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显示,过去十年我国乳腺癌发病率正以每年3%~4%的速度猛增,乳腺癌已成为我国女性第一大癌。近年来,乳腺癌更是频频将“魔爪”伸向二三十岁的年轻患者,亚洲人群中年轻乳腺癌患者比率明显高于西方,占所有乳腺癌患者的9.5%~12%。近日,滴滴总裁柳青坦承自己已患上乳腺癌。专家指出,受激素水平高等因素的影响,“年轻乳腺癌”的治疗效果往往比老年患者要差,发病更凶险。研究表明,未生育妇女患乳腺癌的危险性要比生育过的妇女高;如果日常生活和工作环境中经常有人吸烟,年轻女性乳腺癌的发病风险高1.6倍;在家庭烹饪用油中经常使用、食用动物油,经常吃豆制品,也是“年轻乳腺癌”发病的危险因素。还有研究显示,长期不良情绪体验可能与乳腺癌变相关,而婚姻生活和谐对女性远离乳腺癌是“重要的保护因素”。专家建议,女性正确自检+定期检查,双管齐下才能尽早发现乳腺癌,20~35岁女性至少每3年要到医院做一次乳腺超声检查,而40岁以上和高危女性应每年进行1次乳腺X线检查。
■ 本报记者 项丹平
每年10月都是全球“粉红丝带乳腺癌防治月”,据2012年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数据,乳腺癌在全世界女性中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列恶性肿瘤第一位。乳腺癌过去曾被认为主要侵袭更年期以后的女性,然而近年来,乳腺癌频频将“魔爪”伸向二三十岁的年轻患者,时有名人罹患乳腺癌的消息爆出。近日,微信朋友圈被滴滴总裁柳青刷屏,再次引爆乳腺癌话题。柳青发布内部信,坦承自己患上了乳腺癌,并且已经做完肿瘤摘除手术,未来将回家继续接受治疗。柳青是企业家柳传志的小女儿,今年刚刚37岁,她也是三个孩子的妈妈。
国家癌症中心2012年公布的数据显示:乳腺癌是中国女性第一大癌,占女性全部恶性肿瘤发病的16.81%。在过去十年中,中国乳腺癌发病率正在以每年3%~4%的速度猛增。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内科主任徐兵河教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介绍,中国女性乳腺癌发病高峰年龄较西方提前了10年左右,国外的女性发病高峰为55-65岁,中国女性则在45岁-55岁左右,近些年甚至提前到35岁。
而近日,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发布的“生活方式及心理应激对年轻乳腺癌患者患病影响”的研究报告指出,在诱发“年轻乳腺癌”的诸多因素中,和年长患者相比,经常有精神压抑和消极情绪体验对年轻患者的影响更大。徐兵河教授指出,受激素水平高等因素的影响,“年轻乳腺癌”的治疗效果往往比老年患者要差,发病更凶险,比如今年1月年轻歌手姚贝娜就因乳腺癌复发不幸离世。
那么,年轻女性该如何防范乳腺癌?哪些年轻女性更容易中招?徐兵河教授指出,预防乳腺癌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从生活方式、饮食习惯以及心理“排毒”等方面共同入手,年轻女性对乳腺癌也应时刻保持警觉,“正确自检+定期检查”,双管齐下才能早发现、早治疗。
亚洲乳腺癌年轻患者比率明显高于西方达12%
近年来,全球年轻乳腺癌患者的发病率有明显上升趋势,来自美国肿瘤监测、流行病学和最终结果数据库的数据显示,约11%的乳腺癌患者年龄为35~45岁。而亚洲人群中年轻乳腺癌患者比率明显高于西方,占亚洲所有乳腺癌患者的9.5%~12%。中国近年来中青年乳腺癌患者也疾速递增,成为年轻女性中死亡率增长最快的癌症之一。
大量临床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表明,人体雌激素水平的持续升高会导致乳腺癌发病率明显升高。徐兵河教授解释,雌激素是一种生理性激素,一般以相对恒定的速度或一定节律来释放。如果激素水平持续升高,雌激素对乳腺上皮的刺激就会延长,继而影响体内的内分泌环境,就可能诱发细胞恶变,导致患上乳腺癌。
“中国女性的雌激素分泌相比20年前已明显提高,女性月经初潮年龄从原来的14、15岁提早到11、12岁,而停经年龄却从40多岁推迟到了50多岁,这等于在无形中拉长了激素的分泌时间;与此同时,雌激素分泌紊乱的现象却越来越普遍。”徐兵河表示,中止怀孕和更年期补充雌激素都会影响雌激素分泌紊乱,“女性一定要按照自然规律办事,如果我们总对一辆本应匀速行驶的汽车紧急刹车的话,一定会对车体内部结构造成损伤。”
主持“生活方式及心理应激对年轻乳腺癌患者患病影响”研究的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乳腺外科余科达副教授也表示,该研究对582例小于40岁的乳腺癌患者及540例小于40岁的乳腺良性疾病对照女性进行了近两年的跟踪调研。研究显示,直系亲属中有乳腺癌患者的危险性是家族史阴性的年轻女性的2.4倍。同时,通过大量流行病学调查,未生育妇女患乳腺癌的危险性要比生育过的妇女高,而女性首胎正常妊娠年龄越小,患乳腺癌的危险也就越小。
“年轻乳腺癌”诱因1:机体长期处于应激状态,婚姻不和谐
研究显示,乳腺是对雌激素、孕激素反应极敏感的器官,女性很容易因精神创伤而影响神经内分泌激素的平衡,因此,长期不良情绪体验可能与乳腺癌变相关。
“年轻女性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处于事业上升期又兼具家庭、社会责任,快速的城市生活节奏和社会压力无法使其放慢节奏,” 余科达指出,当机体长期处于应激状态时,年轻女性会感到生活“很累”,身体不适,精神压抑,自我调节能力降低,并抑制机体的免疫能力与内分泌平衡,从而降低了机体对致癌因素的抵抗力或使得机体的易感性提高,增加了罹患乳腺癌的危险。
另一方面,年轻女性也面临着婚姻的巨大压力。上述报告还指出,夫妻离异或分居、丧偶丧亲等负面事件对女性情绪影响较大。这意味着,婚姻生活和谐对女性远离乳腺癌来说是“重要的保护因素”。
“年轻乳腺癌”诱因2:吸二手烟,烹饪中经常使用食用动物油,常吃豆制品
我国女性主动吸烟率虽然不高,但却在家庭和职场中经常面临吸“二手烟”的困境。上述研究结果证实,如果日常生活和工作环境中经常有人吸烟,年轻女性乳腺癌的发病风险高1.6倍。除了职场中的“二手烟”,在家庭烹饪用油中经常使用、食用动物油,也是“年轻乳腺癌”发病的危险因素。
该研究还发现,尽管豆制品有助于预防乳腺癌的发生,经常食用豆制品的妇女发生乳腺癌的风险降低,但在年轻女性群体中,这一结果似乎正相反。研究显示,年轻乳腺癌患者每周食用豆制品的频率比良性组要高,经常吃豆制品的患癌风险是对照组的1.237倍。不过研究者表示,这个问题还需进行更为深入的研究。
“年轻乳腺癌”诱因3:“完美人格”+焦虑抑郁,高热高脂等西式饮食
“年轻乳腺癌”的发病也与心理情绪问题有关,这一说法也得到了中医的支持。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乳腺科副主任医师祝东升教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长期高度的精神紧张、焦虑、抑郁,会导致“肝气郁结”,对乳腺造成不良刺激,增加罹患乳腺疾病的风险。
祝东升在和患者的交流中发现,相当多的年轻病友都有“完美人格”的倾向,那些凡事力求尽善尽美、遇不快常闷在心里的“好女人”无法彻底排解不良情绪,更容易焦虑、抑郁。
“从性格和心理上看,东方人相对容易封闭自我,擅长压抑内心感受,” 祝东升说,东方女性不像西方人那样,在心情不好时乐于进行“心理排毒”。然而,不断累积的心理和情绪“毒素”恰恰是乳腺癌的诱发原因之一。
另一方面,近三十年来,西方饮食文化深刻改变了国人的“餐桌文化”,而受教育程度高、更易接受新鲜事物的年轻女性首当其冲。祝东升还提醒,亚洲人的传统饮食结构以素食谷物为主,换言之,身体机制已经适应了这样的营养结构,一旦变成西方化的高热量、高动物蛋白质的饮食结构,就会吃不消,可能为乳腺疾病的发作埋下隐患。
早期乳腺癌生存率可超90%,正确自检+定期检查可早发现
尽管大家总是谈癌色变,但徐兵河教授认为,乳腺癌完全是一个可以通过早期发现和治疗,并有望治愈的恶性肿瘤。“早期乳腺癌的五年生存率可以达到90%以上,而且接受保留乳房手术的概率也相对较高;如果发展到晚期才被发现,5年生存率只有16%。如北京市2008年罹患乳腺癌的患者,5年观察生存率已达到了83.96%。”徐兵河说,在欧美和日本、韩国,发现乳腺癌女性中有50%以上都属早期,而中国只有20%的乳腺癌属于早期。
“目前,女性的两癌筛查(乳腺癌和宫颈癌)工作在一线城市较为普遍,但是在三、四线城市特别是农村地区还远远没有普及。”徐兵河教授透露,中国人口协会曾做过一项调查显示,中国只有5%的女性每年会进行乳腺检查。如广东省20~64岁的妇女人数约2262万人,2014年参加乳腺癌筛查的妇女只有173万人,仅占7.6%。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乳腺癌预防治疗中心主任医师卫燕也在接受采访时对记者强调,患上乳腺癌的危险因素实际可以分为三类:一类是不可控因素,比如绝经期前后的女性,是乳腺癌的高发人群。一类是知道可控但是难以避免的因素,比如工作时间和强度对乳腺癌发生率呈正相关,未婚未孕会增加罹患乳腺癌风险。还有一类是可控因素,也就是说加强预防病患意识,注重健康,积极锻炼身体,不抽烟、不酗酒,这些都会降低患病风险。
卫燕呼吁,女同胞要学习乳房自检的方法,注意平衡膳食、积极锻炼,保持心情舒畅。但她也提醒,自检不能发现所有乳腺癌,有高危因素的女性应定期到医院进行乳腺筛查,“ 才能尽早发现乳腺癌。
卫燕建议,20~35岁的女性至少每3年要到医院做一次乳腺检查,35~40岁期间每1~2年进行一次乳腺超声检查;40岁以上(含40岁)妇女每年进行1次乳腺超声检查,并每2年进行1次乳腺X线检查;40岁以上(含40岁)妇女高危人群和45岁以上(含45岁)妇女每年进行1次乳腺X线检查。
“通常医生会在了解病史后,先进行手检,再结合彩超、乳腺X线摄影(即乳腺钼靶照相)等影像学检查。”卫燕表示,彩超对人体没有损伤,更适合年轻女性。而钼靶照相是近年来国际上推荐的乳腺癌筛查的主要方法,可以发现临床查体摸不到肿块的乳腺癌,通常适用于40岁以上的女性,这个年龄段的女性乳腺对射线不敏感,受到的放射损伤有限,且乳腺密度相对较低,容易通过钼靶照相发现异常。彩超和钼靶照相能发现80%~85%早期乳癌,而彩超与钼靶照相结合的检查,则能发现95%以上的早期乳腺癌。
相关链接
预防乳腺癌 多吃6类食物
含植物激素食物:每天1~2杯豆浆。豆类食品含丰富的植物激素,每天喝豆浆可降低女性体内过高的雌激素和孕激素水平,一般建议中老年女性每天喝1~2杯豆浆,长期坚持。
含乳酸菌食物:每天1杯酸牛奶。酸牛奶含高活性的乳酸菌,它可干预人体内的肠道循环,减少对脂肪吸收,最好能养成每天喝1杯酸牛奶的习惯。
含碘类食物:经常吃海藻。美国妇女乳腺癌发病率比日本要高,很可能与日本人喜欢食用海藻类食物有关。海藻则含碘、钙较高,可调节并平衡血液的酸碱度,起到防癌作用。
含鱼油食物:每周至少吃两次深海鱼。芬兰研究人员曾发现,有些癌细胞的生长,可能会受到鱼油中欧米伽脂肪酸的抑制,而深海鱼类往往富含这类脂肪酸,鱼油一般对乳腺癌和淋巴癌效果较好。沙丁鱼、青鱼、黄鱼、大马哈鱼等都含有较多鱼油,墨斗鱼的墨汁也含有独特的抗癌物质。
含番茄红素食物:每天都吃西红柿。美国新泽西州立罗格斯大学与俄亥俄州立大学合作的一项新研究表明:每天多吃点西红柿,有助保护乳腺健康。研究团队召集了70名绝经后女性参加了为期10周的试验,她们在此期间坚持食用富含番茄的饮食,对应量为每天至少摄入25毫克的番茄红素。在试验结束时,研究者对参与者体内脂联素(这种能够对葡萄糖起到调节作用的激素会影响到人们患乳腺癌风险)含量的变化进行了评价。结果显示:在坚持食用富含番茄红素的饮食10周后,参与者体内的脂联素含量平均增加了9%,从而降低了患乳腺癌的风险。由于番茄红素是脂溶性物质,西红柿熟着吃比生着吃效果更好。此外,西红柿皮所含番茄红素很多,食用时最好保留。
采用地中海饮食:每天摄取橄榄油。一项发表在最近出版的《内科医学期刊》上的新研究发现,长时间采用地中海饮食,同时摄取特级初榨橄榄油,可以减少患乳腺癌的风险。
西班牙纳瓦拉大学的研究人员对4200多名60~80岁的女性进行了研究,她们都是心脏病高风险人群,体重指数平均为30,都属于肥胖者,而肥胖本身就是乳腺癌的风险因子。这些女性多采用地中海饮食,但有些人额外补充特级初榨橄榄油,另一些人额外补充坚果,还有一些人采用低脂饮食。在研究中,一组女性每天饮食多添加四汤匙橄榄油;第二组一半人一天吃一盎司坚果,半数是核桃,剩余一半人则吃杏仁和榛子。
跟踪研究5年后发现,与其他饮食控制者相比,采用地中海饮食,再额外增加橄榄油的人,患乳腺癌的风险减少了68%。地中海饮食搭配坚果,虽然也可以降低乳腺癌风险,但结果并没有统计学上的明显意义。研究者认为,橄榄油有可能抑制乳腺癌细胞生长,抑制异常细胞。
(晓想)
女性如何正确 进行乳房自检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乳腺癌预防治疗中心主任医师卫燕介绍,乳房自检主要有“对镜反照三步自检法”和“浴后触摸自检法”两种。乳房自检的最佳时间通常是例假来潮后的第9到11天,或者是例假结束后的第5天。浴后因皮肤湿润,也更容易发现乳房问题。
对镜反照三步自检法(要点:松弛和紧绷状态下的乳房形状、轮廓都要观察到,不可遗漏):
1.站在镜子面前,两手叉腰,对镜观察乳房的外形。
2.将双臂高举过头,仔细观察乳房的形状、轮廓有无变化,乳房皮肤有无红肿、皮疹、浅静脉是否突出皮肤表面,皮肤有无皱褶、橘皮样改变等异常。观察两侧乳头是否在同一水平线上,是否一侧有抬高、回缩、凹陷,乳晕颜色是否有改变,有无异常分泌物自乳头溢出。
3.放下两臂,双手叉腰,两肘努力向后夹,在胸部肌肉绷紧的状态下,观察两侧乳房是否在同一水平线、保持对称,乳头、乳晕和皮肤有无异常。
浴后触摸自检法:先在乳房、手掌上涂抹润肤油或沐浴露,注意不要手抓整个乳房,而是用手的中指、食指指腹以“轻敲”方式顺时针滑动,注意有无硬结、肿块、疼痛点,特别要注意乳房靠近腋窝的上外侧部分。 (晓想)
出生身体长 乳癌风险大
《欧洲流行病学杂志》近日刊登挪威一项新研究发现,出生身体长的女性罹患乳腺癌的风险更大。
新研究中,挪威科学家对22000多名平均年龄为51岁的挪威妇女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出生时身体长度比婴儿平均身体长度(43至50厘米)增加2厘米,日后罹患乳腺癌的风险就会增加13%。新研究还发现,母亲身高比平均身高更高的女性罹患乳腺癌的风险也更大。
科学家解释称,出生时身体长度表明在子宫时接触某些激素的多少,这些激素会影响女性一生,因而可能会增加患乳腺癌风险。
(阿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