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妇女报数字报纸

2015年10月26星期一
国内统一刊号:CN11-0003

中国妇女报女界报道 华中科大“攻占”女生宿舍闹剧或涉集体性骚扰 全国妇联机关“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交流分享会召开 孙中山宋庆龄结婚百年纪念活动在京举行 脑瘫儿童关爱项目在延安启动 天津启动妇女儿童发展状况评估 辽宁鞍山开展“女性之声”宣传推广工作 湖南社区社会工作暨社区女支书(主任)培训班开班 “家庭剧乐部”公益行让戏剧走进生活 江西新余:“一乡一特”弘民俗 “一村一品”惠民生 “送教上门”,郑州千余名妇女干部接受培训 一县一业一乡一品 广西壮乡巧娘手工织梦

按日期检索

12 2013
上个月
下个月

中国妇女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我给版面打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本版得分:1.0参与评分人数:16

新闻排行榜
版权声明
《中国妇女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中国妇女报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中国妇女报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妇女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中国妇女报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正在加载广告……
放大 缩小 默认

手工编织促进妇女创业就业篇之五

一县一业一乡一品 广西壮乡巧娘手工织梦

□ 中国妇女报记者 高峰

“时刻保持微笑的表情以及抱着一个南瓜的样子萌到我了,而当听到相关的传说和寓意,我更是喜爱有加。”金秋十月,从外省来到广西上林县旅游的王小姐,看到景区一排可爱的小公仔,立刻被吸引了过去。

这个憨态可掬的小公仔,正是上林县的吉祥物“渡河公”。相传在远古时代,天地遭遇大洪荒,只有一对男女幸运地抱住了一个大南瓜四处漂浮。洪水过后,整个世界的人类只剩下了这对男女,他们上岸后繁衍了人类,后人便将他们奉为人类的始祖。

“为了纪念先祖,每年的五月初五我们本地的妇女便会聚集在一起绣‘渡河公’。”家住上林县三里镇的覃美华,是当地“渡河公”制作传承人,“我有一个梦想,希望我们上林的‘渡河公’也能和绣球一样名扬四海。”

缝制“渡河公”全部靠手工,体现了上林县妇女的心灵手巧。从山上采来艾叶、菁蒿晒干碾碎,加入白芷、苍术做成填充“渡河公”所用的“香艾”。再用彩色的丝线、彩带、绸缎缝制和装饰。经过画样、剪样以及缝制头部、身子,最后填入“香艾”缝合,一个活灵活现的“渡河公”就成型了。

“渡河公”寓意吉祥、平安,是传递爱情、亲情、友情的壮民族文化使者。2008年,“渡河公”壮族民俗被列入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近年来,在上林创建广西旅游名县工作中,“渡河公”民俗进一步得以挖掘传承。此中,手巧的上林妇女姐妹得以“大显身手”。

围绕上林创建旅游名县的中心工作,县妇联注重引导妇女发展手工编织,“我们在几个乡镇都设立了‘手工编织室’,给予相应的资金支持,网罗当地编织能手,示范、带动周边妇女姐妹加入编织队伍。”上林县妇联负责人向记者介绍说,同时,还积极争取到县人社局的支持,每年开设手工编织培训,提升姐妹们的手工技能。

实效看得见、摸得着。今年8月14日,位于上林县旅游集散中心的“壮乡巧娘”手工编织展示中心挂牌成立。展示中心由上林县妇联倾力打造,致力于手工编织品传承和发展,成为上林县手工编织对外展览、展销的重要窗口。展示中心陈列了300多件编织品,均具有独特的民间民俗文化特色,包括竹、藤、草、线编织品,以及刺绣、根雕、布艺等手工艺品,体现了上林县广大妇女的勤劳智慧以及热爱生活的精神风貌。

上林县妇联负责人表示,今后将有计划地成立一批妇女手工编织协会或合作社及编织小组,建成“能人+合作社+妇女”的发展经营模式,大力利用“互联网+”的新型电商模式,推动上林县妇女手工编织向品牌化、规模化、产业化方向发展,真正实现“壮乡巧娘”编织之梦。

上林县手工编织之路,正是广西后发展的少数民族地区妇女手工创业就业的缩影。

而在桂东南的侨乡玉林市,竹藤草芒编织更为发达。

2003年,手工编织女能人梁志巧创立了容县美柏工艺品公司。经过十多年的发展,目前公司拥有正式员工400多人,协定手工艺人5000多人。公司以竹、木、草、藤、芒、铁、五金等为原材料,将生产车间向农村延伸,把原材料送到乡村,让广大农村妇女利用空余时间、足不出户对着样品做工艺编织,既挣了工钱,又照顾了家庭。每年,梁志巧的美柏工艺品大部分出口欧美日韩等国家和地区,实现产值3000多万元,纳税100多万元,创汇400多万美元。

在玉林市博白县,全县编织企业多达430家,形成了“公司+代理经纪+农户”产业链,直接解决当地20多万农村妇女的就业,每年流进农家女手中的工钱2亿多元。

与玉林市紧邻的沿海城市钦州,有别于刺绣、编织的手工制品“坭兴陶”大放异彩。坭兴陶具有极高的使用价值、欣赏价值、收藏价值。其陶质如玉石般温润泽亮,形如青铜器般凝重沉稳,声如钟磬般优美动人。就在近日,广西壮族自治区巾帼科技示范基地、钦州市女企业家协会会员单位、钦州市东方坭兴陶艺有限公司法人代表陈梅设计的钦州坭兴陶作品《万紫千红》入选“文化和睦论坛”世界陶瓷展,展现了较高的艺术价值。

而在浙江义乌举办的中国妇女手工制品博览会上,钦州女企业家一口气为“坭兴陶”预定了3个展位,“有信心、有实力在中外客商面前,展示我们的坭兴陶,展示钦州妇女的智慧。”参展的女企业家、钦州北部湾坭兴玉陶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郭卉如是说。

少数民族绣织、竹藤编织、坭兴陶在广西呈现了不同的地域特色。作为妇女姐妹的“娘家人”,广西各级妇联结合扶贫攻坚,因地制宜,发展手工编织,一县一业、一乡一品,妇女手工产业快速发展。现有手工编织协会17个,打造了一批自治区妇女居家灵活就业示范县、示范镇、示范街,每年开展妇女手工编织培训5000人(次),带动1万多名妇女就业。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在线投稿 | 手机触屏版
主办单位:中国妇女报社 版权所有:中国妇女报网 2014 COPYRIGHT
备案号:京icp备050373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