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任然
北京的初秋,南锣鼓巷旁的棉花胡同,一个由民国四合院改建成的剧场里,几个年轻人在剧场前的空地上来回行走,一位满头银发、瘦削高个的外国女性在一侧说:“请模仿一下你母亲走路的样子。”“再模仿一下你父亲走路的样子。”……
几个年轻人一时疾步行走,并模仿母亲说话的方式: “我正去买菜呢”“你今天考试考了多少分”;一时又随着银发女性的指令,模仿他们父亲的行走状态——步伐放慢,开始沉默不语。
这是一场有关“电影与性别”的讲座,讲座人是来自瑞典的女导演苏珊·奥斯汀。几位进行即席表演的年轻人是被邀请上台进行互动的听众。
苏珊·奥斯汀,1944年生于瑞典,今年已年过七旬,她拍摄的电影主要以女性与母亲为主题。曾多次获得瑞典最高国家电影奖项金甲虫奖,还曾在1990年获得戛纳电影节“一种关注”奖。
此次影展,通过她的电影展映、讲座及与大众的对话,分享她拍摄电影的历程以及对有关电影与性别的观察及思考。
对性别的敏感源自母亲
此次讲座中,听众演母亲时很活跃,演父亲时却普遍沉默。对此表现,苏珊认为:“也许在中国,大部分人与母亲的关系更为亲密,孩子都主要由母亲照顾,父亲常常缺席。”
苏珊介绍,她在很多国家做讲座时,都曾进行过类似的互动,“会呈现出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父亲。”她举例,在韩国,她让听众表演父亲婴儿时的状态,所有人都很惊诧,像是犯了大忌般。“他们无法把现实中强大的父亲与柔弱娇小的婴儿联系在一起,即使他们的父亲曾经就是个婴儿。”由此,凸显出了韩国传统文化中的父权制色彩。
通过让听众自演父母,从而自然呈现出性别差异的现状,来引发每个人对性别环境的思考。这种对性别的敏感,也表现在苏珊所拍摄的电影中。早在她1990年拍摄的电影《护卫天使》中,便塑造了一个非常强势的父亲,一个甜美温柔的母亲,同时还有一个追求自由非常叛逆的小女儿以及不爱政治喜欢绣花的儿子。电影中既有符合人们主流思想的家庭结构,也有打破人们刻板印象的人物角色。
而在苏珊1980年拍摄的第一部电影《母亲》中,就已开始塑造冲击人们固有思维的角色。《母亲》讲述了上世纪40年代,一位想创作一部电影的瑞典母亲的故事,母亲最终愿望没有实现而患上了精神疾病。据苏珊介绍,直到上世纪80年代,瑞典电影行业,还没有女导演,可见其塑造的母亲角色非常具有先锋性。而这位母亲就是现实中苏珊的母亲。
到底是什么限制了我的母亲
正是这位早在上世纪40年代就想拍电影的母亲,开启了苏珊用影片的方式探索性别差异之路。
苏珊两岁时,父母离异,其与母亲生活。在苏珊的印象中,母亲是一个强大的女人,“她认为她可以掌控一切”。母亲也是一个极富智识及勤奋的女性,曾在瑞典出版过五本电影评论集。电影巨匠英格玛·伯格曼还是她母亲的好朋友。然而,“这样一个富有才华和人脉的女性,到底是什么限制了她?”
基于这样的疑问,苏珊开始关注女性、关注每一个母亲,从而发现了社会中存在的种种对女性的歧视。
“我在拍摄《母亲》的过程中非常愤怒。”苏珊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在四五十年代的瑞典,女性艺术家在戏剧、电影行业受到严重的歧视。与男性艺术家相比,她们几乎无法获得拍摄的金钱和资源。”
即使到了上世纪80年代,苏珊进入电影行业时,仍面临种种质疑。1980年,瑞典某个国家级的电影艺术学院有项目可为电影导演提供经费。当苏珊拿着剧本去申请该项目时,“他们觉得很奇怪,许多投资人不明白为什么一部电影,竟然可以仅仅在讲述一个女人的私人生活。”
最后,苏珊把目光放到了一些具有现代思维的导演群体中,并找到了一位导演的夫人,这位夫人支持了苏珊,并说:“现在该是女性导演出头的时候了。”
如今,在瑞典,由女性导演拍摄的好电影已俯拾皆是。苏珊说,瑞典社会在给予女性平等就业机会和资源上的确有了一些进步。但这并不意味着对女性的限制消除了,还远远不够。这个限制仍然以一种非常微妙的方式在运作,它通过限制女性的自我来限制女性的发展。
用数据和事实推动性别平等
苏珊倡导:“整个社会给女性造成的不利环境,唯一反击的方式就是用数据和事实说话。”
在讲座中,她讲述了瑞典一位医学界女科研工作者为自身权利斗争的故事。这位女医生在20年前用大量的数据为依据写成论文曝光了女性在医学界遭受不平等待遇的现状,当年她因此丢了工作还常遭到某些男性同行的恐吓,当某些男性同行辩论说因为女科学家研究成果较差后,她再次发表了一篇证据充分的论文证明了女科学家相比男科学家更为杰出。如今,这位女科学家已成了教授,也得到了大家的尊重。
苏珊认为,必须先把问题提出来,“首先让大家注视这个问题,尽管它不一定有圆满的结果。”于是,在电影行业,女性曾面临获取资源的不平等现象,苏珊便以事实为依据通过电影讲述。1974年,苏珊的母亲去世,她发现了母亲留下的日记。其中记录了母亲尝试写剧本、拍电影的过程。苏珊根据母亲的日记以及对母亲生前多位好友的走访及调查,在1980年拍摄了电影《母亲》。
此外,一些观点认为,男性和女性天生就具有除生理之外的性别差异。早在6年前,苏珊便在进行一项试验,她或许想用科学的方法,用试验反映出的现实及数据来对此观点进行反击。
从2009年开始,苏珊及她的团队开始为6个月大的婴儿制作并表演戏剧,她将这个戏剧制作及表演过程剪辑成了纪录片《婴儿戏剧》,在世界范围内引起了关注。
片中,6个月大的小观众们均聚精会神地观看着苏珊为他们制作的戏剧。苏珊说:“我希望知道婴儿能够理解和感知什么,以及如何去感知。很明显,他们能看懂戏剧。”
“看着这些婴儿时,任何人都会意识到,他们是无限的。他们拥有所有的可能性。”苏珊认为这些可能性不该被性别所束缚,她说:“人类降生时,我们没有‘我是男人’或者‘我是女人’的概念。但我们会看到父母、医生们迫不及待地确认婴儿的性别。实际上我们每个人出生时就仅仅是‘我’。‘我’会有什么特质,那是‘我’的特质,而不是男孩或女孩的特质。”
也就是说,所谓人们天生就具有除生理之外的性别差异,或许实质上是来自外部具有性别刻板印象的环境所导致的。因为人类在婴儿时或者更早,就已能够理解和感知外界。目前,苏珊仍在进行“婴儿戏剧”的试验并推广这项试验的发现,努力用更严谨的试验结果来证明这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