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见习记者 张园园
国家级优质棉生产基地之一,国家重要的产棉大区,棉花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1/9,新疆的1/3,“长绒棉之乡”……阿克苏地区在全国棉花产业的发展势头正让这里日益成为南疆服装纺织生产高地,西部面向中亚、南亚乃至欧洲的重要纺织品生产加工出口基地,也吸引了大批东部纺织服装产业向这里转移。
纺织企业南疆掘金
阿克苏纺织工业城成立于2010年,5年来,来此寻求发展的中东部纺织服装企业越来越多,其中不乏华孚色纺股份有限公司等知名企业。
“在新疆开设工厂肯定比在浙江更有区位优势。”新疆七欣轻纺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石承雄说得斩钉截铁。这位来疆创业已有20年的浙江老板,去年投资了1.72亿在阿克苏纺织工业城建了袜业工厂,同年12月开始投入生产。
石承雄算过一笔账,他企业的产品主要面向中亚五国和欧洲市场出口,新疆距离中亚和口岸较近的独特地理优势。“在浙江建厂,从一个新样品生产出来,到中亚的销售市场最少需要20天,在新疆最多不会超过8天。”
不仅如此,当地在电费补贴、税收返还、开辟通关绿色通道、员工职业技能培训补贴等方面的多项优惠政策也让石承雄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好处。“今年1月~7月,共生产1860万双袜子,销售额达270多万美元。”这也让他坚定了继续扩大袜业生产规模的信心,9月底,工厂的生产车间从5个扩展到12个,明年还将继续扩建厂房……
说起企业未来发展,石承雄很有信心给出了一个结论:“预计5年就能收回投资!”
农民变身产业工人
在七欣轻纺,403名员工基本是本地人,其中99%是少数民族。
每周工作6天,下班后看看书、打打羽毛球,周日回家看望家人,这就是22岁的维吾尔族女孩哈尼佐热木·吐尼亚孜的新“工人生活”。
去年的这个时候,她还是阿克苏市哈拉塔勒镇的农民,当时村里和乡镇动员组织年轻人来纺织企业打工,哈尼佐热木便报了名,12月来到七欣轻纺工作,经过厂里3个月的培训,成为一名织袜工。
“当然这里好了!”哈尼佐热木很满意现在的状态,对工作的喜爱也溢于言表,“这比种地轻松多了”,她说,现在不用在地里风吹日晒,自己的皮肤都变白了。而且厂里食宿免费,下班就有饭吃,“吃的饭也好,有时候这里吃的家里都没有。”
如今哈尼佐热木已经熟练掌握了机器织袜的技能,每月收入2500元左右,比在老家打工的丈夫挣得还多,厂里还为她交了五险一金,这让她感觉更多了一重保障。哈尼佐热木的工作也招来村里不少人的羡慕。
尽管也会想家、想念亲人,但现在哈尼佐热木干劲十足。她很感激丈夫和公婆当初不但支持她出来打工,还主动承担起了在家带孩子的工作。她说,要在工厂努力工作,以后在市里买套房子,给孩子更好的生活。当年自己因为家贫与大学无缘,她希望孩子能够圆大学梦。
职业教育完善人才储备
“南疆纺织服装产业创业、就业再就业基地”是阿克苏纺织工业城的另一定位。其中,阿克苏地区针对初、高中毕业未升学学生所实行的“两后生”整建制学制教育培训,便为其提供了重要的人才储备。
据阿克苏地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局长努尔东·依不拉音介绍,针对“两后生”实施“全免费、再补助”的教育培训,主要包括国家通用语培训和职业技能培训,同时还要向其传播国家政策、法律法规以及现代文化理念和行为方式,自2011年起已培养1.8万人。
阿克苏也在积极探索“订单式、就业式”学制教育和专业技能并举的培训模式,“企业需要什么样的技能人才,我们就培养什么样的技能人才。”努尔东说,针对纺织工业的人才缺口,地区今年将专门招生5700人,专为阿克苏地区纺织服装产业培育人才,既能解放农村富余劳动力,也解决了纺织服装企业招工难问题。
作为承担部分“两后生”培训工作的职业院校,阿克苏地区库车中等职业技术学校98%的学生来自农村,全部享受国家“三免一补”政策。校长阿迪力·多来提感慨,随着职业教育帮扶政策的推进,学校的基础设施条件好了,涵盖汽修、电焊、纺织等多个专业的技能培训也更具针对性,学生求职时逐渐得到企业认可,现在招生容易了,学生学习也积极了。