、北京绿十字绿野方舟理事长于凤琴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介绍,一次她在湖南遇到很多孩子围观几个成年人杀蛇,孩子们看得津津有味,甚至哈哈大笑。她感慨:很多孩子从小就没有接受过对生命尊重与敬畏的教育,这是很可怕的。

虐待动物事件屡屡发生,

源于施虐者自身人格上有缺陷

大部分施虐者在成长期过程中,由于爱心和德育教育的缺失,或者自己较少得到关爱,容易产生畸形心理,而这种心理有可能导致他们产生一些过激行为。

一般来说,这种人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又没有一个良好的渠道宣泄,于是借助这种变态的减压方式——通过虐杀来发泄内心的压力、让自己轻松。这种行为发展下去也可能会变本加厉,后果十分可怕。

人对弱小动物的无端虐待,是内心深处冷漠、空虚与恐惧的外化,因为不懂得善与爱,这些人不会对其他生命有感同身受的能力,也不会发自内心地尊重生命。如果这种扭曲心理进一步恶化,其迫害对象将可能从动物转换为人,包括陌生人、亲友甚至自己。

欧美专家长达25年的研究结果表明,虐待动物与家庭中的其他形式的暴力很有可能一起发生,以展示施虐者对其他人的控制行为,比如抢劫、袭击、强奸、放火、谋杀等违法犯罪行为。研究表明,生活在暴力环境下的儿童,日后很可能变成施虐者,去复制他们童年期所看到或经历的暴力情景,虐待动物者成年后发生暴力伤人的机会是其他人的5倍。因此,我们需要警惕那些有计划的、以杀害动物为乐的施暴者。

典型的案例是美国的杀人犯杰弗里·达默,他从上世纪70年代末到90年代,杀害过17名人,并声称自己至少吃了一名被害人的肉。在他的住所里,警方发现了不少被害者的头骨。据称,达默从10岁起就开始拿动物“做实验”,将它们的尸体分割,并用硫酸类液体处理尸骨——这几乎就是他日后屡屡杀人“标准”作案手段的雏形。

从小不懂敬畏动物,

长大后很难尊重人的生命

青少年学生虐待动物恶性事件的发生,是对生命的漠视和践踏,是生命教育、人性教育的缺失。育人的本质是培养人格健全的人,印度伟大诗人泰戈尔曾说过:“教育的目的是应当向人类传送生命的气息。”反思我们的教育,长期以来,无论是社会、家庭还是学校都把智力、分数看得过重,从而有意无意地忽视了包括“同情心”“怜悯心”“关怀”“爱心”等在内的人格教育,忽视青少年学生做人的基础道德教育,学校德育课被挤占,家庭教育成为学校教育的附庸,家长娇惯、溺爱孩子,只要学习好,一好遮百丑,导致一些学生缺乏道德底线,表现为自私任性、缺乏爱心和责任感、唯我独尊、没有感恩之心,对物不爱惜,对生命不怜惜。

因此,家长一旦发现孩子有虐待动物的行为,应引导孩子以“同理心”地体会动物的感受,让他知道被残害的小动物也会疼痛、难受,我们要爱护它们。借助和孩子聊天、和老师沟通、观察他的其他举动等方式,寻找孩子心理问题的症结,通过正常的途径疏导孩子,帮他把内心的疙瘩解开。同时,家长应该反省自己行为:是否平时经常以粗暴的打骂方式来教育孩子,或者自己是否经常在孩子面前杀生。

一些学校在这方面也做了有益的尝试。据媒体报道,福建省厦门市的许多中小学已经把保护动物内容列入学校教育,孩子们也因此接受了动物保护的观念,对人与动物关系和对其他生命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一个从小就不懂得尊重和敬畏动物生命的人,他长大后也很难尊重和敬畏人的生命。因此,无论是学校、社会还是父母,都有责任从小教育孩子珍爱生命,包括动物、植物的生命,对孩子进行生态道德教育、生命伦理教育,使之认识到生命的平等,让他们对动物有感知、对生命有敬畏、对自然有尊重,这种教育的意义远远大于救几只猫几只狗。

没有反虐待动物法,

虐待和残害就不能得到遏制

世界上已有100多个国家制定了《禁止虐待动物法》,这些国家的立法者意识到,如果让虐杀动物者肆无忌惮,给普通百姓带来的不仅仅是心理上的不适。

2002年5月17日,德国通过修宪案,在宪法中明确了保护动物权。德国成为欧盟国家中第一个把动物保护列入宪法的国家。除此之外,德国还把爱护动物作为“善良教育”的一部分。德国的幼儿园里饲养了各种小动物,由孩子自行喂养。在喂养过程中,老师要求孩子们注意观察,写出“饲养记录”,并说出小动物的可爱之处。

相比之下,对于可以感知痛苦的生物,我国还没有一个相应的法律,虐待动物的人也因此得不到应有的惩处。几年前,针对清华大学学生刘海洋虐熊事件司法审判时就非常尴尬,因为找不到适用的法律,最后只能以“破坏公共财物罪”轻判。

没有反虐待动物法,虐待和残害动物的行为就不可能得到有效遏制。一些专家呼吁,立法禁止虐待动物,他们认为,反对虐待动物的暴行与反对虐待人的暴行在本质上是相同的。这不仅仅关系到动物,也关系到我们对暴力的态度,是维持整个社会健康和谐的一个基本原则。从立法的高度严惩虐待动物,既是对动物权益的保护,也是对人类自身安全的保障,是用法律守护道德的底线。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在线投稿 | 手机触屏版
主办单位:中国妇女报社 版权所有:中国妇女报网 2014 COPYRIGHT
备案号:京icp备050373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