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妇女报数字报纸

2015年10月13星期二
国内统一刊号:CN11-0003

中国妇女报新女学周刊 行·范 农村妇女组织的生理性别与社会性别 让知识分子母亲“回家”,太离谱! 从技工大国到技能强国,女性如何撑起 “半边天”

按日期检索

12 2013
上个月
下个月

中国妇女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我给版面打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本版得分:5.0参与评分人数:5

新闻排行榜
版权声明
《中国妇女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中国妇女报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中国妇女报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妇女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中国妇女报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正在加载广告……
放大 缩小 默认

让知识分子母亲“回家”,太离谱!

在举国为屠呦呦这个知识分子女性为中国赢得巨大国际声誉的热潮中,有人却重弹让女性回家从事孩子教养的论调,真是不合时宜。中国社会之重建,孩子教养之重建,何需知识女性完全放弃自己的事业而回家?这又是为国家、民族、社会、孩子而牺牲女性的陈词滥调。

■ 张红萍

10月5日以来,屠呦呦获诺奖成为最大的新闻热点被微信圈刷屏,女界正以这位中国首个获得科学类诺贝尔奖的本土女性自豪且扬眉吐气之时,不意8日腾讯“大家”头条所发吴强《教养、阶级和自我规训》一文爆出:“许多知识分子母亲开始放弃工作专心家庭教育……在通过自我规训重建教养的意义上,这样的努力可能才是社会的重建,最为积极的努力”。这话的意思又是让女人回家,不过这次的理由是为了重建教养、重建社会,而让女人回家,而且是号召知识分子母亲回家。在举国为屠呦呦这个知识分子女性为中国赢得巨大国际声誉的热潮中,有人却重弹让女性回家从事孩子教养的论调,真是不合时宜又陈腐落后。

中国社会之重建,孩子教养之重建,何需知识女性完全放弃自己的事业而回家?这又是为国家、民族、社会、孩子而牺牲女性的陈词滥调,难道国家、民族、社会、孩子都重要而唯独女性不重要?再说孩子之教养为何要知识分子母亲放弃工作去努力,更有知识储备与能力、方法的吴强之男流难道就不能为了国家、民族、社会、孩子而放弃工作去做努力吗?这后面的潜台词不还是女性以家庭为主,男性以社会为主吗?而这思想背后不就是男女领域分离与男女不平等的思想观念吗?

孩子的教育确实是个大问题,目下有许多方案,不送孩子去学校接受整齐划一的教育,让孩子留在家庭,或有共同教育理念的人自行组合进行孩子的教育,“大家”都在讨论与实践之列,完全可以探讨。再说这种独特的教育方法也不一定非要父母完全放弃工作在家专门做。许多父母只要比过去花多一些时间,或某个关键阶段花多一些精力在孩子身上,就会有很好的效果。而吴强赞赏的知识分子母亲放弃工作专事教育孩子的提法,暴露的只能是一类具有男权思想的男性的性别观念:母亲永远是可以牺牲的,而且将母亲的这种牺牲精神誉为美德。

事实上,人有各种类型、各种追求,虽然人应该负各种责任,有各种义务,但还是应以人(此人不分男女)的发展为前提,而兼顾与尽其他责任与义务。再说,未来家务、养育孩子的事情还是要走社会化的道路,为的是所有人都有发展的可能,这才是社会进步的方向。假如知识分子女性被这种说辞忽悠回家庭,怎么会有屠呦呦这样为人类造福、为国家争光的女性脱颖而出?

中国人(以男性为主,也有女性)的观念中,总认为家庭是以女性为主,总认为做母亲、妻子,女人才幸福,岂不知有些女人有家庭之外更多的志向与意义的追求,有家庭幸福之外的更丰富的幸福观。那些不管是为了社会的就业考虑(政协委员张女士),还是为了女人的天性(学者周先生),还是为了女人的幸福(新儒家蒋先生),或者像吴强这种为了后代的教育,呼吁女性回家的人都是对女性没有全面的认识,不尊重女性的发展,不顾女性的意愿指手画脚的人,这些人思想观念中充斥着陈旧落后的传统性别观念,是一种男权惯性。

像屠呦呦和许多追求事业的女性,她们就是以发挥自己的潜能,实现社会的价值,追求自己的事业,造福人类,做出更大的成就为幸福的依归,为什么女人的幸福只能有家庭幸福一种呢?为什么在女性的幸福上,要强调家庭为先社会其次呢?为什么孩子的教育与幸福一定要女性负责,如果要负责父母双方都有责任,如果论发展,夫妻双方都有发展的权利,单方面强调母亲对家庭与孩子的责任,就是对女性事业的阻碍,就是仍将女性限制在家庭领域的旧观念。这种旧观念仍在强调:男性应以社会、事业为主,女性应以家庭、孩子为主,如果屠呦呦也听从这样的论调行事,今天恐怕就没有中国首例科学诺奖的获得了。

其实,教育、教养孩子的任务完全可以夫妻协调共同完成,没有必要大动干戈地让知识分子母亲放弃工作回家。在性别观念先进的某些国家,产假都是夫妻共休,理由是父亲休产假可以增进与孩子的感情,孩子的整个养育过程父亲都亲力亲为,孩子的教育责任父亲更是与母亲一起完成。现代社会,教育孩子向来是父母、家庭、社会、学校协同合作,只靠母亲的教育并不能保证孩子教育的成功与教养的养成。

在中国,有些男人总觉得他们重要、了不起,屠呦呦获诺奖的事例告诉我们,男人并不比女人重要和了不起,对男女的态度应该一视同仁。难道屠呦呦的获奖还不能警醒男性,让他们以后在女人面前谦虚点,不要动辄就动“让女人回家”的念头。

习近平主席在9月27日举行的全球妇女峰会上指出:“推动妇女参加社会和经济活动,能有效提高妇女地位,能极大提升社会生产力和经济活力。”我建议中国的男性或者女性,以后在社会议题上,不要以任何理由再提女性回家的话题,这一话题没有可讨论的余地,是政治正确性的问题,至于某些女人愿意回家那是她个人的自由选择。

(作者为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在线投稿 | 手机触屏版
主办单位:中国妇女报社 版权所有:中国妇女报网 2014 COPYRIGHT
备案号:京icp备050373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